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策略和技巧

作者:北漂小爸爸,愿意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策略和技巧

我是北漂小爸爸

家园合作的关键在于“沟通”,家园双方通过交流彼此的观点、感情,求得相互理解和支持。然而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尽管教师和家长有着良好的沟通意图,但由于各种原因,双方经常会出现沟通障碍。所以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交往过程中要掌握必要的沟通策略和技巧,这样才能发挥沟通的作用,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互相协作配合,共同育儿成长。

(一)了解家长是沟通的前提

幼儿园教师首先要对本班级幼儿家长的职业、性格、文化水平、教育观念和方法等因素进行了解,通过深入地分析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如有些幼儿的父亲在外地工作,与孩子接触少,认为亏欠了孩子,所以一味的溺爱,教育方式很不恰当,导致幼儿经常哭闹,得不到有效改善等。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些家庭因素,不理解家长的情感,就会发生沟通障碍,所以说了解家长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对家长有个全面的了解,才能为有效沟通做好基础和准备。

(二)沟通要及时,有针对性

沟通及时可以尽快发现幼儿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避免拖延和误解,所以针对幼儿的教育问题,教师要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协商应对,但要注意在家长有时间的情况下,避免影响家长工作和生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还要有针对性,在内容上,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准备,针对幼儿的某个方面或家庭育儿中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沟通,有效解决幼儿出现的问题。在形式上,可以采用家庭访谈等进行深入了解。只有这样,家长才会觉得有效,愿意和教师一起探讨和解决问题,增进亲师双方的交往关系。

(三)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

家长不仅是教师的合作伙伴,也是服务对象,教师要想与家长顺利地沟通交谈,态度一定要热情、诚恳,凡事都以幼儿的利益及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家长必定能体会到教师的真心实意,也会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要尽可能客观地描述幼儿的行为,不要夹杂个人主观因素,给幼儿“贴标签”、“告状”等,否则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让家长觉得教师在嘲笑自己的孩子。

(四)语言要有艺术性

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因为这样家长才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比如有的幼儿经常尿湿裤子,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心理感受,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与家长进行交流,先要对幼儿的良好表现给予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孩子的不足,在交谈中充分尊重家长的感情,使家长在心理上能接纳教师的意见,同时,也要恳切地指出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幼儿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针对孩子经常尿裤子的情况,给家长一些意见和建议。

(五)善于倾听和引导

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善于倾听、询问和引导,会使交流气氛更融洽,更易于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教师不要只顾着自己说话,告诉家长做这做那,而要学会倾听家长,了解他们家庭的近况、教育的困境、幼儿的进步与问题等。倾听时要善于及时地询问和引导,帮助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这样家长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教师的意见和指导。交流时注意与家长的眼神交流,用点头或“恩”等语言上的肯定来推进家长的讲述,同时要注意对交谈内容的保密,这样才会赢得家长的信任,达到有效的交流。

(六)学会换位思考

沟通中当教师与家长双方的意见不统一,甚至出现矛盾冲突时,教师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教师就更能深有所感,理解家长的想法行为,同时家长也能体会到教师在态度上的良苦用心,这样才可能缓解矛盾,避免冲突,建立和谐家园关系。

(七)要学会感谢

在与家长交流结束后,要及时地对家长的建议给予肯定,对家长的配合给予感谢。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幼儿。为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提升与家长沟通工作的能力,对自己的方式、方法进行反思,灵活运用,提高工作成效,进一步取得家长的满意和信任。

(八)激发家长的深层参与

教师要克服以往把家长作为被动接受者的做法,而应把家长作为幼儿园的合作者,主动的参与者,班级管理的协助者,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帮助家长增强育儿的信心。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吸纳家长为班级的家委会成员、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运动会等,挖掘和展示家长的教育潜能和资源,在幼儿园教学、管理等方面激发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感觉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一名成员,是班级活动的组织协助者,感觉到自己的重要责任,以便争取他们的深层参与。

(九)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

沟通是双向的,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家长也要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老师添麻烦等,有些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长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因此,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如对有些工作繁忙的家长,可鼓励他们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和教师交谈,对于有些家长不好意思当面与教师沟通,可以鼓励他们采用便条、短信等形式加强与教师的联系,促进家园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