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復《浮生六記》:解開“妻性”的毒

魯迅曾言:女人天生有母性,天生有女兒性,就是沒有天生的妻性。因為母性和女兒性都有天然的血緣關係作背書,天生就會,而惟有妻性是屬於伏波娃所說的"第二性",是後天練就的結果。

過去一說起"妻性",不論男女總要皺眉,男人把它當作負擔,女人把它視為恥辱,一致地將其看作"附庸"的代名詞。但凡這麼想的人,大概心理上多少受了傳統道德的毒,從現代角度來說,妻性與夫性都可以是中性詞,它們互相確立又互相益補,對於女性而言,成為一個家庭成功的妻子,和成為一個事業成功的女人,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它們都是女人幸福生命中的重要角色

《浮生六記》裡的芸娘,被林語堂稱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子",因為她的身上不僅有母性、女兒性,還有難能可貴的"妻性",這種妻性裡蘊藏著女性經營成功婚姻的三大硬核要素。

沈復《浮生六記》:解開“妻性”的毒

一、遊刃有餘的生活態度

現代夫妻離婚經常拿性格不合作擋箭牌,但性格不合的真正內涵其實多是三觀不合——共同的價值觀往往是一段穩定婚姻的重要基石。

芸孃的丈夫沈復本是一位封建文士,以功名仕進為進身之階,但因為仕途不順,博取功名之心日淡,而芸娘也如同紅樓裡的林妹妹,從未說過讓丈夫積極仕宦的"渾話",她說自己的生活理想是:"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

芸娘是天生的安貧樂道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她的過人之處便在於,不論貧富,都是她在駕馭生活,而不是相反。她初嫁沈家時,沈家家境還算殷實,夫妻倆生活無憂,儘可享受閨房之樂;但後來沈家中落,芸娘和丈夫只能省儉用度,但她並沒有淪為那個對生活將就的人:沒有了雕樑畫棟,芸娘就用席子編織屏風,在上面畫上精美的圖影;沒有了華衣美食,芸娘就用自制茶點待客:將劣質茶葉包好,待日落後,放入未嘗開放的蓮花中,再用線將花苞束緊,如此再三,茶葉便浸染了淡淡的甜香,令品茶的客人紛紛拍手稱絕……

富可樂,窮亦可安,芸孃的精緻不是裝給別人看的,而是骨子裡自帶的,是源於她對生活遊刃有餘的自然態度。為什麼有些夫妻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有些又正好相反,關鍵便在於我們的心有時太強太韌,不能隨物賦形,不能應時而變,做一個富有彈性的人,是許多女人一生的功課

沈復《浮生六記》:解開“妻性”的毒

《浮生六記》插畫,夫妻倆月下品茗

二、豐富多變的內心世界

女人如書,如果一頁到底,便索然無味了。錢鍾書曾評價愛妻楊絳說: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如果只有前者,那麼這個妻可能讓男人覺得了無意趣,更可能讓女人低到塵埃裡。在楊絳的《我們仨》裡曾經披露了他們夫妻生活中的一段有趣場景:楊絳在醫院裡生下阿圓後,百無一用的書生錢鍾書每次送飯時總要向她訴苦:我把桌布弄髒了、我把檯燈砸壞、我把門軸弄壞了……可同樣沒有多少生活經驗的楊絳總是安慰他:不要緊,我會修。

沈復《浮生六記》:解開“妻性”的毒

錢鍾書眼裡“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讓丈夫覺得賢惠的妻,可能多半是這樣的:有她在,一切都不是問題。也難怪中國的媳婦最初總被稱為"新娘",但是新娘千萬不能變成真娘,因為孩子總有叛逆的一天。能偶爾把你當娘一樣崇拜,又能長久把你當妻寵愛的,一定需要你有另一半硬件——最才的女。

芸娘在貧寒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智慧讓沈復深感嘆服,但還不足以刻骨銘心,讓他立下生生世世做夫妻誓言的,是芸娘不可多得的才性。芸娘在傳統家庭中長大,未能受過正式的詩文教育,但她極度聰慧,剛會說話便能記誦白居易的長詩《琵琶行》,十三歲時只通過旁聽便寫出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動人詩句,甚至還發出了"佛手乃香中君子,茉莉是香中小人"等一般女子無法說出的高論。

結婚後,洗手作羹湯的芸娘也沒有放棄自我學習的機會,她和丈夫賭書潑茶,談詩論詞,還指導丈夫說:與其學杜詩的嚴謹,不如學李詩的瀟灑,因為她知曉生性灑脫的丈夫更適合何種文字。而更令沈復驚詫的是,久居閨房妻子居然願意女扮男裝,和他共遊太湖,豪飲酒船,還發出了"今得見天地之寬,不虛此生矣"的壯語,大有巾幗不讓鬚眉的氣勢。

下得了廚室,上得了廳堂,待得了深閣,也邁得出閨房,富有摺疊的層次生活,才能讓女人的這本書常讀常新,散發出雋永的香氣。

沈復《浮生六記》:解開“妻性”的毒

《浮生六記》插畫,芸娘與丈夫及友人春郊踏青

三、獨立自主的坦蕩個性

才女舒婷曾經陪一位歸僑老詩人蔡其矯散步,蔡向她提起這輩子碰到的女孩總有缺陷,要麼好看卻無才氣,要麼有才卻不漂亮,才貌雙全的女孩實在太過稀少。舒婷聽後,無比惱怒,覺得蔡的想法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當晚便寫成了那首著名的《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像和你站在一起/

沈復《浮生六記》:解開“妻性”的毒

舒婷詩中“像英勇的火炬”的木棉

芸娘是封建時代的傳統女性,她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女子的習氣,但她的脫俗便在於她最大程度地規避了封建禮教對她的約束,而帶有了現代女性的個性色彩。

和許多中國媳婦一樣,芸娘沒能處理好婆媳關係,以致和丈夫一道被趕出家門,但柔弱的芸娘卻沒有示弱,而是以一人之力獨撐門庭,成為了丈夫的依靠。被公婆召回後,芸娘又再次做出了驚人之舉——在得知沈復相中一位名妓後,她居然私下與對方義結金蘭,為其進入沈家掃除身份的障礙,而自己卻因此開罪於社會輿論,被公婆二次掃地出門。芸孃的這一舉動,似乎坐實了她淪為封建道德犧牲品的說法,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她的謀斷和果決再次讓丈夫仰賴於她,體現出其個性獨立的一面。

當然,夫妻間最健康的共生關係,不是單方依賴,而是相互扶持。梁思成有一句令人捧腹的誇妻名言:別人都說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我要說,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雖然有"懼內"之嫌,但所言不虛:梁思成與林徽因經常攜手考察古建,還一同完成考察報告,而他們的報告書算是古今一絕——梁思成的文字嚴謹規範,而林徽因的筆墨卻充滿了散文化的詩意,兩者並行不悖排放在一起,充滿了別緻的趣味。

文如其人,一個不願在文字裡隱沒自己的人,在生活中也絕不苟且。林徽因曾明確表示過:我討厭做妻生仔的過一生。她在建國後於重病之際還能創造出諸多驚世的成就,原因正如她所言:在新中國,我不再只是梁思成太太,我是一個有獨立身份的人。她向來把獨立看得和生命一樣重要,所以她這是士為知己者死,而

一個把自己和丈夫放在同等位置上的女人,才能既擁有自己的天地,也贏得對方的尊重

沈復《浮生六記》:解開“妻性”的毒

林徽因與梁思成伉儷

結語

"妻性"因丈夫而確立,但並不附庸丈夫而存在,相反,它強調一個女人由內及外的彈性、豐盈和獨立,是一個女人藉由婚姻而獲得的一次新的生命成長。

現實世界中的女子,也許未必天生能有良緣佳婿,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待婚姻這座"圍城"的態度,我們可以達則安、貧則守,我們可以上達廳堂、躬身廚房,我們可以活得放達、為己而容,拿出"水淹七軍"的氣概,將自己活成這城中最好的風水。

作者簡介:雪中芊芊,雪中一點芊綠,願用文字為平原曠野注入一點暖,更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