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漢服情 穿在身上的歷史

漢服,被我們慢慢遺失掉的民族服飾。值得慶幸的是最近幾年慢慢開始興起保護漢服文化。 漢服從黃帝"垂衣裳而治"開始,一直到清以前都是以漢服為主流,可謂是源遠流長,漢服不僅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而且對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都要不可抹去的歷史借鑑。,雖然中間有歷經各種變化,唯有"叫領右衽,上衣下裳" 才可稱之為漢服。

下面為大家推薦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漢服。

1.曲裾

濃濃漢服情 穿在身上的歷史

以曲折柔美的線條為主打創造視覺衝擊感,流行於秦漢時期,據說曲裾是漢服中重要的服飾之一。有人說屬於是漢服深衣的一種,有人說屬於獨立的款式,各有說詞,我們可以直觀理解為一種續衽繞襟的服飾就行,不再深究這種譁眾取寵的門派細節之爭。

濃濃漢服情 穿在身上的歷史

在今天看來,曲裾有著別樣的風韻。曲裾 通身緊窄,下襬長可曳地。或筆直的直筒型,或先收緊後變寬的魚尾型下襬,行不露足。身姿甚是婀娜。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

2.襖裙

濃濃漢服情 穿在身上的歷史

襖裙在明代發揚的甚為昌盛,對中國古代女子上身穿襖,下身穿裙的統稱,襖裙的款式也影響了朝鮮宮樣以及中國其他民族。襖分直領、圓領、豎領、方領、對襟、裙分為馬面裙,月華裙、鳳尾裙、等。

濃濃漢服情 穿在身上的歷史

襖裙既然在明代最為常用,不得不提漢服袖型的一種琵琶袖最為有代表,多見於明制漢服。琵琶袖不同於垂 胡袖,它是直接剪裁出形狀,然後縫合,袖口可有緣邊 襖裙領子加護領。下裙多配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女襖衫長度有長有短,有交領、豎領、方領、對襟等。此外,明代的女襖衫和男襖衫一樣,也有直袖和箭袖。

3.齊胸襦裙

濃濃漢服情 穿在身上的歷史

襦裙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上衣短,下裙長,上下比例體現了黃金分割的要求,具有豐富的美學內涵。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平面裁剪,多緣邊,綢帶繫結;上襦變化主要在領型及門襟上,下裙長至鞋面。大凡衣短則裙長,衣短至腰間,裙長至腳踝骨之下;衣長則裙闊,衣長時,長到臀至膝下,而裙露僅幾寸,裙子不必顯出特色。襦裙忌諱上下平分秋色,會顯得呆板少變化。度娘過來的…

濃濃漢服情 穿在身上的歷史

PS:最後科普下,有些寶寶會說唐裝旗袍中山裝也是漢服,這些雖能代表中國特色但並不屬於漢服哦.都是後期經過改良過的,其實不能代表中國的漢服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