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掌握说话中的技巧,你将会如何?

嘴说人体里唯一一个可以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器官。人们可以通过它说出各种语言,而这些语言可以让你在人群中左右逢源,也可以让你在人海中孤立无援。一个善用语言的人,必定有着高超的情商和智商。拥有上佳口才的迷人魅力,能够把话说到别人心里,将助你走向人生的辉煌!那么如果学会说话的技巧,你将会怎么样呢?

如果掌握说话中的技巧,你将会如何?

有这样一则宴语故事:

百兽之王狮子想要吃其他兽类,但他要找借口。于是他张开大口让百兽来闻自己口是香是臭。首先是狗熊,它如实的说“有一股肉的腥臭味。”

狮子大怒“你不尊重我,留你何用”将它吃掉了。第二天,轮到猴子来闻。鉴于前一天狗熊的遭遇,它乖巧的说:“好一股肉的清香味啊”狮子又怒“你溜须拍马,留你何用。”又将它吃掉。第三天,轮到兔子来闻,它知道不论说香还是臭都要被吃掉,于是它凑到狮子嘴边,故意闻的十分认真却不开口。狮子急了,催它快说,它便答到“报告大王,我鼻子不好,闻了这么久,实在是闻不出什么味道”狮子无奈,只好放了它。

兔子善于说话的技巧,救了自己一命,如果它当时不懂语言的重要性,可能小命就呜呼了。它知道不论说什么,狮子都要吃了它,但是不给狮子这个油头,狮子怎么样也发作不了。于是它装傻的说自己有缺陷没有办法识别气味,狮子找不到发飙的地方自然也就放了它。如果你是里面的小兔子,学会了这个,就可以让自己逃脱危险的场景。

如果掌握说话中的技巧,你将会如何?

同样的事情,汉高祖刘邦也层经历过,他的语言技巧更甚一筹。

项羽自尊霸王后,想要杀刘邦,范增出主意说“等刘邦上朝,大王就问他‘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如果他说愿意,你就说他意图养精蓄锐,有谋反之心,可以绑出去杀掉,如果他说不愿意,你就以违抗王命杀之”

刘邦上殿后,项羽一拍案桌,高声问道“刘邦,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刘邦答道“臣食君禄,命悬于君。臣如殿下坐骑,鞭之则行,收之则止,臣唯命是从”项王一听,无可奈何,只好说“刘邦,你要听我的,南郑你就不要去了。”

刘邦说“臣遵旨”

如果掌握说话中的技巧,你将会如何?

刘邦的语言技巧在于,他知道项羽此人的特点,没有大智慧。顺着他恭维他,将选择权重新交给他,项羽就没有办法找出破绽,只能顺水推舟。有时我们要说话之前,先要抓住对方的心思,根据实际情况出发,顺着对方的思路来,可以让对方放松警惕。没有搞清对方是那一类的人盲目的乱说一通,必然事与愿违。

《鬼谷子》一书中也曾很认真的剖析过,说话,办事,怎么样才能通过技巧到达预期的效果呢?要“得其情,乃制其术”就是说,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然后根据实情锁定目标,采取行动,这个就是俗话说的“有的放矢”。然后说的还要圆滑。

如果掌握说话中的技巧,你将会如何?

有这样一个人,他对于问题的圆滑度很是掌握。有人问他“你可曾读过《堂吉诃德》”他回答“最近不曾”其实他根本没有读过,然而谁会煞风景的去破坏气氛继续追问他。有人问他可曾读过但丁的《神曲》,他回答“英文本的没有读过”旁人肃然起敬。他这种回答给人三种好的误解,第一,他读过中文版的,第二他是一位资深的文学爱好者,第三他精通本国语言,还没有尝试英文版。

这种圆滑的语言技巧,如果你学会,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不会让自己立于尴尬的场面。

我国古代,有一个县官很喜欢附庸风雅,尽管画术不精,但兴致很大。他画的虎不像虎,反而很像猫。并且,他画完每一副画都要展示出来,让众人评价。大家都只能说好话,不能说不好听的,不然就会受到惩罚。有一天,县官又完成了一副画,他又召集全体衙门的人来欣赏。“各位瞧瞧,本官新画的虎”

众人低头不语,县官见无人附和,就点了一个人说。

“你来说说看”那个人战战兢兢的说“老爷,我害怕”

县官“怕什么,有老爷在,你实话实说”

来人“老爷,你也怕”

县官“老爷我也怕?那是什么,快说”

来人“怕天子,老爷,您是天子之臣”

县官“对,老爷怕天子,可天子什么也不怕”

来人“不,天子怕天”

县官“天子是老天爷的儿子,怕天,有道理,那老天爷怕什么”

来人说“老天爷怕云,因为云会遮天”

县官“那云怕什么”

来人“云怕风”

县官“风怕什么”

来人“风怕墙”

县官“墙怕什么”

来人“怕老鼠,因为老鼠会打洞”

县官“那么老鼠������怕什么”

来人“怕它”指了指墙上的画。

如果掌握说话中的技巧,你将会如何?

差役没有直截了当的说出老爷的画像猫,而是圆滑的饶了弯子让老爷参与其中,并且觉得很有道理。不把话说死的前提下,利用了“模糊”的语言,巧妙回避了不宜直言的问题。这个就好比公司领导出了一个新的方针,大家都觉得不好,问到你的时候,你也觉得不好,但是又不能直说,这样绕了弯子解释,让领导明白的同时,又有台阶可以下。如果你学会了这种技能,在职场上的生存率就可以提高很大一部分。

如果掌握说话中的技巧,你将会如何?

孟尝君是齐国的名门望族,几度出任相职。一次和齐闵王意见不和,一气之下辞去相职回到私人领地薛。没想到,楚国趁机举兵攻薛。薛是弹丸之地,兵力粮食都是不足,孟又不能舍了面子去求齐王,又怕求了齐王也不答应。这时,淳于髡刚好来探望,孟求助于他。淳于一口答应。淳于到齐国觐见齐王,他自知直接说出口,齐王必定不会答应,于是当齐王问起的时候,他半句没有提救援。齐王问“楚国的情况怎么样”

“事情很糟糕,楚国太顽固,自恃强大,满脑子都是恃强凌弱,而薛呢自不量力……”话题有意识的在流动,谈到薛,不着痕迹。

齐王一听马上问“薛,怎么了”

淳于看到齐王进入了陷阱,立刻补捉机会说“薛对自己的力量少于分析,没有远虑,建筑了一座祭祀祖先的祠庙,规模宏达,却不问自己是否有力量保护它,目前楚国出兵就是攻击这个祠庙,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齐王表情大变“哦原来薛有那么大的祠庙?”随即立刻派兵救薛。

整个过程中,淳于半句没有提救援,而是抓住了齐王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最大的弱点,旁敲侧击,点到要点,令齐王主动发兵救薛,这种语言的技巧就是很清晰的摸索了对方的心思,然后旁敲侧击,用对方感兴趣的事物抛砖引玉。

如果掌握说话中的技巧,你将会如何?

会说话是本事,懂说话是能力,一个人只有学会好好说话,才能在人情世故里越走越宽,才能在人际关系里大放异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