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將力保蜀地,拒金兵於千里,功績堪比岳飛少人知

公元1115年,遼國的臣屬部落女真,在其首領完顏旻帶領下起兵建立金朝。金朝征戰幾十年滅遼,成為當時宋朝第一敵人,公元1127年金朝進攻北宋,奪下首都東京,挾持帶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南宋名將力保蜀地,拒金兵於千里,功績堪比岳飛少人知

同年宋高宗建立南宋抗金,期間最有名的當屬抗金的"中興四將",即岳飛、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其中以岳飛最被人所熟知,《湖北轉運司立廟牒》更是評價其"去世已三十年,遺風餘烈,邦人不忘,繪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但有位抗金名將功勞堪比岳飛,率軍守護巴蜀要地,拒金軍於外,乃當時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將,如今卻很少有人記得,他就是吳玠。

南宋名將力保蜀地,拒金兵於千里,功績堪比岳飛少人知

一、吳玠初露鋒芒

吳玠1093年生於隴幹縣(今),字晉卿,其少年期間性格沉穩,好學兵法並精通。北宋末年期間,其在入伍從軍。

南宋名將力保蜀地,拒金兵於千里,功績堪比岳飛少人知

公元1111年,西夏犯邊,吳玠率軍出戰,其表現英勇善戰;1120年,又參與鎮壓,元年(1126年),西夏對進攻,吳玠帶領百餘人乘勝追擊,將敵方一百多人斬首。幾次戰役後吳玠被授予第二副將,自此其在軍中的鋒芒初露。

南宋名將力保蜀地,拒金兵於千里,功績堪比岳飛少人知

二、誓死力保巴蜀

吳玠當時得到張浚的賞識,調任川陝軍升任涇原路馬步軍副總管,而讓其名聲大振的當屬和尚原大戰與仙人關之戰兩場戰役

南宋名將力保蜀地,拒金兵於千里,功績堪比岳飛少人知

和尚原大戰

1130年秋,金朝大舉攻入江淮一帶,張浚為了牽制金軍兵力想主動出擊,緩解江淮局勢。正所謂旁觀者清,吳玠當時看出張浚是想要聯合五路大軍與金軍發起決戰實屬不妥,於是進諫說:此乃平原,金軍多為騎兵,如貿然出擊,容易被其所乘,百害而無一利,萬全之策應先佔據高地,憑藉天險作為屏障,按兵不動方為萬全之策。然而張浚認為我軍眾多,又有蘆葦沼澤作為掩護,就算敵方騎兵前來,也並不懼怕,不必轉到高地按兵不動。

誰知金軍突然來犯,原是金軍士兵皆帶著乾柴與乾土,投入沼澤,使其與平地相似,直接逼近宋軍營地,金將兀朮與金將婁恃分別從左右兩翼進攻宋軍。

南宋名將力保蜀地,拒金兵於千里,功績堪比岳飛少人知

吳玠率兵在左翼與兀朮軍大戰,其身先士卒,奮勇殺敵,逼得金軍節節敗退,但誰知右翼抗擊的趙哲臨陣脫逃,使得婁恃趕到左右進攻吳玠,吳玠當時只能無奈戰敗,但也使得金軍傷了元氣,事後其被受命為陝西都統制,率領數千殘兵退至鳳翔一帶,扼守大散關以東。

仙人關之戰

1134年二月金軍在鳳翔、白雞等地集結十萬餘兵力,準備一舉拿下蜀地。二十七日金軍開始進攻,吳玠佔據天險反抗將金軍擊退。二十九日金軍炮轟宋軍,吳玠奮起抵抗,使得金軍久久攻而不得,三月初一吳玠乘著金軍久戰疲勞之時,夜間率領一眾精銳分兩隊偷襲金營,金軍死傷慘重,吳玠乘金軍撤退之際又設伏斬殺數千人,迫使金軍撤退收兵。自此以後,金軍在吳玠任內未敢攻蜀。

南宋名將力保蜀地,拒金兵於千里,功績堪比岳飛少人知

三、英年早逝

因長年征戰積勞成疾,吳玠於紹興九年(1139年)病逝仙人關,終年四十七歲。高宗聽聞其病逝後兩日,"武安"。吳玠逝後其弟吳璘繼承其遺志,奮力抗金,守護蜀地。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位叫吳曦的人,其是吳璘之孫,生性貪慕虛榮,在宋寧宗時期,宋軍北伐出兵三路,吳曦負責一路。金人知道其愛慕虛榮,遂予以利誘,吳曦心動將要塞予以金人把手導致北伐失敗,成為一代罪人。吳玠昔日手下陳鹹羞愧難當出家為僧,辭官者達20多人。因為吳曦的叛變,宋朝自此少有提及吳家兄弟的功勞。

南宋名將力保蜀地,拒金兵於千里,功績堪比岳飛少人知

總結

吳玠一生都奉獻在抗金一事,可以說他憑一己之力令金軍不入蜀地,先後數次擊敗金軍,保護南宋不受金軍侵入,其功績與岳飛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怎料因後代的叛變導致名聲受損,當朝更是很少提及,這樣一位民族英雄現在卻鮮有人知,不禁令人扼腕,僅以周聿評價其的一句向其致敬,"陝西諸路既命楊政帥熙河,吳璘帥秦鳳,然所屯之眾,皆四路忠勇之士,吳玠教習已逾十年,百戰之餘,所向無敵。"

參考文獻

《湖北轉運司立廟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