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不亂”就是對付這個世界最有力、最簡單的武器……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日常生活中對抗痛苦才是痛苦的來源,當下產生的痛苦都是對現狀的抗拒,那麼痛苦的程度也取決於你對當下抗拒程度以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

H先生說他的父親愛買彩票,鑽進去了,上癮,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外都在琢磨彩票,讓他很苦惱,這樣下去他擔心父親的身體,影響社交。於是和家人採取了種種對抗的辦法,結果都是徒勞無功。我問:“你爸爸買彩票這件事到底給你們帶來多少痛苦呢”他說:“其實也沒多少痛苦,就是感覺他太痴迷,但每次花的錢也不多,就是覺得這樣不合理而已。”我的建議是接受父親、接納父親買彩票的行為,那樣你就不覺得痛苦了。

幾天之後又來找我說這事,他說:我明明都已經接受父親買彩票了,幾天下來沒有對他買彩票的事情說一個“不”字,但是他還是跟之前一樣,對彩票的執迷沒有任何減少,他很傷心,也很生氣。

“一心不亂”就是對付這個世界最有力、最簡單的武器……

從H先生的話語裡,我察覺到,他試著“接受”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邏輯:既然我們都接受了,那你就不應該痴迷彩票了吧。這也是很常見的人際關係的毒藥,我像讓你做A,你卻做B,所以才有了C。放在這裡意思是,我從來都不相信彩票,你也不應該痴迷於彩票,就因為你的痴迷,所以才有了我的痛苦,才有了我們之間的隔膜,我才那樣對你。

我請H先生描述下父親,他說,在自己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個性也本來就內向,孤僻,不善交際,我和妻子工作上也都忙,孩子也上學了,沒有多少時間陪他,他幾乎也沒有什麼朋友,希望他能多些時間做運動,增加社交。那麼問題也就清晰了,他執迷於彩票實際上一種消遣、打發時間的方式,除了吃飯、睡覺外得找點事情做,如果他不買彩票,他就去鍛鍊身體,就去運動、參加社交了嗎?H先生說,那倒不會。既然這是他消磨時間的樂趣,你何必要剝奪他這種樂趣呢?

最後,我問他:到底是你爸爸買彩票的事情本身痛苦多呢,還是你想消滅他這個行為的努力帶來的痛苦多呢? 他想了想說,顯然後者更多。

生活中類似的事情並不少見,我們小區裡有位媽媽問我,她該怎麼樣才能不讓女兒沉迷於網絡。原來她女兒在讀中學,最近幾天回家每天都要玩會兒遊戲,上網,她認為這會影響女兒的學習,所以想盡辦法阻止,最終剝奪了她用電腦的權利,但緊接著一個更大的痛苦產生了,女兒喜歡上了手機聊天,每天晚上都聊到很久,並且,她越干涉女兒這件事,女兒用手機聊天時間越長,先是聊到晚上9點,10點,11點,後來到凌晨2點,3點,甚至更久。

“一心不亂”就是對付這個世界最有力、最簡單的武器……

相應的,她對女兒手機聊天的事情越來越敏感,經常在女兒房間門口偷聽,如果女兒仍沒有休息就很“果斷”地衝進女兒房間對著女兒大喊大叫,女兒有時也會有同樣的舉動,或者一邊喊一邊哭。這時候先生、公婆一起從床上爬起來衝進女兒房間,一邊安撫她,一邊訓斥女兒。

對這位媽媽,我也問了這樣的問題:到底是你女兒聊天的這件事嚴重呢,還是你的做法所導致的後果更嚴重呢?

痛苦看起來就像一個洋蔥,真正的痛苦只是洋蔥的內核,一層層的剝下你自身發展出的各種防禦方法———對抗痛苦的種種辦法,破除掉思維的“洋蔥皮”,你會發現,原來令你很痛苦的事情真的很渺小,最終你也會破除掉“洋蔥的內核”即,最核心的痛苦。

思維是用來對抗痛苦的,但是又新生出了一些痛苦。讓我們學習用感覺去感受每一個靠近自己的人,不要總是執著於一件事情不放,那實際上就是自己的心魔,它會誘惑你讓你一直痛苦下去不能自拔,難怪無數人都在思維中打架。所有的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同樣的,我們絕對是我們生命、生活的創造者。

關注自己吧,當我們聚焦於自己,聚焦於自己內心的觀察、思考,聚焦於自己當下正在做的事情本身。“一心不亂”就是對付這個世界最有力、最簡單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