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所謂“外資撤離中國論”不必恐慌

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完善的產業鏈條以及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讓中國成為全球資本最為青睞的投資場所,外資沒理由撤離。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對世界各國社會和經濟都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在此背景下,有關“外資撤離中國”的一些說法近日在國內輿論場引發關注。

對所謂“外資撤離中國論”不必恐慌

揆諸輿論場,有關“外資撤離中國”的擔憂主要基於以下新聞:美國白宮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提出一項吸引美國企業撤出中國、迴流美國的建議。他提到,一種可能吸引美國企業從中國迴流的政策是,將回流支出100%直接費用化,為美企撤離中國的費用買單,以鼓勵他們儘快迴流美國。

另外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公佈的政策細節,該國計劃拿出“改革供應鏈”所需費用中的2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3億元)用於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回日本本土,2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用於資助日本公司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以實現生產基地多元化。

對所謂“外資撤離中國論”不必恐慌

一時間,關於外資是否會撤離中國的話題,引發一些人的擔憂。但這大可不必。

首先應該看到,部分外資撤離中國的案例一直就存在,企業有去有留,是正常現象。當一些外資撤離中國時,同時還有其他企業“走進來”。

從以往經驗來看,所謂“外資撤出中國”之類的說法,本身信息就虛虛實實,真假難辨。這次也不例外。比如在日本政府的相關文件中,相關表述為,“企業把對一個國家依賴度較高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產能搬回日本,政府將給予補貼。”其中,並沒有提到“撤離中國”之類的措辭。一些人是過度解讀了。

就中國的情況來看,擔心“外資撤離中國”,更是不符合事實。

對所謂“外資撤離中國論”不必恐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接收國之一,隨著中國技術水平與製造業的升級,中國的人才與市場空間還在繼續增大。特斯拉等世界知名企業在中國建廠,就是明證。

儘管,這次疫情對我國引進外資產生了一定影響,不少投資項目被迫推遲,但一方面應該看到,這是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受疫情波及的不止中國,疫情必然導致全球價值鏈的重塑。

另一方面,穩外資一直是我國一段時期以來穩增長的重要舉措之一,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政府及時推出了大規模的穩外資穩外貿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推動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推動穩外資政策落實、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等多個重點方面內容,成為穩定外商投資的“定海神針”。這些穩外資的政策“組合拳”,效應正在顯現。

對所謂“外資撤離中國論”不必恐慌

況且,就眼下看,我國產業鏈已經基本恢復,這也有助於增強外資的信心。中國美國商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55%的受訪企業認為,目前判斷疫情對3-5年企業經營戰略的影響還為時過早;34%的企業認為不會有影響;63%的受訪企業有意在2020年擴大在華投資。調查證明,外資非但不會撤離中國,還會擴大在中國投資。

實際上,從資本的本質來看,資本總是往容易獲利的方向流動,外在強制性因素難以撼動資本邏輯。不論是對美國、日本,還是其他國家來說,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完善的產業鏈條,特別是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都有著持久的吸引力。外資沒有理由撤離。

對所謂“外資撤離中國論”不必恐慌

所以,綜合來看,對所謂“外資撤離中國論”,沒有必要恐慌,我們只要保持戰略定力,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不斷鞏固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對外資的吸引力就會不斷提高,外資投資中國,只會加強,不會削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