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拾遺物語

這一次,為什麼又是吳京?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戰狼2》總投資1.5億,

吳京自己主演並投了8000萬,

最終票房56億,

位居亞洲電影票房收入第一位,

吳京賺翻了。

這一次的《流浪地球》,

總投資3.2億,

吳京自己主演並投了6000萬,

如今票房已超20億,

機構預測最終票房將達50億,

位居亞洲電影票房收入第二位,

吳京又賺翻了。

這一次,為什麼又是吳京?

是巧合嗎?是他運氣爆棚了嗎?

絕不是。

因為他身上擁有幾種特質。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阿里集團湖畔大學產品模塊學術主任梁寧,

搞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分析:

成就最高的那批人,和普通人究竟有什麼區別?

在這次分析比較中,

她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區別:

成就最高的那批人,有一種特別重要的天分——痛苦。

比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

喬布斯有一句名言——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他天天為不能改變世界而痛苦,

這種痛苦驅使他玩命去研發,

所以他顛覆了四大行業:

用iMAc顛覆了電腦,

用PixAr顛覆了電影,

用iPod顛覆了音樂,

用iPhone顛覆了手機。

什麼是傑出的人?

就是如果他想要某種東西而得不到,

就會坐立不安飲食無味,

為了得到這個東西,

他會玩了命似地去拼搏,

不管付出什麼都可以,

不管犧牲什麼都可以。

所以梁寧說:“痛苦是一種比快樂還重要的天分,巨大的痛苦會驅動一個人去做出巨大的成就。”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吳京就是這樣的人。

自從他涉足電影之後,

就產生了一個夢想——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動作片時代。

他在大陸努力了10年,

依然無法實現這個夢想,

所以心裡很不爽很不甘,

於是31歲那年就去了香港。

到了香港,一切從頭做起,

好不容易才得到《殺破狼》的客串機會——扮演殺手阿杰,只有一句對白。

為了拍好那45秒打戲,

吳京與甄子丹真實對打,

甄子丹打斷了四根木棍,

吳京身上傷痕累累。

在香港努力了七八年,

吳京雖然有了一些聲名,

但始終無法像成龍、李連杰一樣,

開創屬於自己的動作片時代,

導演們說:“你缺少自己的特點。”

那段時間,吳京活得無比痛苦,

他就是怎麼也不甘心,

最後他做了一個決定:

“我要回內地,自己當導演。

如果沒人幫我打造這樣的時代,

那我就自己來創造一個。”

於是這才有了《戰狼》《戰狼2》。

人生最重要的天分就是痛苦。

你痛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吳京特別喜歡死磕。

他是看成龍、李連杰電影長大的,

所以,從小就想成為功夫巨星。

有了目標,就死磕武術。

14歲那年,他練武受傷,下肢癱瘓。

醫生說:“你這輩子基本就要在床上度過了。”

他不甘,死磕康復,

天天躺床上鍛鍊,

最後竟奇蹟般康復。

出院之後,他繼續死磕武術,

六年內,拿下一系列全國武術冠軍。

21歲那年,他開始進軍影壇。

在內地影壇拼了10年不成,

於是就毅然決定去香港發展。

在香港影壇拼了七八年不成,

又毅然決定回內地當導演。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回到內地,為了拍好《戰狼》《戰狼2》,

他進了特種兵軍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綜藝《真正男子漢》,

如果你看過,

就知道吳京在軍營度過了怎樣的一段日子。

為了拍好電影,

死磕的吳京差點數次喪命。

比如拍《戰狼2》第一個鏡頭時,他差一點死掉。

為了拍好這場水中打戲,

他需要身背重重的鉛塊,

不斷重拍的他,實在是太累了,

“揹著鉛塊急速下沉,眼前都灰了。”

幸好救生員及時趕到,他才倖免於難。

然後他被打斷手指、炸傷眼睛、弄折鼻子、血濺腦袋,全身縫了100多針……

正是有了這樣的死磕,

才有了勁爆的《戰狼2》。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這個時代,什麼都不缺,

缺少的就是吳京這樣的死磕精神。

無論做什麼事情,

只要一遇到挫折和困難,

我們就喜歡說一句:“算球了。”

“好麻煩,算球了。”

“搞不過別人,算球了。”

“太特麼難了,算球了。”

於是,很多事情真的就算球了。

喜歡愛默生的一句話:

“一個人就是他整天想到的東西。”

這話什麼意思?

按我的理解就四個字:死磕精神。

你滿腦子專注什麼,就會成為什麼。

你全身心死磕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特能死磕的人。

“別人不願意死磕的,讓我來玩命死磕。

別人沒耐心修煉的,讓我來精心雕琢。”

死磕到底,終於出類拔萃。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為了能拍好電影上,

吳京可以不計一切得失。

拍《戰狼2》的時候,

投資方不願多出錢,怕虧。

吳京為了拍好電影,

把房子和別墅都抵押了。

很多朋友都勸他:

“將就將就得了。”

“你那些錢都是用血換來的,你傻啊。”

但吳京說了這樣一句話:

“如果夢想不能實現,我就算住再好的房子也會一生遺憾。”

他傾家蕩產也要拍好這個電影,

於是,這才有了《戰狼2》。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這一次《流浪地球》也一樣。

“空間站”這一部分的拍攝,

導演想找一個大牌明星:

“要有很高知名度,

並願意以自己的知名度帶動項目,

但戲份不是男一號,

還要願意為青年演員開路,

同時還能不收錢的男演員。”

為了尋找這樣一位可以不計得失的男演員,

劇組幾乎問遍了所有著名男星,

“碰了一圈,

所有著名的演員幾乎都碰過……”

但就是沒有一位願意出演。

最後,導演郭帆只好去找吳京,

吳京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只對郭帆提了一個要求,

“今天我幫助你,未來當你遇到執著追求電影藝術的人,你也要幫助他。”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拍到中途的時候,

劇組斷資了。

劇組請求幾個投資方增加投資,

結果一個投資方不但不增加投資,還撤資了。

因為他們覺得風險太大了,

“導演是一個新人導演,

沒有任何拍大片的經驗,

中國電影工業很落後,

根本不可能拍出好的科幻片。”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這麼燒錢呢?

眼看拍攝就要擱淺,

這時候吳京站了出來,

他掏出6000萬“馳援”這部電影。

有人問吳京:“電影拍爛了怎麼辦?”

吳京動情地說了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

“像這種科幻電影,

如果我們不拍,就沒人拍了。

即使拍爛了,也比沒人拍強。

如果我們不拍的話,

中國就永遠不會有這樣的科幻電影出現,

我覺得我應該給中國新類型電影一個機會。”

第二句話是:

“大家都知道,

我最喜歡幹別人沒幹過的事,

我就喜歡當炮灰。”

正是有了吳京的不計得失,

這才有了最終的《流浪地球》。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仔細觀察我們身邊,

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

就是“傻人有傻福”:

凡是不計得失實實在在去做事的人,

最後幾乎都成了,

成得他自己都詫異;

凡是精於算計愛耍小聰明去做事的人,

最後幾乎都砸了,

砸得他自己都心驚。

為什麼會這樣呢?

“商業是以利潤和財富為中心,

而人生是以意義和價值為中心,

很多人都不知道,

人生邏輯是大於商業邏輯的。”

這個世界啊,

最後都會獎勵那些不計得失的傻瓜。

太計較太聰明的人很難成大事,

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行,

而是因為他們態度不對。

吳京為什麼能贏?

正在於他渾身熱血而不計得失。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1999年,馬雲創建阿里巴巴半年後,

就發不起工資了,

於是就去找富豪孫正義融資。

馬雲在孫正義面前講了6分鐘,

孫正義就給了他2000萬美元。

有人問孫正義:“你為什麼投馬雲?”

孫正義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從馬雲眼裡看到了熱情、力量,

我覺得馬雲跟楊致遠一樣,

是一個瘋狂的人,

所以就決定投資馬雲的公司。”

有人也問過美團投資人徐新:“你為什麼會豪賭王興?”

徐新說了這麼一句話:

“因為我們王興身上看到了三點。

第一,他是一個深度學習的機器。

第二,他非常誠信。

第三,他非常節儉。”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有一句名言:

“所謂投資就是投人,

就是投資優秀的人,

即使商業模式不好也要投。”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吳京投《流浪地球》時也是這樣,

他看中的就是郭帆這個團隊:

導演郭帆把全部身家900萬砸了進去;

製片人龔格爾把自己的車賣了;

演員們自降了片酬;

攝影指導劉寅自己花錢,

買了幾百萬元攝影設備。

…………

郭帆這個團隊的不計得失,

讓吳京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我在他們身上看到我當年的影子

執著、瘋狂地投入到自己喜歡的行業中。

雖然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但依然瘋狂地拼命著堅持著,

我被這種情懷所打動。”

吳京這6000萬元投資,

其實投的就是跟自己一樣的人,

所以他成功了。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我為什麼要講吳京的這幾種特質呢?

其實我講的是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

我特別認可梁寧的一句話:

“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

什麼是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

就是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機,

這個人的精神結構就是他的底層操作系統。

也就是說,

一個人的精神結構,

決定了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

決定了他會取得什麼樣的成就。

吳京精神結構的特質就是:

●擁有超過普通人很多的痛苦的天分

●特別善於死磕

●熱血而不計得失

這樣的一個精神結構,

註定了他會成為現在的吳京。

所以,與其說是《流浪地球》找到了吳京,

不如說是吳京必然會遇到《流浪地球》。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吳京成就了《流浪地球》

電影《1942》裡,逃荒路上。

張國立扮演的地主說了一句話:

“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

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

那時候咱再回來……”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說過一句類似的話:

“即使你們把我身上的衣服剝得精光,

然後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

但只要有一支商隊從我身邊路過。

我就會成為一個新的百萬富翁。”

一個人的精神結構,

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

決定了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

決定了他會取得什麼樣的成就。

你若要想成為吳京,

你就得擁有他那樣的精神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