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藝術,中華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漢字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獨特符號,1900年,梁啟超在《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認為"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是也"。

其他三大古國文明已經消失,中國文明還在傳承,一大半原因可歸功與漢字的作用。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因,也是中國歷史的載體。漢字的悠久獨一無二,它是唯一的使用了幾千年而從未斷絕的表意文字體系,它是中華文化的根基,是中國人共同的驕傲。

漢字,中華文化獨特一道風景線

《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慄,鬼在哭。"大意是:文字被創造出來的那天,感動的了上天,因此天降糧雨,讓所有魑魅魍魎無所遁形。

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倉頡,稱蒼頡,複姓侯剛, 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漢字藝術,中華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早在西周時期,漢字就被作為"六藝"之一,列為宮廷初級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統一中國,將"書同文"作為最重要的國策之一。東漢時期,許慎更是在《說文解字·序》中提出了"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的論斷。

從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隸書、楷書,漢字的結構數千年來沒有改變,人們得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溝通思想,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

漢字在人們心目中的種種神聖地位,是她得以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漢字的童年-甲骨文

聖經說:人類是上帝創造的,都是亞當和夏娃的後裔。

佛經說:人類是天人下凡,因痴迷物慾、滯留塵世,繁衍而成。

中國神話說:人類是女媧造出來的,女媧是人首蛇身的祖先神。

有研究表明蘇美爾象形文字是中國甲骨文的起源,其中很多文字就是後來甲骨文的早期形狀。對蘇美爾語言和文字的解讀,使人們認識到了蘇美爾人和他們的文化是阿卡德——巴比倫——亞述—赫梯—埃及—希臘—印度—中國文明成就的源頭,人類文明的總開端。

漢字在中國的演變歷程如下:

—甲骨文(殷商)

—金文(商代晚期)

—大篆和六國古文(春秋戰國)

—小篆 (秦朝)

—隸書(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秦統一中國時,在民間流傳廣泛)

—草字(漢代)

— 楷書(東漢)

—行字(東漢)

甲骨文是最久遠的字體,它是漢字的童年時期。

甲骨文在1899年被發現。相傳,清末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到中藥房抓藥,意外發現了一味藥材"龍骨"有很多劃痕,類似篆文而不識,後經研辨發現了甲骨文。

漢字藝術,中華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從甲骨文構形看商代先民之造字理念

甲骨文是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文字,他是殷商王朝給我們的歷史遺產,向我們透漏出商代先民的造字理念,這些造字理念指導他們在創造新字時自覺遵守的一些規範。

甲骨文在殷商時期是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它所記錄記載的商代的語言體系和詞彙體系也相當成熟。甲骨文的反義詞體系也有一定的數量。甲骨文的一類反義詞由甲骨文的抽象意義體現出來額反義關係,另一類反義詞從甲骨文結構上反應出來。

甲骨文"天"字恰似一個地地道道人的形象,是一個站立的人形。《說文》曰:"天,顛也,從一大"。顛,就是高的意思,所以後來皇帝祭天都選擇高處,所謂的"泰壇"是也。

漢字藝術,中華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甲骨文"天"還有另外一種寫法,一橫的下半部分也是一個人形。在甲骨文裡,"一"常常代表地平線,這種寫法的"天"字和解釋為:人們頭頂上的大地,即為天。

漢字藝術,中華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商代先民造字時,思維中存在著省略的理念,可以從下列甲骨字形中看出端倪:

犬 / 兕/ 鹿/ 馬/ 兔/ 虎/ 鳥/ 。

漢字藝術,中華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犬、兕、兔、鹿、虎、馬等動物都是四足動物,但甲骨文中都寫作兩足之形,無一例外。鳥為二足動物,甲骨文象其側面形,只作一足。

漢字中存在大量由三個相同字形構成的字,如羴、磊、鑫、淼、眾、鱻、森、犇、麤 等

眾,甲骨文作

漢字藝術,中華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此字從日,從三人,三人會多人之意。表示日出時,眾人相聚而作之意。《說文》: "眾,多 也。"《廣 韻》: "眾,多 也。三 人 為眾。"

論甲骨文的歷史文化意義

甲骨文內容豐富,涉及殷商曆史、文化、政治、經濟的各個方面,被稱為中國古代乃至人類最早的"檔案庫"。

甲骨文的發現證明了商王朝的存在。甲骨文的發現讓大量殷商人篆刻的文字填補了以鄭州二里崗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間的空白。

甲骨文是中國有據可查的最早的文字體系,甲骨文比《說文解字》要早1500年,,糾正《說文解字》的疏失,解決青銅器銘文中懸而未決的問題,都有極大價值。

甲骨文從發掘共計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到目前為止這些甲骨上刻有的單字約4500個,已翻譯出的字有2000個左右。

自從1928年殷墟甲骨正式考古挖掘以來,甲骨文聞名於世的同時也讓安陽殷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1961年3月,國務院將殷墟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殷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殷墟甲骨文的發現吸引很多國外學者也來學習,大大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

漢字藝術,中華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漢字熱掀起新的熱潮

"橫平豎直皆風骨,漢字中藏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傳達出中國人特有的人格風範與性情志趣。"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運富表示漢字自誕生起就是美的載體。

近代中國歷史上經歷《南京條約》到《辛丑條約》等不平等條約,西方思想的傳播讓中國掀起廢除漢字狂潮,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觀念受到巨大沖擊。北大教授錢玄同提出了用拼音來代替漢字,魯迅當時甚至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字一度陷入險被廢除的困境。

1949年以後,大陸學者簡化繁體漢字和加註拼音的基礎上保住了我們的傳統漢字。

現在國際掀起一股"漢字熱",漢字成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字體之一,逐漸成為最受歡迎的文字之一,漢字正在被更多人看到。

漢字藝術,中華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瑞典漢學家高本漢曾評價說:"中國不廢除自己特殊的文字而採用我們的拼音文字,並非出於任何愚蠢和頑固的保守性。中國的文字和中國的語言情形非常適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

一個個字符,就如同中華文化的活化石,傳遞著來自古代社會的音訊,描繪著中華文化發展演化的歷史軌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