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印象,滿地的溫泉度假,誰還記得鐵西重工浴池

共和國的重工業基地瀋陽,自然有一條街叫做重工街,重工街附近的區域,隸屬於重工街道辦事處,這裡年代最久的浴池,名叫重工浴池。

打車回家,遇到司機對鐵西區街路不是很熟悉,就告訴他重工浴池,他一定找得到。那個從來簡陋破舊的大眾浴池,隨著時間的推移,竟也成了地標。

東北人喜歡洗澡,寒冷的氣候甚至讓洗澡演變成了夜間休閒娛樂的形式。洗澡與吃飯喝酒,演藝娛樂,麻將牌九綁定在一起,適用於家庭休閒,朋友聚會,商務接待。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腰包越來越鼓,各類洗浴中心就像雨後春筍,在沈城遍地開花。但重工浴池與這些洗浴場所不一樣,它永遠是價格低廉的大眾浴池。即使到了2015年,在那裡洗一次澡,也只需要7元錢,進入浴池就像回到了九十年代,掛鐘滴滴答答地走著,時間卻在那裡凝固。

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家致富似乎並不適用於重工浴池附近的住戶。這裡的住戶以國營工廠的職工為主,九十年代以後,他們大多經歷了人生最大的打擊——下崗。這是一段不願被過多描述的歷史,即使描述,官媒也更願意說這是轉型的陣痛。改革以犧牲一批人一代人為代價野蠻推進,以土地置換和東搬西建的草率治標方式宣告成功,終於在今天暴露出了問題,遼寧省一季度GDP增長不到2%,被遺忘在京津冀一體化自貿區經濟帶一帶一路等林林總總的國家戰略之外。

如果想在外表光鮮的城市裡窺見底層的面貌,那就去重工浴池吧。中年和老年的男人們,用高高的玻璃罐頭瓶滿滿地裝上茶葉碎末泡的濃茶,早早來到浴池佔一個位置,把身體泡在熱水池裡面,燙的發紅,舒服地哼上兩聲。之後在淋浴下面搓一搓,衝一衝,踱步到更衣室扯扯家長裡短,或者湊在一起開一些下流的玩笑。家長裡短的內容多與養老金社保子女工作之類有關,沉重一些就是誰家的誰生了什麼疾病,幾個人陪著長吁短嘆一番。不知道他們年輕的時候是否也曾激昂向上,對未來充滿希望,立志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對國家而言,他們是有用的,他們曾經被當做包袱扔向社會,不需要提供一點點生存的保障。

這裡每一個人都有關於重工浴池的記憶。小時候冬天天冷,父親帶我去洗澡,給我搓得生疼,冬天一層一層的衣服經他的整理總要比我自己胡亂穿得舒服一些。頭兩年,大舅用輪椅推著姥爺去洗澡,姥爺油性的的皮膚對於搓澡工一定是沉重的負擔。重工浴池是一個沉默的夥伴,沒有誰惦記它的好,也沒有人會專門想起它,直到消息傳來:明天起它就要停止營業。

北京前門一家經營幾十年的刀削麵館,因為實在負擔不起日益增長的房租而被迫關門,營業的最後一天,新老顧客排著長隊吃上最後一口,這可能就叫做情懷。不知道今天的重工浴池會不會顧客多一些,也不知道男人女人們拉家常的話題是不是一如每個朝夕。除了懷念,他們恐怕更多會去想,哪裡還有這樣便宜的浴池呢?

城市建設的腳步不斷加快,這不僅是發展的結果,對於極度依賴土地財政的瀋陽來說,不停地建設還是發展的動力,爆破聲中天吊車下,過去的回憶被漸漸抹去。好吧,瀋陽本來也不是一座念舊的城市,只願城市前行不要忘了角落裡的人們,如果可以,記得他們的付出和犧牲。

瀋陽印象,滿地的溫泉度假,誰還記得鐵西重工浴池


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