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35岁的海尔,名字叫什么吗?

你的名字叫“梦想”

上个世纪的1984年,青岛。

你知道,35岁的海尔,名字叫什么吗?

面对着排成长队等着提货的车队,面对着一天比一天繁忙的生产线,总是匆匆行走着的张瑞敏,却少有心满意足之态———要知道,在那个需求大增而供应不足的年代,心满意足是很多家电企业的共同心态。

只是张瑞敏不同,他的眼光想来会放得更加长远一些。他为海尔制定了名牌战略,以一场轰烈的“砸冰箱”,竖立了海尔人强化质量的警钟。

你知道,35岁的海尔,名字叫什么吗?

在当时,张瑞敏收到了一封消费者的投诉信,海尔的质量问题浮出了水面。一场检查过后,400多台的冰箱里,竟有76台冰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人建议他,低价卖给厂里的职工,毕竟还能用。一台冰箱800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薪资,对于当时严重亏损的海尔,这个建议无疑是最为合理的。

但是张瑞敏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你知道,35岁的海尔,名字叫什么吗?

如今回顾从前,如果当时张瑞敏没有挥动他手中的那把锤子,那么当时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可能会在1989年的严冬中倒闭。更别说在全国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成为后来家喻户晓的名牌——海尔。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可能记不了海尔成百上千的产品名称,但是你绝对清楚“海尔”两个字的分量!

你的名字叫“市场”

在海尔的所有经营理念中,“市场”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意义———“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也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客户永远是对的”。

你知道,35岁的海尔,名字叫什么吗?

海尔之所以对市场如此看重,当然还是源于对一个百年品牌的孜孜以求。在海尔的创业历程中,曾有许许多多的丰碑,但海尔最相信一句话: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丰碑才是最永恒的。

你知道,35岁的海尔,名字叫什么吗?

从1994年的无搬动服务到1996年的先设计后安装,从1997年的五个一服务、1998年星级服务一条龙再到2001年的空调无尘安装以至于全新的“全程管家365”。每一次服务升级,都让用户走近海尔一步,以至于最终实现了无距离,海尔推倒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墙。

你知道,35岁的海尔,名字叫什么吗?

1995年7月6日,海尔广州工贸公司与潮州用户陈志义约好7月8日上门送去他选购好的一款滚筒洗衣机。那时,潮州还没有海尔的专卖店。

你知道,35岁的海尔,名字叫什么吗?

7月7日上午,驻广州服务人员毛宗良租了一辆车,拉着洗衣机上路了,到下午2:00 时,车出了问题,而离最近的海丰城还有两公里路。烈日下,小毛守着洗衣机拼命地拦着偶尔过往的车,但司机都不愿拉。

就这样,小毛拦了十几辆车没有结果,此时已是下午3点钟了。“不能再等了。”小毛开始在路边找绳子,他决定将洗衣机背到用户家,这便是海尔人赋予用户的真诚服务

你的的名字叫“家”

从1984到2019,海尔已经窖藏了整整35年,如同一坛老酒,如今香味越发醇厚。

有人问,海尔为什么能够以那么真诚的服务,给千千万万个家庭送去温暖的家,赢得数亿中国家庭,甚至海外家庭的庞大市场。

这个问题,归功于海尔先给了海尔人一个家。如果海尔人都没有把海尔当成家,那海尔便不懂家。如果海尔不懂家,那么用户也不会选择它。

你知道,35岁的海尔,名字叫什么吗?

海尔能取得市场信任,能在短短35年间完成一个民族品牌的飞跃,更能完成从家庭电器到对物联网的探索与深耕。那都是海尔人将海尔事业,当成了家的体现。没人不愿意让自己的家,变得更加美好。

你知道,35岁的海尔,名字叫什么吗?

从“人人是人才”的人才理念到全员创客的崭新人力机制,海尔颠覆了旧的经营体系,使企业整体充满着创新的细胞,使企业的每一寸土壤印上了创新的痕迹,这是海尔之所以成功的最关键动力,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企业的动力。

在不久前的海尔第七届职工代表大会上,海尔还通过了一个重要决议:开放抢入激励平台,让更多海尔人获得分享与增值。其给予了员工更多发展的机会,并鼓励每个员工都应具有企业家精神,从被经营变为自主经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成为自己的CEO,十分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发展!

你知道,35岁的海尔,名字叫什么吗?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海尔一直做得很出色。让员工无后顾之忧,“家”的归属也随之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