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用“五地一產” 入市改革“金鑰匙”解碼鄉村振興


平遙:用“五地一產” 入市改革“金鑰匙”解碼鄉村振興

平遙縣東泉鎮木瓜村資料圖

草長鶯飛時節,風光漸好。地處丘陵地區的東泉鎮木瓜村2000餘畝紅富士蘋果樹花骨朵初結,鬱鬱蔥蔥裡更顯嬌豔。支部書記侯安昌早早從蘋果林地裡轉悠一圈後,就來到正在開發的古堡,查看工程進展。

“我們木瓜村‘五堡一街’依溝而建,歷史文化資源豐厚,和千畝果園搭配,很有前景的鄉村旅遊點。”說起古堡開發,侯安昌話匣子打不住。2015年,依託自然風光和文化遺存,他們引入山西開戶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騰籠換鳥”式租賃堡內農戶合法的閒置房屋和其宅基地,由公司出資進行房屋修繕、恢復風貌,形成生態、生產、生活“三生”深度融合的產業發展模式,帶動集體和村民增收。目前,首期涉及閒置宅基地45戶30畝的開發工程已完成80%以上,社會反響甚好。

木瓜村是平遙縣推進“五地一產”入市改革確定的“模板”之一,也是平遙縣依託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加快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如果說《鄉村治理能力25條》是全市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金剛鑽”,那“五地一產”入市改革無疑就是全市農村改革的一把“金鑰匙”。怎樣用好這把“金鑰匙”,解碼鄉村振興?平遙縣模板化引領,推進中規範,在全縣農村吹響全面推進“五地一產”入市改革的“集結號”。

模板化引領,挖掘典型示範帶動

“圍繞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一直在想辦法,但卻沒有一個明確的整體思路。‘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提得太及時了,一下子就讓我們基層幹部開闊了思路,明確了方向。下一步真得好好總結、借鑑、推廣。”正在下溝西村就“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規模化養殖現場辦公的嶽壁鄉黨委書記梁傑,深有感觸。

正如梁傑說的,近年來,平遙縣堅持產業先行,積極推動、引導各鄉村因地制宜、統籌利用集體非承包地、建設用地等資源資產發展產業經濟,探索形成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多種實現方式。

全市“五地一產”入市改革一提出來,平遙縣立即響應,把此項工作作為全縣“三農”發展的破題之舉,作為統籌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手段,對全縣以往的做法進行梳理總結,形成了可複製推廣的模板、類型。

一是“集成式”整體開發型模板。村基層組織確定主導產業,對集體資產資源打包集成開發,走整村特色發展的路子。如地處丘陵的段村鎮橫坡村,組織全體農戶成立合作社與煤化農林公司共同開發橫坡生態莊園,推動機動地、荒山、荒坡、林地、宅基地等資源整體流轉,不僅扭轉了土地及房屋荒蕪、閒置的現狀,並以橫坡為中心輻射周邊多個村流轉土地約12000畝(含農戶承包地),涉及農戶5176戶,村集體經濟收入也突破50萬元,帶動1.5萬村民增收。橫坡村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旅遊鄉村。現在,六河、遐角等村也在循著這條路發展。二是“融資式”引進大戶型模板。即依託集體資產資源招商引資,走龍頭企業+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發展路子,典型代表為寧固鎮淨化村。圍繞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該村於2017年引進了山西新大象集團,流轉土地6000畝,其中,集體非承包地1375畝,建設集種養加為一體的現代循環產業園區。項目全部完工後,可增加就業崗位500多個,年實現銷售收入20餘億元,利潤2億元,同時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5萬元。下溝西、梁官、南良莊等村也是這種模式的收益村。三是“抱團式”村村聯合型模板。同一地域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建共享,走聯合發展的路子。如嶽壁鄉正在組織實施的“長山藥小鎮”項目,以嶽北村為主導,攜手嶽南、嶽中等5村整合集體非承包耕地和村民承包地,集中連片種植長山藥。同時,利用村集體建設用地摺合股份,總投資360萬新建冷庫6座,投資175萬元,建設長山藥深加工廠,延伸長山藥產業鏈條,形成嶽壁鄉長山藥種植基地,打造平遙特色長山藥小鎮。四是“打包式”滾動增值型模板。即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自身資產資源保值增值,走以工補農、以商興農、以企強農的路子。如古陶鎮南城村,充分利用地域優勢,通過對集體資源資產進行改制、承包、入股、租賃、投資等多種模式,滾動發展,不斷壯大集體經濟,並通過分紅對村民進行二次分配。截止2019年底,村集體資產總額達到4.9億元,集體經濟年收入2700餘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約14177元。借鑑這種模式,中都鄉道虎壁村、孟山鄉安窪等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民收入快速增加。五是“置換式”內部整合型模板。即在缺乏外來工商資本進入的情況下,立足自身實際、通過土地置換等措施激發農村資產資源的路子。2018年,省級文明村-----襄垣鄉桑冀村採用土地互換的方式,把集體零散的機動地與農戶的承包地進行互換,使村集體機動地連片。2019年,他們連片種植紅辣椒25畝,村集體純利潤達80750元,畝均純利潤3230元。今年,嚐到甜頭的桑冀村又調整互換土地115畝,其中55畝種植紅辣椒,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越走越快。

在全面盤點“五地一產”入市改革經驗做法的同時,平遙縣創新推動脫貧項目資產入市改革,出臺產業扶貧項目“837+X+Y”收益分配十條實施意見。從2020年開始,將充分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資形成的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建立“龍頭企業+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貧困戶”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以財政扶貧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注入、以產業項目促增收達效,實現龍頭企業、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三位一體”利益共享。如:近年來,位於嶽壁鄉黎基村的晉偉中藥材合作社先後承包村集體非承包耕地42畝、四荒地13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15畝、林地58畝發展壯大,成為“產加銷、農工貿、康養遊”全產業鏈創新發展的專業合作社。今年,他們又籌劃實施總投資3925萬元(其中:扶貧固定投資款投入1500萬元,企業投資2425萬元。)的平遙中藥材加工倉儲扶貧基地項目,年保底收益120萬元,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保障貧困戶穩定脫貧。

“我們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土地就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五地一產’入市改革的實施,對於我們合作社來說太及時了,項目推進起來會便利很多,參與鄉村發展的動力和底氣也更足了。”晉偉中藥材合作社負責人劉偉雄信心滿滿。

目前,平遙縣包括中藥材加工倉儲扶貧基地項目在內的財政投資8000餘萬元、企業投資過3億的10大產業項目已全面啟動。

推進式規範,因地制宜種花結果

複製模板,推廣經驗,平遙還在創新,昔日鮮有人問的“四荒地”、宅基地等閒置資源正從“沉睡”中醒來,“變廢為寶”,成為村級集體增收的“好抓手”。

結合縣情實際,平遙縣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由縣委書記,縣委副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縣“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在組建6個指導組的基礎上,針對扶貧形成的農村集體資產,又專門成立了一個扶貧資產管理使用指導組,明確“五大原則”、“五大任務”、“三個步驟”、“五項保障措施”等內容的“5535”工作思路,敲定路線圖、時間表,高位推進,強力實施,確保改革在平遙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5535”工作思路引領下,平遙縣根據各鄉鎮資源稟賦,將全縣14個鄉鎮細化分類,“三個一批”壓茬推進、精準實施。即典型先行、總結一批,形成可推廣、可複製、可借鑑的典型案例,示範引領;兩頭帶動、推進一批,選擇全縣30%發展基礎較好的村帶頭突破,於今年年底前完成入市改革,選擇全縣20%的重點村重點突破,開展全面摸底工作和非承包耕地入市工作,到明年上半年完成“五地一產”入市工作;全面推進、拉動一批,剩餘50%各鄉鎮按照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的總要求,倒排時間,壓茬實施,確保一個不拉。

目前,平遙縣在挖掘典型、複製推廣的基礎上,已對所有鄉鎮進行了業務指導和政策培訓。各鄉村也按照“三個核准”要求,綜合運用2018年產權制度改革成果以及統計的各類數據,啟動了“五地一產”全面摸底核查工作,進行存量規範,部分村已開始著手製定新的村級發展規劃。

“我們一定要用好‘五地一產’入市改革這把統籌‘三農’工作的‘金鑰匙’,助推鄉村振興。對標對錶、做好頂層設計和政策研究,多點開花、全面開花,打造樣板典型,實現景美、民富、村穩,體現平遙擔當。”在連日進行的會議安排、專題調研、現場辦公中,縣委書記武曉花反覆強調,落地有聲。

春暖花開,春風解意。隨著全縣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向好,平遙大地已展現出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的勃勃生機。“五地一產”入市改革也正如春風般吹拂平遙大地,催生著昂揚活力,催生著欣欣向榮。(記者 杜利勇 通訊員 趙家強 梁麗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