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读言情小说:忙中偷闲,才算消遣

只要一天天充实地过下去,就算是浮萍也迟早会长出根系,变成参天大树。

——桐华《散落星河的记忆》


01

最近两天(2018年5月)看了两个小说,一个男主死了,一个女主死了。

他说:“你来了?贺太太——“ 她答:”对,我来了。“泪水滴在了他的脸上,恍惚中他想她会幸福的。

她说:“你回头得太晚,我消耗得太多,只能陪你这一程了。“他答:”嘘,乖,别说,求你……“生命到了尽头,他背着她,伴随着玉兰花的坠落,她走了。

每当这时,我就更加笃信那句话“活着的年纪,都是好的。不管你在哪,你在干什么。“因为总还有机会。

心脏不再跳动,温度随风散去,眼眸紧紧合上,什么爱的恨的便再也感受不到。

世间的一切都与你无关,无论你的灵魂在哪里,是星空,还是河流,你的身影,你的气息永远都消失了。

即使有人还惦记着你,但你却永远没有了思念的能力。

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读言情小说:忙中偷闲,才算消遣

本来,人都是要死的,遗憾得离开的也不在少数,我和他们非亲非故,我不该如此悲伤。但我却还是陷在了小说中,伤心到哭泣,时不时还会心痛。

以前看小说,经常会看到类似“我的心是会痛的。”这种话,我没有太多感觉,因为我从来都不相信人真的会心痛,除了疾病带来的心痛。但是,我发现人真的是会有这种感觉的。

那种有点突然,有点窒息,有点疼痛,却又异常清晰的感觉真的是有的,而且很难受。

02

小说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对白,简单中带着宠溺,宠溺却掩不住无助,无助中夹杂悲痛,悲痛里含着悔意,悔意里甩不掉不舍,不舍中还是爱你。

我只能这么语无伦次得描述我的感受,我想他们应该有这样的情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也都是相通的。

看完小说躺在床上,我在想小说中描绘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自私,伤感,遗憾?我想这样的词过于苍白。而对于爱的描述,会是什么?无私,自私,还是纯洁?我不太懂,但是我却很赞同,爱真的不简单。

就像《失乐园》中说的那样,“爱,这一舒心惬意的字眼,其实暗藏一副极为自私,破坏或毁灭的剧毒。”没有什么是纯粹的。

但人们还是会悲伤,那令人悲伤的是什么呢?

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读言情小说:忙中偷闲,才算消遣

我想就是无法挽回这个真相吧:

你不懂时,你可以为自己的伤人找到满意的借口。

可当你搞清楚时,回头去追寻你的爱,才发现你的爱正在随着时间流逝,你的爱葬在你的怀里,你才知道这是命运对你不懂的珍惜的惩罚。

而你却再也没有机会去挽回。

03

我曾经不止一次宽慰自己,这样的结局是他们自作自受,是他们不懂爱惜,不够淡然。

在看电视时看到某些角色,我会说,不是真的,只是演戏而已;看小说时,我说,这是虚构的,不是真的。

可是,我发现这种做法越来越无力,我不得不承认人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会哭会笑,慢慢地,我又陷得更深,我不知道自己在看小说中充当了什么角色,应该只是一个旁观者。可是,在清晰地感受他们的爱恨,无奈,悲凉时,我还是不能置身事外。

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读言情小说:忙中偷闲,才算消遣

因为我知道,不管是对于小说中的人还是现实中的人,遇见和重逢都是很奢侈的字眼,生命的始终也不都是恰如其分,有时,连擦肩而过都只是幻想,事实是你们根本没有再次交集的可能。因为爱只是世间万物的一种,它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持久。

而很多人在所谓的青春中错过了这些条件,所以,免不了互相伤害。

小说中,安排的相遇恰恰会成为他们感情的转折点,我想,作者也有在告诉我们,转角不一定会再遇到爱,即使能找回爱,也是遍体鳞伤,昙花一现。

正因为遇见和重逢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为什么就不能稍微在意,珍惜身边的人呢?

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读言情小说:忙中偷闲,才算消遣

04

生而为人似尘埃,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人又何其渺小。

如果人生有快进键,会不会在一分钟就会结束?而我们在这一分钟又能做多少事情?

不知不觉中,我把言情小说当做哲学来看,里面有些东西让我很有感触,我想,我变得淡然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我也能坦然看待,仿佛一切美好,风轻云淡。

我不是逃避,也没有麻木,我只是在塑造我的生活态度,没有什么会永远持久,我能做的就是充实生活,忙中偷闲,乐在其中。

就像《散落星河的记忆》中写的那样“只要一天天充实地过下去,就算是浮萍也迟早会长出根系,变成参天大树 ”。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我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真正渴望的。再没有能比这更让人精神一振了。

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读言情小说:忙中偷闲,才算消遣

愿我们都能在小说里找到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