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已被古人寫盡了嗎?現在人想要突破很難嗎?

幾年前我就聽有人說過,”古人已經把能寫的,都寫完了,現在的人再怎麼寫,也寫不出那個水平。”昨天又聽到有人這樣說。真的是這樣嗎?

對於這個問題,錢鍾書老先生曾有酷評:怕不是古人意境廣,而是你心眼太偏狹。

一,何為意境?古人為何意境廣?

意境,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

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指出詩詞中所有景物都寄託有情思,強調情思要通過寫景表現出來。

那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麼做到的:

(一)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最著名的應該是“詩佛”王維了吧。

意境:已被古人寫盡了嗎?現在人想要突破很難嗎?


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旗幟。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1)先看題目,“鳥鳴澗”,就是鳥兒在山澗鳴叫,很平常的一個現象。我們一般去山上徒步的時候,山間很幽靜,遠離塵囂,就只能聽到鳥兒的叫聲,或是還有徐徐“清風入松”,感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這個題目的弦外之音,就是要向我們展現一種清靜唯美的畫面,和詩人一顆靜禪的心。那是怎樣的一種禪境呢?

(2)“人閒桂花落”,著力點在一個“閒”字上。閒: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安靜、悠閒,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

人只有在這樣悠閒的時候,才能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說明詩人的心很靜,靜到連風吹桂花飄落的聲音都能聽到,有點蘇軾“簌簌衣襟落棗花”的感覺。

⑶“夜靜春山空”,“靜”字破題了。可是這句著力點在一個“空”。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在這樣一個如此幽靜的夜晚,詩人的心也已置於紅塵之外了,心無雜念,“四大皆空”。禪意盡然於此。

⑷“月出驚山鳥”,這句著力點在一個“驚”。驚:驚動,擾亂。這樣幽靜的夜晚,連月亮升起來,都似乎是驚動了山中的鳥兒。辛棄疾的“明月別枝驚鵲”,不知道是不是跟王維學的哈。

⑸“時鳴春澗中”,一個“鳴”字再一次點明主題。

徐增《而庵說唐詩》:“夜靜春山空”,右丞精於禪理,其詩皆合聖教,有此五個字,可不必更讀十二部經矣。“時鳴春澗中”,夫鳥與澗同在春山之中,月既驚鳥,鳥亦驚澗,鳥鳴在樹,聲卻在澗,純是化工,非人為可及也。

這樣如此悠閒清靜的美景,才會有王維那麼空靈的心境!情景交融,渾然天成!吳煊、胡棠《唐賢三昧集箋註》:神清。顧雲:如此好景,安得不歆動好情。

(二)虛實相生,韻味無窮

我們來看王維的這首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

這短短的只有二十個字的詩,有景有情(幽靜之景、幽獨之情)、有聲有色(琴嘯之聲、林月之色)、有靜有動(獨坐彈嘯)、有實有虛(前兩句實寫其景,後兩句虛寫其情),對立統一,相映成趣。

讀這首詩,就彷彿是欣賞一幅立體而富於變化的人物風景畫,這詩情畫意,實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詩優美高雅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

由王維的這兩首詩可以看出: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在素質相一致,而不必藉助於外在的色相。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

也就是說,你與古人相差的,就是一顆詩心,一種詩思。你沒有詩心和詩思,所以寫不出來古人的那種意境。你的詩句也就很難有詩味兒了。

二,意境都被古人寫完了嗎?

(一)這個未必。離我們最近的清代,就湧現出很多著名的詩人。比如:

(1)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的龔自珍,他的“落紅本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和“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更是流傳至今。這氣韻絕對不輸唐宋大家。

(2)傳世的《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和“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在當時社會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高度評價。時人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其詞的影響至今無人超越。

(3)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的隨園主人袁枚,吟詠其中,風流無比,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一直活到82歲。看來這袁枚還是真性情中人啊!袁枚倡導“性靈說”,主張詩文審美創作應該抒寫性靈,“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養下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主人計自佳,不可使雞知。”具有強烈的現實性。

(4)詩書畫,世稱“三絕”的“揚州八怪”鄭板橋,“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也是極具個性。

(5)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顧炎武,“卻恨不如張少保,磧南猶築受降城。”

清代詩詞雖然沒有唐宋時期那樣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但是也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和強烈的議論化傾向。清人喜歡“言理”,多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以文為詩,使詩歌散文化。許多清詩得到人們稱頌,並非因為詩中具有鮮明和飽滿的形象,而是因為詩中有一種理趣引人入勝。雖然並無多少詩味,但在司空見慣的事物和現象中,突然說出了一般人心會而不易說出的道理、使人覺得精警、清新。

(二)五四運動以後詩壇也是人才輩出,獨領風騷

在大多數人看來,自五四新文化運動過後,是新詩崛起的一個過程。其中,魯迅,聞一多,徐志摩等都是新詩的代表人物。然而,伴隨著新事物的興起,自然會有舊事物的衰落。自辛亥革命後,標誌著正式打倒了封建主義,而古體詩也是古代社會的產物之一,自然也遭到了拋棄和冷落。甚至有些人說,民國再無能寫古體詩的才子。

那麼結果當真如此?先來為大家帶來五首民國詩人的詩詞作品。看看還有誰說民國無才子?這幾個民國詩人,風采不輸唐宋。

(1)“鑑湖女俠”秋瑾是民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同時也為推翻滿清政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對酒》

作者·秋瑾

不惜千金買寶刀,

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

灑去猶能化碧濤。

這首詩是秋瑾參加反封建時所作,表達了她的愛國情懷。同時也向世人宣告,即使是女兒身,也能做到巾幗不讓鬚眉。

(2)李叔同的一首《感時》

杜宇啼殘故國愁,虛名況敢望千秋。

男兒若論收場好,不是將軍也斷頭。

通過運用典故,營造了一種哀怨憂愁的氣氛,表達了對革命事業的支持,以及自己心中的一腔熱血。尤其是最後兩句,更是激起了無數熱血男兒保家衛國的鬥志。

(3)編著的《人間詞話》的王國維,受到了不少宋詞愛好者的青睞,尤其是他在《人間詞話》所提到的人生三境界,得到了不少文人的認可。

《蝶戀花》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這首詞是王國維的代表作之一,通過哀怨婉轉的格調,借婦女的口吻來感嘆世間的男人,都是喜新厭舊的薄情郎。

其實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無論男女都一樣,所謂的愛情,就像快餐一樣買賣,離婚率高居不下,出軌醜聞更是不計其數,尤其是娛樂圈。

(4)大文豪魯迅,這首《自嘲》表達了對革命的堅定立場,對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就像牛一樣俯首聽命。

《自嘲》

作者·魯迅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5)毛澤東在1954年秦皇島北戴河開會時所作,聯想到了三國時期曹操的《觀滄海》,表達瞭如今已是祖國統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

《浪淘沙·北戴河》

作者·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看到這幾位名人的精彩詩作,你還說意境都被古人寫完了嗎?只要你心中有境,眼裡有事,頭腦有思,意境永遠存在。

(三)當代詩人的意境也很清新,現實

當代網絡詩壇上詩詞非常出名的詩人趙缺,李子,金魚,這三位詩詞在當代來說,意境也是數一數二的。

趙缺

代表作《無咎詩三百》,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表現觀點獨特精闢,情感真摯含蓄、內涵深厚雋永,文辭流暢雅順,對仗工整自然,聲調抑揚頓挫,堪稱是當代經典詩詞佳作!!!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參考。

李子

著有《李子詞》、《李子詩詞編年集》,以及譯著《黃河之旅》、《尋人不遇》等,目前主持網上千聊文化大講堂。系廣受關注和爭議、被認為當代最有可能進入文學史的舊體詩人,其作品以小令詞為主,風格十分獨特,被詩詞界和學界稱為“李子體”。

金魚:定居瀋陽的極品大帥哥,八零後,畢業於瀋陽音樂學院。現任鋼琴教師。獨創“金魚體”詩詞。

金小魚週歲背唐詩

金魚

紅柚生鹽國,黃河遇海牛。

我聞心盛喜,李杜莫深愁。


鋼琴

金魚

百打千捶骨愈錚,由來黑白總分明。

他時若遇經綸手,敢向人間做正聲。


種花

金魚

白紫紅黃藍綠青,陽臺春意亦紛呈。

噴壺無有好顏色,且向枝頭作雨聲。

看到這些,你還說意境都被古人寫完了嗎?錢鍾書老先生說的對,不是古人意境廣,還是我們的心眼太偏狹。我們再三強調要有詩心詩思詩味兒!!!

雖然在幾千年中華民族文明燦爛的歷史星河中,湧現出“詩仙”,“詩聖”,“詩佛”,以及數以萬計的詩詞大腕兒,寫下絕美的經典佳作,但是歷朝歷代仍然有無數名不見經傳的,像現在的你我一樣的無名小卒。

不要被這樣的想法束縛住了你想象的翅膀吧。努力汲取古詩詞創作的藝術精華,把它變成自己的寶貴財富,只要堅持下去,說不定哪天,你在今日頭條上的佳作,也被廣泛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