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智庫網絡系列學術系列講座(青年論壇):“政治參與和決策過程——一種理論方法”

2019年8月16日,由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主辦的第三次17+1智庫網絡系列學術系列講座(青年論壇)於歐洲研究所舉行。波蘭華沙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卜彌格研究所主任帕特里西亞(Patrycja Pendrakowska)擔任本次講座的主講嘉賓,講授的題目為“政治參與和決策過程:理論方法”。社科院歐洲所、17+1智庫網絡多位青年學者參與了本次活動。

学术活动 | 17+1智库网络系列学术系列讲座(青年论坛):“政治参与和决策过程——一种理论方法”

帕特里西亞主要介紹了波蘭目前國內存在的主要社會問題。帕特里西亞指出,近年來一些社會問題,如墮胎、LGBT平權、難民危機越來越成為波蘭政治選舉中的熱點問題,而這些議題造成了波蘭國內政治極化的趨勢。

針對上述提到的諸多問題,帕特里西亞介紹了研究解決社會爭議的理論方法:Betzavta。Betzavta來源於希伯來語,意思是“在一起”(togetherness)。Betzavta方法主張開展一系列的人與人之間充分交流,使雙方都從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共同探討互利雙贏的可能。

Betzavta方法論創始人Uki Maroshek-Klarman曾指出Betzavta的目標:承認每個人的平等自由權利。通常在衝突中,每一方都認為他們自己是“正確的”,因此在問題上無法做出讓步。而相互之間的充分交流能夠讓所有人體驗雙方的感受,超越“是非”兩分法的判斷,使人們擺脫困境並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參與者會逐漸理解到之前自己所忽視的他人的觀點。一旦雙方都理解了彼此的意見,決策便可向前發展。

帕特里西亞認為,Betzavta方法可以進一步運用到社會政治領域,以解決目前波蘭國內政治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她還認為,波蘭民眾對華瞭解程度較低,很容易對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產生誤解。同時中國方面也對波蘭政治現狀以及社會治理情況不熟悉,中波雙方需要進一步做好交流溝通工作。最後,帕特里西亞介紹了波蘭目前國內政黨政治現狀與未來的走勢,與社科院歐洲所多位學者展開了交流與討論。

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簡稱 17+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是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議、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總理共同簽署的政府間正式文件《蘇州綱要》明確提出“歡迎中國社會科學院牽頭組建16+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而建立的,它是中國特色智庫建設的一個新型機制與高端平臺。成立之時簡稱為“16+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2019年希臘加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後,簡稱改為“17+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