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相对幸福与绝对幸福的完美解析

如果你喜欢李子柒的“田园风”,你一定喜欢庄周的《逍遥游》;如果你喜欢《瓦尔登湖》的宁静,你更喜欢《逍遥游》的豁达与自由;如果你能理解陶渊明那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定能读懂《逍遥游》冒出的那股“仙气”。

《逍遥游》:相对幸福与绝对幸福的完美解析

《逍遥游》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字里行间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是道家学说中不可多得的一本名著。

如果说《山海经》的怪、兽已经很怪诞了,那么《逍遥游》里面说到的几千公里长的鲲、鹏以及“乘云气,御飞龙”的仙女更是怪诞至极。但是,不管《逍遥游》如何怪诞,其全篇皆在传递一个思想: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一、藐视一切浮躁的表现

读《逍遥游》,给人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毫不留情地藐视一切浮躁的表现,他认为你争我抢的人是最不值得尊敬的。

文中说道“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它的意思是说:楚国南部生长一种叫冥灵的树,把一千年当作一年。古代有一种叫大椿的树把一万六千年当作一年。彭祖只活了八百岁,可是现在却以长寿而特别闻名,一般人谈到长寿,就举彭祖去相比,这不是很可悲吗!

由此可见,作者并不推崇攀比的行为,如果这么无止尽的比下去,痛苦将会伴随其一生。这个思想跟美国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的思想是一致的,梭罗也反对世间的各种争斗,他的《瓦尔登湖》可以说是对“回归大自然”的一种体验。从梭罗写《瓦尔登湖》这个行为来说,就已经是在向《逍遥游》致敬了——梭罗虽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但他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过平静的生活,在那两个月中,他感受到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

梭罗的《瓦尔登湖》也是对浮躁社会的一个抗议。

但是,庄周的《逍遥游》阐述“心灵自由”的同时,更多地阐述了“无我”的境界,他把“无我”看做是人世间极高无上的力量。庄周认为道行达到最高峰的人就没有“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

也就是说,如果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就没有什么能伤害到他的了。正如《逍遥游》中所提到的那位仙女一样,她不吃五谷,只是吸清风、喝露水,可以乘着云气行走,驾着飞龙飞向天空,遨游于四海之外。世间再没有什么能伤害到她的了。而仙女之所以能有这般能耐,是因为达到了“无我”的境界。

《逍遥游》:相对幸福与绝对幸福的完美解析

二、相对幸福,不是自我安慰

《逍遥游》还透露出生活的哲学,阐述了道家的一个根本,那便是物外与无物,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及时说,幸福不幸福这件事,就看你怎么看,如果你老是因为“事物”而悲喜,那你就会沉浸在无边的“悲喜”当中。

但是如果你自我满足,遵循自然发展之道,你就没有什么可悲喜的了。所以你机会觉得幸福。

我国大这些家冯友兰也认可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逍遥游》里阐述了关于“幸福”的哲学观点,有一种幸福叫“相对幸福”,这种幸福如果按现代人看来,叫小确幸,也叫佛系。

不管是“相对幸福”还是“小确幸”亦或者“佛系”,人们往往认为这种思想是堕落后的自我安慰。

其实,在《逍遥游》里,作者并非强调自我安慰,作者认为还是要干活的,但是在干活的过程中,不要刻意去追求那些超出你能力范围的事,做好本分即可。

在《逍遥游》中,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喜欢做的,它们都同样地幸福。

这就是冯友兰认为的“相对幸福”,这种幸福更加科学、现实,毕竟万物能力不一,只要你做到了你能做的事情就是一种幸福。

《逍遥游》:相对幸福与绝对幸福的完美解析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

三、相对幸福,在平静中脱颖而出

在《逍遥游》中,出现了很多大咖,能力都超级了得,能飞的仙女、能活几万年的植物、身体大到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生物等等。这些大咖有个共同的特点,都达到了“绝对幸福”的境界。

冯友兰认为《逍遥游》体现另一种幸福,这种幸福叫“绝对幸福”。而要达到“绝对幸福”的境界,也就是《逍遥游》中所提及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一个人,乘着天地的正气,驾驭阴、阳、风、雨、晦、田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之中,那种人还依靠什么?所以说,道行达到最高峰的人就没有“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

这种人就是冯友兰说的那种“绝对幸福”的人,达到这样的人就是圣人,他也超越了自己与世界的区别,"我"与"非我"的区别。

到这里,我们似乎悟到了一个道理,表面上看,《逍遥游》在推崇顺其自然,而实际上,《逍遥游》把“顺其自然”当做一个“方法”,有点像太极道理,顺着大自然,不争不抢,做好本分,最后就能成为大咖。

《逍遥游》:相对幸福与绝对幸福的完美解析

四、《逍遥游》的哲学观点,领先于西方两千年

《逍遥游》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庄子被誉为道家的重要学说。它仅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古代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对中国现当代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西方的哲学观念里,主要来源于宗教,“救赎”成为了西方人的哲学基础,随后出现了类似尼采这样的哲学家,强调发展。但是却没有真正提出“方法”,而我国的道家思想,不仅从思想上论证,还给出了解决的方法论。有零星学者(称不上大家)到是提到过“回归自然”的学说,比如梭罗。但是提出这样的观点之时,已比我国提出的时间足足迟了两千多年。

当然,清朝过后,世界处于大融合状态,各种思想融会贯通,相信人类智慧将会在这次世界大融合的浪潮下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1、《庄子.逍遥游》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