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高冠博带 峨冠博带——成语来历吗?

高冠博带 峨冠博带:出自《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其国治。”

一天,孔子的学生公孟子头戴礼帽、腰插木笏,身穿工整的儒生服装,来到墨子的住处,与墨子辩论。

公孟子问墨子说:“君子是先讲究服饰,然后有所作为呢?还是先有所作为,然后再讲究服饰呢?”

墨子说:“有所作为不在于衣服的好坏。以前的霸主齐桓公身着华丽的礼服,头戴高高的帽子,系着宽大的腰带,腰间佩戴金剑,手持木盾,来治理国家,齐国大治,成为春秋首霸;晋文公穿着粗布做的衣服,来治理国家,他的国家也治理得很好;楚庄王穿着鲜艳的服装来治理国家,他的国家也治理得很好;越王勾践把头发剪掉,身上刺上花纹来治理国家。他的国家也治理得很好。这四位春秋霸主的穿着打扮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所创建的功业却是相同的,所以是否有所作为并不在于一个人服饰的好坏,而是注重实干。”

墨子的一番话,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却形象地为我们描绘出了当年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威严气势和霸主风范。

“高冠博带”,也作峨冠博带。冠:帽子。带:衣带。意思是头戴高高的帽子,系着宽宽的衣带。指儒生的装束或比喻穿着礼服。


你知道——高冠博带 峨冠博带——成语来历吗?

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