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女子的“高跟鞋”夢

據筆記小說記載,楊貴妃死在了馬嵬坡,當地有個老嫗撿到了一隻她的襪子,做得非常精細,是錦袎襪,這老太太把這襪子拿出擺攤,過客拿手裡玩一玩一百錢。“生意”特別好。

可見古人是穿襪的,只是襪子跟現代不同罷了。李白有詩云:“溪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足如霜,說的是腳白,鴉頭襪是什麼呢?其實,是拇趾與其他四趾分開的襪子。


《紅樓夢》、《金瓶梅》等小說中,寫女性鞋子,總有“繡花紅鞋兒”幾字,可見古時女子穿鞋,也頗為講究的。

實際上,鞋襪於古代,跟衣飾一般的講究。簡直可稱之為一種文化,只是沒有總的記載,總是零零散散見於諸書之中。我們做一番總結,才能窺見全貌!


鞋襪文化 | 中國古代女子的“高跟鞋”夢


01.鞋襪有別,各有用處

男女有別,自古便有。首先穿衣著襪便不一樣。

比如鞋子,我們現在通稱為鞋。無非說一句男鞋女鞋。古人也如是,男女所著之履,俗名都是鞋。

但襪子則叫法不一樣。

襪子最初似乎只是一種裝飾品,所以叫“飾足之衣”,意思是把襪子叫作“衣服”,具有裝飾作用,只不過是裝飾腳的,可見,最初襪子作用等同於衣服。

但男子飾足之衣,叫襪。女子的,則名為“褶”。

襪即是褶,褶即是襪。

不過,據說最早的時候名稱是一樣的,女子的呼為 “凌波小襪”,名字頗雅,但後來不知為何改了稱呼。

襪子的顏色,最初崇尚白色——似乎現代襪子也白色居多——淺紅色也比較流行。古人鞋子流行深紅色,或者青色。

02.古代女子,也穿“增高鞋”,美觀第一

古代女子,也是做“高跟鞋”夢的。她們也穿增高鞋,高底鞋。這種鞋子,顯得腳小或瘦,頗受人憐愛。當然,這是女子們還是大腳的時候。

大腳女子穿高底鞋,有藏拙嫌疑。小腳就不必了。所以,凡纏足後的“三寸金蓮”,都穿平底鞋。據說這可以給人視覺上造成一種錯亂。曾有人把三寸無底之足與四五寸有底之鞋放在一起,反而覺得四五寸的小,而三寸卻大。

原因也很簡單,鞋子有底則指尖向下,則禿者疑尖;無底之鞋,使玉筍朝天,尖者如禿。

總之,古人要求 ,穿鞋襪,美觀第一。大腳婆娘,鞋底要厚,太薄就使腳突兀,鞋子要大,太小了腳疼呀,比高跟鞋還難受。

女子之足,最早是與男子無異的。而且,腳對於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周禮》中便載有屨[jù]人,專掌王及後之服屨。服,是衣服。屨,是麻葛製成的一種鞋。


鞋襪文化 | 中國古代女子的“高跟鞋”夢


為何還要專人掌管呢?

因為別看是麻葛做的鞋子,材料單一,但王與後的鞋櫃比現代女性的鞋櫃可豐富多了。因為樣式繁複,什麼場合穿什麼鞋子,都有規定。

大體有如下幾種:

赤舄[xì],這是複式鞋。還有黑色的,叫黑舄。

赤繶[yì],這是鞋帶。另有黃色的,叫黃繶。

青絇[qú],這是鞋頭上的小孔,即可以做裝飾,也可以穿鞋帶。

素履、葛履。應有盡有 。


鞋襪文化 | 中國古代女子的“高跟鞋”夢

黑舄


鞋襪文化 | 中國古代女子的“高跟鞋”夢


03.古代高級的鞋子非常高級,是超級奢侈品

最高級的鞋子叫“命屨”。

這種鞋子一般人沒資格穿。

做功最精,屬於上古時代的超級奢侈品,也不是有錢才能買到,因為這是後宮嬪妃中級別最高鞋子。


鞋襪文化 | 中國古代女子的“高跟鞋”夢

命屨


其次的有“功屨”,做工比“命屨”粗一點,單底鞋。而且有不同的顏色。主要是卿大夫等級別的人穿,顏色不同,等級也不同,白比黑尊貴。

其次的是“散屨”,上面無任何裝飾。也叫“去飾”。

但即便這個“散屨”,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穿的,它只是貴族的最低級別鞋子而已。古人鞋襪,也因人而異,跟穿衣服差不多。比如唐代,不當權的地主階級及所謂隱逸者、野老,多穿合領寬邊衣,一般稱為“直裰”。平民或者僕役多戴尖氈帽,穿麻綀 (shū)鞋。宋代之,主要因為宋太祖趙匡胤的改革,人們的便衣還是小袖圓領,跟唐代差不多,但,腳下大多數都是穿絲鞋。清代跟其他朝代區別非常大,服飾打扮有很大的改變,比如明代的男子一律蓄髮綰髻,衣著講究寬大,衣寬四尺,袖寬二尺,穿大統襪子,淺面的鞋子。清代則男子剃髮垂辮,箭衣馬蹄袖子,深鞋緊襪。

考古學家在長沙楚墓 中發現了很多文物,給我們提供了很多證據,非常能印證古代很多雜書——人們常常以為沒用——的記載非常準確,比如《青史子》、《五經通義》等所引用的周人的說法,都很準確,甚至宋玉《招魂》中所寫的那婦女的形象,都能印證。

關於鞋子的印證,其特點為——履底較高!也就是“高跟鞋”嘍!

但無論如何,以上鞋子,男女同制。直到後世才有所變化,因為女子之足纖細,以小為貴。

這就是我們素知的纏足了。

其實纏足也並非是起於宋。


鞋襪文化 | 中國古代女子的“高跟鞋”夢


最先幹這事的人,是南唐後主李煜。他有個宮嬪叫窨娘,纖麗善舞。

李煜非常喜歡這個姑娘,命人做一朵金蓮,高六尺,上面裝飾珍寶綗帶瓔珞,中作品色瑞蓮,然後令窨娘以絲帛纏足,屈於金蓮之上,作新月之狀,穿著素襪,在金蓮之中跳舞,姿態美妙,迴旋有凌雲之志。

這本來是一種新流行時尚。當時就有很多人效仿。

唐以前,從無此事。看唐以及唐以前那些詞客詩人,誇美女,來來回回就是容態殊麗,顏色天姣,乃至面妝首飾、衣褶裙裾之華奢,鬢髮、眉眼、唇齒、腰肢等無不寫到,而沒有一字一語寫及女子纖足。

寫腳的有,寫小腳的卻沒有。

比如,“新羅秀白脛,足跌如春妍。”

樂府詩最早如此說。

三國的曹子建如此說——“一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

曹植喜歡白腳。

六寸膚圓光緻緻,白羅繡屟紅托里。

南朝天子欠風流,卻重金蓮輕綠齒。

韓致光看得是六寸大腳。

例外的是杜牧,他似乎不在乎腳的大小,只愛襪子——


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

五陵少年欺他醉,笑把花前出畫群。

《漢雜事秘辛》則說:“足長八寸,脛跗豐妍。”

你看,唐以前的人,說女子之足,動不動,六寸八寸,比之後世三寸金蓮可大太多了。

之所以把女子之足叫金蓮,據說是東昏侯的發明,他的潘妃,很受寵愛,據說足若無骨,綿軟異常,東昏侯以蓮花貼地,讓潘妃行走 其上,說:“愛妃真是步步生金蓮花呀!”

但這並非把女子之足叫作“金蓮”的證據 。我們就不做考證了。


鞋襪文化 | 中國古代女子的“高跟鞋”夢


總之 ,以前是大腳。直到朱熹他們這幫人之後,大肆宣揚纏足,宋元豐以後,纏足成了風氣。

但無論大足小足,都是必須穿著鞋襪的。只不過小腳穿不了高底鞋(高跟鞋)了。

04.襪子名目非常多,竟然可以叫“褲”

襪子也叫膝褲,宋高宗就這樣叫。

但有趣的是,大概明以前的襪子,都有底,穿起來跟鞋子差不多,直接可以走路。後期的襪子似乎 是沒底的,要走路,得穿鞋。

如何得知?

君不見曹子建雲洛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鞋襪文化 | 中國古代女子的“高跟鞋”夢


在曹植眼裡,美如天仙的洛神,如果穿鞋子,那真是大煞風景了。必須穿著“羅襪”,輕蕩蓮步,才是最美。

南唐的李煜後主,就非常懂,他誇小妹: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凡是美女,鞋子是必須提在手裡的,穿在腳上是沒韻味的。

明清以後,要麼襪子無底,要麼是高底,像是襪子上做了一個鞋底一樣。據說清代江浙一帶的女子,有以異香為襪底的;有鑿花玲瓏的,還帶有香囊,內裹香麝,足下移動,印香在地。

05.講究搭配,襪子的顏色都很講究

古人穿衣,甚至穿鞋襪,都很講究搭配,而且非常會搭配

襪子顏色與鞋子顏色相反的話,襪子顏色要淺,鞋子顏色要深。

清代女子據說襪子崇尚白色,鞋子深紅或深青。搭配也很美。

但無論如何,鞋子顏色,不能與地板、土地(泥土磚石)的顏色相同。地色一般較深,如淺色鞋子立於地上,界限分明,不為地色所掩。當然,這是腳小者的專利。

腳太大的,就得抹殺這界限,因為要藏拙。

有趣的是,有一個提議說,珠出水底,恰合凌波之象,所以弄一顆粟米大的小珠子,綴在鞋尖,滿足俱呈寶色。若登臺歌舞,猶如走盤之珠。

那麼,我們終於明白現代那些“珠光寶氣”的高跟鞋的最初靈感是從哪裡來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