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歷史上最虛偽的制度

如果說歷史上有什麼政治制度最虛偽,那麼一定要說的就是分封制

這個制度為什麼虛偽呢?這就必須先了解一下中國古代封建制度得以保持延續的基本保障制度——嫡長子繼承製

這個制度為什麼說是保障制度呢?又不得不說中國的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要說分封制就要從源頭剖析,那麼中國的婚姻制度為什麼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不是人們所說的一夫多妻制呢?

要想解釋這個問題,就要了解什麼叫妻什麼叫妾。

舉一個例子:你生活在古代,是一個富貴人家的子弟,你爸爸只有你一個兒子,你已經十六歲了,應該結婚了,但是你呢,有些超前意識,在石橋上遇到了一個農家姑娘,你心動了,三言兩語把姑娘騙回家,當晚你們兩個做了什麼不可描述的事,但是你爸爸告訴你,自由戀愛不允許,你無奈把她送了回去,結果過了幾個月姑娘懷孕了,你爸爸沒辦法,喊你去把那姑娘帶回來。(這算是心地好的人家)

然後你倆就算兩口子了,但是注意,你這自由戀愛的產物是夫和妾,你的小妾生了個孩子,結果是個兒子,這個兒子叫做長子

你爸爸說你雖然生兒子了,但畢竟還沒結婚,於是發現東家有個富貴人家剛好有個待字閨中的小姐,於是託了媒人帶著聘禮到了家裡面說親,成功了以後,定了個黃道吉日,你去八抬大轎把她娶了回來,雖然在此之前你已經有個農家姑娘了,但是你後來娶得這個才是你的妻子,因為你是明媒正娶。然後你的妻子第一胎給你生了女兒,但沒關係,第二胎生了個兒子,雖然不是長子,但是屬於嫡長子

你爸爸死了以後,所有財產都是你的,你死了以後雖然有兄弟兩個,但是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的原則,只有你妻子的兒子能拿到錢,妾的兒子能拿到錢也是因為嫡長子是個好人。

這是一個富貴人家,同理上升到君主家裡面。最典型的就是康熙皇帝。

分封制,歷史上最虛偽的制度

(康熙皇帝畫像)

康熙皇帝的太子就是嫡長子,他只有這一個嫡子,皇后唯一的兒子,所以他是唯一一個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雖然後來各種原因皇帝是雍正,但是嫡長子繼承製基本上就是孩子這樣的。

嫡長子繼承製確保了君王家族血統,同樣也確保了分封諸侯的血統,以周武王分封為例:他封了姜尚到齊,也就是山東,那麼姜尚死了以後繼承他絕大多數領土和絕大多數人民的就是他的嫡長子,他的其他兒子則分別繼承其餘的百姓和土地。

看起來是不公平的,但是畢竟是嫡長子。這個時候就可以來詳細解釋一下什麼叫分封制了。

分封制,歷史上最虛偽的制度

上面這張圖就是分封制的大致情形,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兄弟和功臣,這些人就是諸侯,但是土地和人民都是天子的,不論怎麼分,分的都是天子的土地和人民。諸侯把天子賞賜的百姓和土地分給自己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這並不是多數,而是極少數的百姓和土地,得到這極少數的百姓和土地的人就是卿大夫卿大夫得到了寥寥無幾的土地和人民還可以再分封更為少數的百姓土地再分封出去,這些人就是

士大夫士大夫已經無權分封了,這個時候只有嫡長子才能繼續當士大夫,剩下的兒子都是庶民,這就是分封制的基本情況。

模仿到周朝分封精髓的只有漢朝,漢朝也是分封了功臣和子女,但是這些人是,等同於諸侯,唯一不同的就是,王可以任命高級官員,例如高祖的其他兒子可以任命自己王府的,等同於皇帝身邊的丞相。(其他被分封的功臣是侯爵,不是王,這裡說王說的也是皇帝的其他兒子)其他官員還是皇帝說了算,直到漢武帝時期,推恩令頒佈,就沒有那麼勢力大的了。

那麼分封為什麼最虛偽呢?首先是分封制分封的對象:功臣和子女

歷史的變化看來,功臣分不了皇帝的蛋糕,但凡是被分封的功臣基本上得不到好的下場,可是仍然有人擠破了腦袋也想被分封,儘管後來的分封已經變成空殼,得到的只是一個隨時有可能掉腦袋的徒有其名的架空了的

稱呼

但是子女也真的能得到好的結果嗎?

分封制的另一大主要群體就是皇帝的後代了,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別以為你是皇帝的後代,你既然接受了分封,你也沒有權利,你也就是個空殼子,比功臣好一點的就是,你不用去搶,但是你仍然會隨時掉腦袋,比如寫了《淮南子》的劉向。

就連明朝的免死的丹書鐵券都沒有歷朝歷代的分封虛偽,丹書鐵券雖然最終解釋權歸皇帝所有,但是除了朱元璋一個例外,其他朝代也沒有丹書鐵券不奏效的情況。

分封制,歷史上最虛偽的制度

(朱元璋畫像)

但是分封制呢?歷朝歷代就沒有奏效的時候,無論是功臣還是皇帝的後人,誰被分封了,誰就是嫡長子也就是下一個接班人太子的敵人,歷史上很少有兒子反爸爸的,但是兄弟反兄弟的不在少數,所以分封最終分封的都是仇人,都是未來繼承人的仇人,然後慢慢的被繼承人以各種手段除掉,有的人甚至蹲到了監獄裡面都沒想明白,自己明明是先帝分封的王爺,怎麼突然淪為階下囚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