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艺术,中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独特符号,1900年,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是也"。

其他三大古国文明已经消失,中国文明还在传承,一大半原因可归功与汉字的作用。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也是中国历史的载体。汉字的悠久独一无二,它是唯一的使用了几千年而从未断绝的表意文字体系,它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是中国人共同的骄傲。

汉字,中华文化独特一道风景线

《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栗,鬼在哭。"大意是:文字被创造出来的那天,感动的了上天,因此天降粮雨,让所有魑魅魍魉无所遁形。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 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汉字艺术,中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早在西周时期,汉字就被作为"六艺"之一,列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东汉时期,许慎更是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论断。

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楷书,汉字的结构数千年来没有改变,人们得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沟通思想,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种种神圣地位,是她得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字的童年-甲骨文

圣经说:人类是上帝创造的,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后裔。

佛经说:人类是天人下凡,因痴迷物欲、滞留尘世,繁衍而成。

中国神话说:人类是女娲造出来的,女娲是人首蛇身的祖先神。

有研究表明苏美尔象形文字是中国甲骨文的起源,其中很多文字就是后来甲骨文的早期形状。对苏美尔语言和文字的解读,使人们认识到了苏美尔人和他们的文化是阿卡德——巴比伦——亚述—赫梯—埃及—希腊—印度—中国文明成就的源头,人类文明的总开端。

汉字在中国的演变历程如下:

—甲骨文(殷商)

—金文(商代晚期)

—大篆和六国古文(春秋战国)

—小篆 (秦朝)

—隶书(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秦统一中国时,在民间流传广泛)

—草字(汉代)

— 楷书(东汉)

—行字(东汉)

甲骨文是最久远的字体,它是汉字的童年时期。

甲骨文在1899年被发现。相传,清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到中药房抓药,意外发现了一味药材"龙骨"有很多划痕,类似篆文而不识,后经研辨发现了甲骨文。

汉字艺术,中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甲骨文构形看商代先民之造字理念

甲骨文是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他是殷商王朝给我们的历史遗产,向我们透漏出商代先民的造字理念,这些造字理念指导他们在创造新字时自觉遵守的一些规范。

甲骨文在殷商时期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它所记录记载的商代的语言体系和词汇体系也相当成熟。甲骨文的反义词体系也有一定的数量。甲骨文的一类反义词由甲骨文的抽象意义体现出来额反义关系,另一类反义词从甲骨文结构上反应出来。

甲骨文"天"字恰似一个地地道道人的形象,是一个站立的人形。《说文》曰:"天,颠也,从一大"。颠,就是高的意思,所以后来皇帝祭天都选择高处,所谓的"泰坛"是也。

汉字艺术,中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甲骨文"天"还有另外一种写法,一横的下半部分也是一个人形。在甲骨文里,"一"常常代表地平线,这种写法的"天"字和解释为:人们头顶上的大地,即为天。

汉字艺术,中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商代先民造字时,思维中存在着省略的理念,可以从下列甲骨字形中看出端倪:

犬 / 兕/ 鹿/ 马/ 兔/ 虎/ 鸟/ 。

汉字艺术,中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犬、兕、兔、鹿、虎、马等动物都是四足动物,但甲骨文中都写作两足之形,无一例外。鸟为二足动物,甲骨文象其侧面形,只作一足。

汉字中存在大量由三个相同字形构成的字,如羴、磊、鑫、淼、众、鱻、森、犇、麤 等

众,甲骨文作

汉字艺术,中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此字从日,从三人,三人会多人之意。表示日出时,众人相聚而作之意。《说文》: "众,多 也。"《广 韵》: "众,多 也。三 人 为众。"

论甲骨文的历史文化意义

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甲骨文的发现让大量殷商人篆刻的文字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

甲骨文是中国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文字体系,甲骨文比《说文解字》要早1500年,,纠正《说文解字》的疏失,解决青铜器铭文中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有极大价值。

甲骨文从发掘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到目前为止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4500个,已翻译出的字有2000个左右。

自从1928年殷墟甲骨正式考古挖掘以来,甲骨文闻名于世的同时也让安阳殷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1961年3月,国务院将殷墟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吸引很多国外学者也来学习,大大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

汉字艺术,中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汉字热掀起新的热潮

"横平竖直皆风骨,汉字中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传达出中国人特有的人格风范与性情志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富表示汉字自诞生起就是美的载体。

近代中国历史上经历《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西方思想的传播让中国掀起废除汉字狂潮,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北大教授钱玄同提出了用拼音来代替汉字,鲁迅当时甚至说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汉字一度陷入险被废除的困境。

1949年以后,大陆学者简化繁体汉字和加注拼音的基础上保住了我们的传统汉字。

现在国际掀起一股"汉字热",汉字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字体之一,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文字之一,汉字正在被更多人看到。

汉字艺术,中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评价说:"中国不废除自己特殊的文字而采用我们的拼音文字,并非出于任何愚蠢和顽固的保守性。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个字符,就如同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传递着来自古代社会的音讯,描绘着中华文化发展演化的历史轨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