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周武王未卜先知到後面的“春秋五霸”,還會實行分封制嗎?

周武王建立西周後,為了獎賞在滅商中做出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把全國分成了71個諸侯國,賞賜給了他們。其中兄弟國15個,同姓之國40餘個,主要有

齊國——姜姓,燕國-——姬姓,魏國——姬姓,晉國——姬姓,楚國——羋(mi)姓,秦國——嬴姓,吳國——姬姓,宋國——宋姓,越國等諸侯國

各個諸侯國可以擁有兵力,可以內封卿,大夫,而且也允許封侯世代承襲。

若周武王未卜先知到後面的“春秋五霸”,還會實行分封制嗎?

但是各個諸侯國的必須服從周朝天子的命令,定期也要向天子朝賀,納貢,且各個諸侯國內封官職也要得到天子的認可。

這樣的治國之道在當時確實起到了鞏固和加強全國統治的作用。但是這個只利於近期的國家安穩,但是不利於長治久安,並且權利也沒有實現高度的集中。

有句老話,叫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在那個年代,隨著各個諸侯國的迅速發展,人力物力達到一個繁盛的時期,慾望也跟著膨脹,諸侯之間群雄紛爭。

因此從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將近三百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被稱為春秋時期,這個時候的周朝勢力減弱,它要依靠強大的諸侯國來生存,依附於強大的諸侯。一些發展強大的諸侯國開始兼併小的諸侯國,大的諸侯國之間互相征戰,爭奪霸權,都想爭做霸主。因此周朝也無力管制,無力控制當時的局勢。

各個諸侯國通過多年的征伐,小的諸侯國被兼併。這個時期就是優勝劣汰,最後剩下的強大的諸侯國即齊國,宋國,晉國,秦國,楚國相繼稱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被稱為春秋五霸(另一種說法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若周武王未卜先知到後面的“春秋五霸”,還會實行分封制嗎?

不論春秋五霸是哪五位,那個時期帶來的歷史意義確實很深遠。首先各個諸侯國為了爭霸,廣招人才,各國諸侯求賢若渴,文化氛圍非常濃厚,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同時各個國君也勵精圖治,實行一些政策變革,推進了國家的發展。

春秋五霸的時期雖然推進了歷史的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歷史意義,但是針對於當時的周朝來說,算是名存實亡了。在公元前256年最終被秦國所滅,周朝至此滅亡。

因此如果周武王會有未卜先知的話,想必應該不會封侯吧。封侯雖然推進了歷史前進,但是也是自己的封侯國推翻了自己的王朝,可以說也是自己一手促進了國家的滅亡。

但是我們也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不實施封分制,周朝會存在這麼久的時間嗎?小編期待你們的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