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活佛的禪修經驗分享(很珍貴)

西藏活佛的禪修經驗分享(很珍貴)

西藏活佛的禪修經驗分享(很珍貴)

愛心中爆發的智慧

西藏活佛的禅修经验分享(很珍贵)西藏活佛的禅修经验分享(很珍贵)

在任何一座中,我們只挑一個章題而禪修。

在禪修時,我們依教授內容而細細思惟,沿著教授內容之思路一直分析下去,輔以邏輯、自己所知之佛經引據,甚至日常中所見到的實例,以期令自己對所修主題產生強烈而明顯的感受。當這種感受產生時,我們便放下分析、思惟,而把心專注於這個感受上,令心念不散失。

在初學時,我們的心自然不受控制,即使能培養出一定的感受,我們亦無法把心停駐在此之上,所以我們必須同時留意自心的焦點所在,在心念一遊離此感受時,我們又再次沿教授內容之思路,重新帶出失去了的感受,然後又再次嘗試把心停駐在此念之上。

以參思惡道苦的章題為例:首先我們沿教授所說內容思惟,幻想自己身在地獄道、餓鬼道或畜牲道之情況,當自己感到對此等痛苦之厭惡、恐懼及難忍時,便停止思惟及分析,而把心專注於這個感受上面。在一分心時,我們又再次重複想及地獄道等之苦況,以重新培養出剛失去了的感受……如此反覆練習。

透過恆常熟習,我們便能加強分析力及專注力,從而令自己易於生出該座所欲培養之感受及令心念不散失。

以上所述,便是禪修之方法。簡單地說,我們依教授內容及其它助緣,培養出特定的感受。一旦這種感受強烈地生出時,我們便緊緊地抓住它,把心停駐在其上,令自心沉浸於此念之中,越久越好。

在初學時,我們每一座不必修太長時間,否則便可能產生厭惡禪修的反效果了。在開始時,我們用兩小時、一小時甚至單單半小時進行禪修正行便足夠了。

在自己習慣於禪修後,我們才把每一座的時間逐漸延長。總而言之,座時太短會導致沒有足夠時間培養覺受,座時太長則會令自己對禪修產生厭惡、反感等反效果,所以我們宜依個人經驗及耐性而自行試驗及調整每座之長短。

可是,不論我們有多累或多忙,我們絕不中斷禪修。如果我們在某天中特別忙碌或是病倒了,也應該強逼自己至少仍上座略修片刻,以保持每天禪修之習慣及其慣性力量。以上教授普遍適用於絕大部分章題的禪修,但在初修禪定時,我們應改以把每天分為十多、二十段更短的時段而修,因為這樣比較有利於禪定的進步。

菩提道次第修持章題的先後排列,是有其邏輯性的,各章題環環相扣,下一環節的成功建基於對上一個章題的覺受。如果我們隨意挑一個章題來修而不依次序進行,效果並不會顯著,所以我們應從第一個章題始修,一步一步地順序修成,直至最後一個章題。

如果要依最嚴格的傳統,我們應把第一個章題修至覺受堅固及合格,然後才可以開始修第二個章題,如此經年累月地慢慢修上去。有些章題需要我們每天禪修、每座均修同一內容,這樣地持續好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方能得到堅固的覺受。另一些章題,則可能只需較短時間。

以上這種方法,是最有效的成就方法,但我們亦可以選擇以涉獵的方式進行禪修,譬如說我們可以順序對每一個章題禪修一週、兩週乃至一個月,在此期間的每一座中,我們對此內容盡力培養或多或少的覺受,在期滿時我們便移至下一個章題,而修習一週或兩週等等,這樣地順序修上去,直至我們完成所有章題為止。

這樣修的話,我們雖未可說是圓滿了任何一章題的修習,但卻可以在大半年至幾年之間完成整個循環,而對每個章題皆有所認識,以種下習氣及因緣。在完成一個循環後,我們既可以開始一個新的涉獵式循環,也可以改以前述之最有效方式進行較嚴格的修持。

獨享不如分享!

西藏活佛的禅修经验分享(很珍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