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臺:走不完的西口


二人臺:走不完的西口


 近日,山西衛視《走進大戲臺》“2017晉冀陝蒙二人臺大賽”(以下簡稱大賽)總決賽播出,多支隊伍同臺角逐,經過媒體觀察團和專業評委的投票打分,來自山西太原韻寶樓二人臺藝術研究院的青年演員刁敏、王亞蘇獲得冠軍以及最佳演員獎,來自山西河曲民歌二人臺藝術團的演員張成義、楊慧獲得二等獎,同時獲最佳人氣獎,他們表演的二人臺小戲《尋找“老扶貧”》還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其他隊伍也分獲獎項。

大賽已經落幕,而關於二人臺的話題仍在繼續:怎樣看待二人臺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帶著泥土氣息的二人臺能不能演大戲?二人臺的傳承創新面臨著哪些困難和挑戰?節目中呈現的作品、現象引人思考,這份思考不僅僅屬於二人臺,也屬於與它一樣紮根民間的其他小劇種



二人臺:走不完的西口



土裡頭翻出個二人臺

二人臺俗稱雙玩意兒、二人班,因以一醜一旦二人表演為主要形式而得名。流行二人臺的地方,也流行著這樣一句俗語:老牛耕地一排排,土裡頭翻出個二人臺。濃郁的鄉土氣息加上貼近生活的題材內容、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是二人臺的突出特色。

一般認為,二人臺發源于山西河曲,成長於內蒙古,最早的流佈渠道即走西口。經過100餘年的發展,如今,二人臺流行區域包括山西、陝西、河北的北部以及內蒙古的中西部、寧夏北部等地區,覆蓋90多個旗縣、1500多萬人,湧現出杜榮芳等老藝術家、二人臺教育家,武利平、張玲玲、張成義等知名演員和刁敏、王亞蘇等青年新秀。“二人臺是漢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的人民共同喜愛的劇種,融合著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不同文化元素,它的人文價值甚至比藝術價值更高。”知名節目主持人、大賽評委白燕升說。

此次大賽正是對當今二人臺名家新秀的集中展示,也是對劇種人文與藝術價值的一次弘揚。大賽在山西河曲錄製,幾乎場場爆滿,因座位有限而無法進入內場的觀眾,則遠遠地站在高處,通過大屏幕觀看錄製。每場錄製後,要彩排下一場節目,彩排常常要進行到凌晨三四點,但仍有大量觀眾不捨離去。《走進大戲臺》節目製片人趙文軍說:“錄製前,我們先後5次到河曲採風、溝通,深深感到二人臺很接地氣,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今後,《走進大戲臺》全國青年戲曲演員擂臺賽也將把二人臺納入其中,給演員、給劇種提供更多展示平臺。”



二人臺:走不完的西口



二人臺能不能唱大戲?

此次大賽讓觀眾一飽眼福與耳福,參演作品(選段)既有傳統二人臺作品《五哥放羊》《走西口》等,又有反映當下生活的新作《走西歐》《塞上婚禮》等。二人臺演出團體長期活躍在基層,表演的作品大多為沒有重大矛盾衝突、表現百姓日常生活的民間小戲。本次大賽上,來自內蒙古包頭市漫瀚藝術劇院的演員張玲玲、張虎卻別出心裁,移植大戲《清風亭》選段參賽,二人的表演相當精湛,但仍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和思考——二人臺能不能唱大戲?

《清風亭》是一出傳統戲,京劇、河北梆子、豫劇、晉劇、川劇、秦腔等都曾搬演,其劇情起落大喜大悲、聲腔繁複且高亢有力、矛盾衝突強烈等特色與常見的二人臺小戲大異其趣。有人認為,移植其他劇種的優秀劇目在各個劇種中是很常見的事,《清風亭》拓寬了二人臺的題材和風格,代表了二人臺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性,令人耳目一新;有的人則認為,二人臺的唱腔、表演等不適合搬演《清風亭》這類大戲,沒必要讓地方小戲搞“高大全”,背上沉重的包袱。

其實,建議張玲玲、張虎以《清風亭》選段參賽的,正是張玲玲的老師、大賽特邀二人臺解讀嘉賓、知名二人臺教育家杜榮芳。據杜榮芳介紹,早在上世紀50年代,二人臺就嘗試移植《玉堂春》《雙蝴蝶》等大戲,然而並沒有被觀眾認可。後來,一些老藝術家又專門為二人臺創編大戲《火燒野牛溝》,仍取材於百姓身邊的故事,終於被觀眾接受了。然而,嘗試也就僅此而已,關於二人臺能不能演大戲的討論,幾乎就此停止,從上世紀60年代以後,很少被人提起。“我認為,目前二人臺學演其他劇種的優秀作品沒有問題,但是移植、演出大戲的條件還不成熟,一個最基本也最緊迫的問題是,二人臺沒有完整行當,創建、豐富二人臺的行當,是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杜榮芳說,“我主張張玲玲唱《清風亭》,是一個試驗,向二人臺的從業者、研究者和廣大媒體做一個展示,讓二人臺的發展問題迴歸人們的視野。”



二人臺:走不完的西口



在傳承的基礎上加強創新

在趙文軍的印象中,當今二人臺舞臺上的常演作品,與上世紀90年代幾乎無異,多年以來,二人臺的創作、創新發展緩慢,無怪俗語常說二人臺是“打不完的金錢,走不完的西口”。趙文軍的看法在王亞蘇那裡也得到了印證。“我們在校學習期間,學的都是這些作品,新作大多是參加工作後,劇團請老師打造的。”王亞蘇說。

然而同時,大部分二人臺演員似乎並沒有因為專注於少數作品而達到精通。在杜榮芳眼中,有些演員甚至包括成熟演員,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唱戲匠”,連自己唱的曲子叫什麼都不清楚,糊里糊塗地唱了這麼多年。

創新缺席,繼承傳統同時也不到位,這乍看起來有些奇怪,其實正是一體兩面,顯示著二人臺遭遇的困境——這又不僅僅是二人臺的困境,也是許多地方小戲面臨的共同問題。“傳承不力、人才匱乏嚴重製約包括二人臺在內的地方小戲的發展。”杜榮芳一語中的,“不僅缺少好演員,也缺少好老師。”

杜榮芳發現,現在不是沒有喜歡學習二人臺的年輕人,而是老師們要反思:自己有哪些有價值的“玩意兒”能夠傳給下一代?“教育者要提高自身水平,培養演員必須要讓他們知道糖從哪甜、醋從哪酸,先掌握必備的知識和理論。在此基礎上,還要有與時俱進的意識。不然,二人臺的觀眾中就不會有年輕人了。”杜榮芳說。

杜榮芳一生致力於二人臺的表演、教育,對二人臺愛之深、責之切,在她眼中,無論唱唸做打的基本程式,還是遵循美學規範,體會內心、塑造人物的內功,二人臺有很多需要完善、提高的地方。這需要一代代二人臺從業者的努力。

此次大賽奪冠的青年演員刁敏、王亞蘇給了關心、喜愛二人臺的人們以信心。“健康、乾淨、自然”,白燕升給了這對小夫妻極高的評價。王亞蘇表示,與諸多前輩同臺競技,是她的榮幸,以後要奉獻更多好作品,給喜歡她、喜歡二人臺的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