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地產——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

在過去的兩個月,遠洋集團總部開了一場決定未來重大發展的最高會議,會議足足持續了兩天。這場會議推翻了這六年來的戰略部署,遠洋集團決定重新迴歸地產主業,淡化多元化發展。

二十五年前…… 遠洋集團的前身——中遠房地產開發公司成立。作為中遠集團發起成立的國有企業,當時負責中遠集團旗下的房地產管理和投資職能。那時中遠地產主要工作就是為中遠集團建辦公樓和職工宿舍,與其說是一家企業,不如說是 “房管科”。

遠洋地產——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

直到1997年6月,中遠集團任命李明擔任中遠房地產總經理,新階段的企業管理團隊開始形成。第二年我國取消福利分房確立房改制度,才為中遠地產在地產開發領域一展拳腳打開了大門。


遠洋地產——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

1999年,北京長安街上遠洋大廈竣工,標誌著中遠正式具備了規模化地產開發和管理的能力,“遠洋”品牌也由此確立。此後中遠在北京拿下多個地塊,先後推出遠洋風景、遠洋天地、遠洋山水等標誌性樓盤,由此進入多項目大規模並行開發的發展階段。

規模得到擴張後,體制問題卻開始制約中遠的發展。李明感到:“和其他市場化程度高的房地產企業相比,中遠房地產明顯有些力不從心。公司的治理結構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遠洋地產——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

2002年,中遠地產重組,中遠集團和中國中化集團各佔50%,公司從計劃體制變身有限責任公司。

2003年中遠地產進行第二次改制,引入多家境外股東,重組成為7家股東的中外合資企業。2003年的二次改制引入外資股東,正符​合十六大提倡國有企業“走出去”的宏偉戰略;

2006年,中遠、中化先後將股權轉移到其香港公司手中,中遠房地產還通過私募引入摩根斯丹利等國際知名投資機構,再度變身外商獨資企業,中遠房地產正式更名“遠洋地產”


遠洋地產——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

2007年,註定要成為遠洋歷史上最為關鍵的一年。9月28日,經過連番運作後,遠洋地產終於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實現了股權多元化的最終目標。 2007年是香港迴歸十週年之期,中央政府積極鼓勵內地企業充分利用香港這一境外資本市場和平臺,實現跨越發展。可以說遠洋集團的發展準確把握了改革開放的每一個政策窗口,主動求變贏得先機。

三線樓市受挫開啟五元戰略轉型

2007年成為遠洋集團發展的分水嶺,在登陸國際資本市場後,遠洋集團的擴張規模明顯提速。手握重金的遠洋集團下注二三線城市,遵循“創造新價值,開拓新業務,拓展新區域”的戰略規劃,鋪開了二三線市場大格局。

遠洋地產——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

2010年底,遠洋拿下包括北京、天津、大連、青島、上海、長春、重慶、成都、武漢、瀋陽、秦皇島及海南在內的多幅地塊,總面積約1700多萬平方米。兩年後,遠洋的身影遍佈全國各大小城市,土地儲備面積達到2300萬平方米。2013年三線城市因存量巨大,樓市遇冷。遠洋也及時調整策略,剝離秦皇島的遠洋海世界、杭州遠洋大河宸章等多個項目,退出三線市場,隨後在2014年初斥資73億元連續斬獲北京三宗地,重樹迴歸一線市場決心。

2014年,遠洋逐步開啟五元業務新格局,以房地產實業為核心,佈局住宅開發、不動產投資、客戶服務、房地產金融、產品營造等業務板塊。在這6年時間裡,遠洋的業績表現,基本處於過山車的狀態。


遠洋地產——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

2015年初,遠洋提出“第四步發展戰略”,明確遠洋在未來五年內,構建住宅開發、不動產開發與投資、房地產金融、客戶服務業在內的四元業務格局,由此開啟遠洋集團多元化戰略轉型道路。

2016年6月,遠洋地產正式更名遠洋集團,名字的改變表明了遠洋從地產主業,轉向遠洋地產、遠洋商業、遠洋服務、遠洋資本、遠洋營造的五元業務並重發展。遠洋集團的轉型是否成功,業績足以說明一切。到2017年底,遠洋集團實現銷售額705.6億元,同比增長40%;而從遠洋集團發佈的2018年半年報來看,半年銷售額為451.06億元,同比再漲48%。

遠洋地產——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

遠洋董事局主席、總裁李明對集團多元化轉型充滿信心,指出集團未來三年將保持50%規模增速。除了住宅業務,其他業務遠洋更多是期望以投融資的方式去開展,以管理人或投資人的身份,收取相關的管理費或投資收益。截至目前,遠洋資本管理資產規模超過700億元,按照預期,每年增長幅度為30%左右,到2020年,管理資產有望超過1500億元。

雖然多元化業務的盈利未知,但對營收和淨利潤形成拖累,主業地產也比同行落後一大步。2018年,遠洋集團營業額為414.2億元,淨利潤46.7億元,同比減少25.5%。在這一年,它的協議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元,但相比較和遠洋一起成長的老牌房企,至少晚了五六年。在2019年《財富》中國500強,遠洋集團排在第215名,較去年大幅下降46名。

遠洋地產——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

“要回歸投資開發主業,住宅和綜合開發業務要作為核心基石業務“李明在會議上胸有成竹的對未來五年的規劃做出展望。

2018年,遠洋在拿地上表現出極大熱情,當年共獲得61宗土地,新增土儲1018萬平方米,以354億元的權益金額拿下60餘宗地塊,數量倍於從前。戰略風格的轉變,反應到遠洋集團的淨負債率上,可以看到一個明顯上升(從44%上漲至62%),不過目前這還處在健康水平。而在2019年卻表現得比較剋制,上半年僅新增6宗地。

進入2020年,突襲的疫情並沒有擋住北京土拍市場的熱情,前兩個月住宅用地成交數量16宗地。對於近年來將主要資源投放在京津地區的遠洋,卻遲遲沒有行動。

遙想2010年,萬科首度破千億銷售總額時,多麼令人震驚,這一數字相當於美國四大住宅公司銷售高峰時的總和。

轉眼7年過去,在三巨頭規模從5000億衝向萬億的行業大背景下,中國千億房企俱樂部成員已經達到十餘家。

董事局主席李明斷言2018年一定會突破1000億元,甚至根據目前土地儲備等情況,預計未來三年都能保持50%的銷售額增幅。如果是在幾年前說這話,也許會激起千層浪,但如今形勢不一樣了。

今年年報季,幾乎每一家銷售規模在大幾百億的企業,都喊出了1000億+的豪言。同樣的路,走過的人多了,也就沒什麼新奇。同樣的話,喊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引不起關注。


遠洋地產——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

遠洋在房企排行榜中已經下滑到30名的位置,圍繞遠洋的光環已經難以重現,哪怕2017年它的確在進步。你在進步,你的同行在以更快的速度進步,那麼你到底是進步還是落後呢?

看看前五年,遠洋集團的協議銷售額,311億、358億、401億、405、503億,可以說是相當平淡地增長著,甚至有未完成銷售目標的情況出現。

過去幾年,遠洋從三四線城市退出,重回重點一二線城市發展。遠洋把未來拿地目標集中在大灣區即珠三角、長三角與京津冀三個區域,圍繞大城市群為核心進行發展。

在李明看來,今後幾年房地產市場是穩定的,但這與單個企業的快速增長並不矛盾。

這意味著,部分企業的壯大,必定以另一部分企業的損失為代價。相信遠洋絕對是要做前者。

遠洋地產——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

附:遠洋地產年曆表

1997年6月,中遠集團任命李明擔任中遠房地產總經理

2007年成為遠洋集團發展的分水嶺,鋪開了二三線市場大格局

2013年三線城市因存量巨大,樓市遇冷

2014年初斥資73億元連續斬獲北京三宗地,重樹迴歸一線市場決心

2015年,遠洋宣佈開啟五元業務新格局

2020年,淡化多元發展,“主營地產”


更多討論,請關注微信公眾號:dushianj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