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碑-千秋功過任評說


無字碑-千秋功過任評說

秋風蕭瑟,葉落飄零,殘陽的餘暉,星星點點地拖在大地上。

西安城郊的乾陵中,有兩塊石碑對立相望,其中一塊碑空無一字,倔強地挺立了數千年,笑對後人評說,它象徵著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傳奇的一生。

貞觀十二年,她初入宮,帶著“見天子焉知非福”的幾分傲氣,以才人的身份立足。那時,大唐雄震四海,震懾各族各部,國富民強,一代英主唐太宗不斷繪塗著他的貞觀圖局。

多年,她仍未得寵,只空得個“媚娘”名號,守著才人名分。見到獅子驄的那天,她顧不得了,她必須要選擇一條全新的道路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太宗馴服不得烈馬轉問眾妃時,她朗聲而答。一言既出,四座皆驚,這一抽二擊三殺的狠方法也讓太宗就此猜忌她,又冷落了她十年。

貞觀二十三年,英主太宗逝世,從此塵土歸根,她被迫成為尼姑,循例以緇衣之身伴隨青燈古佛了卻餘生。正值青春年華的宮女們自怨自艾之時,殊不知新帝即位,江山如舊,君臣秉承貞觀之風,讓“後貞觀時代”同樣繁華強盛。

可她不願聽從命運對她的安排,仍心存僥倖,希望高宗會念起二人舊情讓她重回宮中。無疑,在尼姑庵的這一段時光,是她人生中最煎熬的時光。

幸好,高宗來廟還願時,念起舊情接她回宮。她與皇后等妃爭寵奪權,也讓高宗借後宮之戰打響了前廷爭權之戰,兩人就此並肩作戰,密不可分。她很快如願成為皇后,在前廷後苑積累了一手人脈。高宗中風後無力處理朝政,她順理垂簾聽政,在使各項事務井井有條的同時,她排除異己,安插親信,趁機以強有力姿態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也就此樹立了自己的政治威望。

後來,她在高宗屍骨未涼之時廢中宗,扶睿宗,快得毫無痕跡。就此她迅速奪權,積累聲望,清洗朝廷高層,一步一步走向女皇寶座。

順應“民意”決定篡唐那天,她終於成為主角,受萬人敬仰。萬象神宮作為武周的圖騰氣魄宏偉,她身著天子袞冕面朝四海,端莊而威嚴。八方朝臣匍匐恭賀,山呼萬歲,她撥弄纖纖玉指,揮袖而立,無聲而笑。恍惚中,六十餘年歲月從指尖流過,大起大落,也不過為成就今日。武周,在此刻,公然反抗了幾千年的男尊女卑,巍然取代了大唐。

她統治期間,創武舉,為科舉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延貞觀,為開元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用賢臣,促成狄仁傑“三千桃李出於公”之勢;變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成功打擊了男尊女卑觀。總之,“貞觀遺風”時期的朝政較為清明,邊疆較為安定,是獨一無二的女皇時代。

是的,她就是武則天,中國歷史上最獨特的一抹倩影。她無私無畏,她有勇有謀,她特立獨行,在歷史前行的路途中堅持自我,無懼困難挑戰和流言蜚語,只留下一塊“無字碑”任由後人評說。對於她,我們無須用過多語言去填補她的無字碑,只需牢記,她創造的“曌”字,日月當空,千秋彪炳,在男權延續數千年的華夏文化中獨樹一面巾幗風範的大旗。

西安城郊乾陵中的那塊無字碑,在秋風中傲然挺立。一如生前慣看秋月春風,死後笑對他人評說的她。最後一抹斜陽落盡,黑夜無聲降臨,萬物歸為沉寂,只偶有幾片黃葉隨風飄落,發出低低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