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奖牌榜,这是人类共同的灾难

最近,国外的新冠肺炎疫情统计数据,呈爆炸式增长,甚至有些国家的疫情存在失控的危险。

疫情的发展,每天都在刷新着我们的认知。每天看国外的疫情统计表,那跳跃增长的数字,真是让人触目惊心。我知道,那不只是一些冰冷的数字,那是一条条人命。

正如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在大地震后,接受采访时所说:“如果您将这场灾难简单视为‘两万人丧生的事件’,那么,您根本不会理解受害者。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是啊,死了一个人,这事儿发生两万次。每一次,对当事人而言,都是灭顶之灾。两万次生离死别,两万次肝肠寸断,两万起无可挽回的人间悲剧。多么残忍,多么凄凉,让人不忍卒听,不敢直视。

然而,最近却有一种舆论甚嚣尘上,那就是:有相当比例的一群人,对外国的疫情持幸灾乐祸,看热闹的心态。尤其是对日本、美国等历史上或最近与我国有过节的国家,许多人更是对这些国家严重的疫情感到解气,解恨,甚至冷嘲热讽,诅咒谩骂,鼓掌叫好,发表着一些突破人性底线的“反-人-类”言论。

诚然,由于我们与一些国家之间的恩怨摩擦,许多人对某些国家或政客感到反感厌恶,但是,病毒可没有政治观点,它对人类采取无差别攻击。

我们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一个有身份标签,观点立场的人。这是病毒与全人类之间的战争,现在,我们全人类是同一个阵营的盟军。

作为人,要有对同类最基本的同情心和怜悯之心,也就是人性和人道主义精神。这并不是多么高的标准,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就像《丧钟为谁而鸣》那首诗写的那样: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我国古代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主张。同样的道理,“命吾命,以及人之命”。

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的道理:“己所不欲,勿盼于人”。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同理心,是最基本的人性。

我们爱惜自己的生命,那么,当别人的生命处在凶险之中时,我们同样也应当有感同身受的悲悯之心,而不应幸灾乐祸,麻木不仁。

我们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样也应当尊重他人的生命,因为我们与他们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不幸,同样可能某一天会发生在我们头上,我们只不过是暂时的侥幸罢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人的苦难也是我们的苦难,是整个人类的苦难,我们是同命相连的。所以,对于他人的苦难,我们有什么幸灾乐祸的理由呢?

人之所以为人,不是由生理层面决定的,而是由精神层面决定的。脑袋里有人性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人。

如果一个人没有人性,那我觉得他就不配做人,不过就是人面兽心的动物罢了。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些信仰,有些坚守,有些底线。虽然这些东西都是人类定义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和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文明的意义又何在呢?

不是说拥有一副人的躯体,就是人;而是:有人性,才叫人。

古人讲“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说:作为人,不能为所欲为,心中要有善恶标准,良知底线。

我觉得,这个底线一定包含一条,那就是:对他人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这就是最基本的人性,最基本的正义。这不是谁规定的,也不需要什么逻辑论证来支撑,只是因为,我们是人。作为人,就要有人的样子。

人与其他动物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创造了文明,也就是说:我们是有信仰,有价值观的;也可以说是:有态度的。

而最基本的态度就是应当尊重他人生命。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不尊重他人的生命,那么,人类社会就没有存在的根基了,就无法协同,配合,运转了。道德存在的根基是什么,就是人们根据所有人的共同利益,而达成的共识,制定的规则。最终,还是为了维护所有人的利益。

所以,文明属性是人类的第一属性。而尊重他人的生命,则是文明得以存在的首要根基。

试想一下,如果人类社会也实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人们草菅人命,互相残杀,那么,命都没了,还谈什么文明呢?没有人,哪还有文明呢?

当我看到因为疫情而禁足在家的意大利艺术家,在阳台上弹奏我们也非常熟悉的经典乐曲《啊,朋友再见》时,一股暖流立马涌上心头,我不禁沉浸在那让人感到温暖的气氛中,那一刻,我的身上没有任何其他的标签,那一刻,我只是一个人。

这个世界上的真善美,是没有国界的,是能引起我们所有人共鸣的。我们的灵魂是相通的;人性的善良,是相通的。

我们人类活在这个星球上,是孤独的。因为,这个星球上的生物,只有我们人类创造出了文明。换句话说,只有我们人类有精神生活,有信仰,有善恶美丑的观念。而我们人类只有互相取暖,心灵相互守望,才能摆脱面对茫茫宇宙的孤独和茫然。

此刻,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公益歌曲——《We Are The World》,也就是《天下一家》。

是的,我们,真的是同一条船上的人。

最后,引用最近媒体经常用的一句话作为本文收尾——环球同此凉热。

这不是奖牌榜,这是人类共同的灾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