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汉服情 穿在身上的历史

汉服,被我们慢慢遗失掉的民族服饰。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几年慢慢开始兴起保护汉服文化。 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一直到清以前都是以汉服为主流,可谓是源远流长,汉服不仅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而且对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都要不可抹去的历史借鉴。,虽然中间有历经各种变化,唯有"叫领右衽,上衣下裳" 才可称之为汉服。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汉服。

1.曲裾

浓浓汉服情 穿在身上的历史

以曲折柔美的线条为主打创造视觉冲击感,流行于秦汉时期,据说曲裾是汉服中重要的服饰之一。有人说属于是汉服深衣的一种,有人说属于独立的款式,各有说词,我们可以直观理解为一种续衽绕襟的服饰就行,不再深究这种哗众取宠的门派细节之争。

浓浓汉服情 穿在身上的历史

在今天看来,曲裾有着别样的风韵。曲裾 通身紧窄,下摆长可曳地。或笔直的直筒型,或先收紧后变宽的鱼尾型下摆,行不露足。身姿甚是婀娜。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2.袄裙

浓浓汉服情 穿在身上的历史

袄裙在明代发扬的甚为昌盛,对中国古代女子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统称,袄裙的款式也影响了朝鲜宫样以及中国其他民族。袄分直领、圆领、竖领、方领、对襟、裙分为马面裙,月华裙、凤尾裙、等。

浓浓汉服情 穿在身上的历史

袄裙既然在明代最为常用,不得不提汉服袖型的一种琵琶袖最为有代表,多见于明制汉服。琵琶袖不同于垂 胡袖,它是直接剪裁出形状,然后缝合,袖口可有缘边 袄裙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女袄衫长度有长有短,有交领、竖领、方领、对襟等。此外,明代的女袄衫和男袄衫一样,也有直袖和箭袖。

3.齐胸襦裙

浓浓汉服情 穿在身上的历史

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衣短,下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面裁剪,多缘边,绸带系结;上襦变化主要在领型及门襟上,下裙长至鞋面。大凡衣短则裙长,衣短至腰间,裙长至脚踝骨之下;衣长则裙阔,衣长时,长到臀至膝下,而裙露仅几寸,裙子不必显出特色。襦裙忌讳上下平分秋色,会显得呆板少变化。度娘过来的…

浓浓汉服情 穿在身上的历史

PS:最后科普下,有些宝宝会说唐装旗袍中山装也是汉服,这些虽能代表中国特色但并不属于汉服哦.都是后期经过改良过的,其实不能代表中国的汉服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