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血常規看不懂?別擔心,教你兩分鐘看懂它

小兒血常規是孩子生病看醫生時最常見檢查方法。不少家長反映看到化驗單上密密麻麻的項目和數字不知道代表什麼,加上不同表示“H”(表示高)或“L”(表示低)。讓人擔心,緊張又迷惑!

寶寶血常規看不懂?別擔心,教你兩分鐘看懂它

為什麼要做血常規?

很多麻麻認為,寶寶咳嗽吃止咳藥就行了,拉肚子吃止瀉藥就夠了,這就大錯特錯了。原因在於,普通感冒會引起咳嗽,肺炎,支氣管炎也會引起咳嗽,過敏也會引起咳嗽……

所以家長們不能將症狀一概而論,只有找到病因才能更好地幫助寶寶早日痊癒,不耽誤病情。而血常規恰恰可以初步判斷寶寶的病情,一般10-30分鐘報告就能出來,非常方便快捷。

今天,巴比倫就跟大家聊聊,血常規中最常見的幾項,上下箭頭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寶寶血常規看不懂?別擔心,教你兩分鐘看懂它

上面這張血常規報告,不同顏色劃分成了幾大類:白細胞類、紅細胞類、血小板類,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C反應蛋白。

綠色的是白細胞類指標;

紅色的是紅細胞指標;

黃色的是血小板類指標;

藍色的是C反應蛋白;

每一項指標後面,都會有一個參考值,這個參考值是成人的,不是兒童的。今天重點跟大家探討白細胞類跟紅細胞類指標!

1、白細胞類指標

白細胞(WBC)這是家長們比較緊張的一項,白細胞就像身體裡的戰士,一旦有“外敵”入侵,它會立馬衝出來保護著我們。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不過影響白細胞的主要還是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比例的變化。

寶寶生病時最常影響的也是這兩項,很多媽媽拿到單子發現白細胞箭頭上升,就認為是細菌感染,這其實不科學的,因為醫院的參考範圍還是成人的。

我們來看一下,嬰幼兒、兒童的白細胞類指標的參考範圍:

寶寶血常規看不懂?別擔心,教你兩分鐘看懂它

白細胞:細菌會讓它升高。

中性粒細胞:細菌會讓它升高,病毒會讓它降低。

淋巴細胞:病毒會讓它升高。

所以,多數情況下:

白細胞上升、中性粒細胞上升、淋巴細胞降低:細菌感染的可能性較大。

白細胞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細胞降低、淋巴細胞升高: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較大。

2、紅細胞類別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主要看是否存在貧血的問題,但是有時候我們又能看到這兩項後邊跟著升高的箭頭,就不太明白什麼意思。

增多:

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等。

高原地區的居民也會出現生理性的增多。

減少:

多見於貧血,貧血的種類有很多,按形態分類又分為大細胞性、正細胞性、單純小細胞性、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兒童中最為常見的缺鐵性貧血就屬於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寶寶血常規看不懂?別擔心,教你兩分鐘看懂它

(兒童指標)

寶寶血常規看不懂?別擔心,教你兩分鐘看懂它

(新生兒指標)

寶寶缺鐵性貧血,建議補充巴比倫甘氨酸亞鐵:

1、專利甘氨酸亞鐵,易溶有機鐵無鐵腥味;

2、第三代氨基酸螯合物,好吸收,不影響鈣鋅吸收;

3、添加葉酸+維生素C,營養均衡;

寶寶血常規看不懂?別擔心,教你兩分鐘看懂它

喝巴比倫甘氨酸亞鐵,有助於寶寶預防貧血,促進發育,增強抵抗力,面色紅潤、人見人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