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關:是失統避禍還是遵循天道?

老子出關:是失統避禍還是遵循天道?

從夏商到了周朝,王位承繼是講究道統、法統、血統的。而道統傳承與老子的職責有關。老子作為東周的“守藏室之史”負有管理王室典籍、重器的職責。典籍是王權正統的象徵,也是治國理政必需的檔案資料。不僅宣誓的是皇權,更被視為天下正統的象徵,此即為道統。

老子出關:是失統避禍還是遵循天道?

《呂氏春秋》記載:“夏太史終古見桀迷惑,載其圖法奔商;商內史向摯見紂迷惑,載其圖法奔周。圖法傳至周。說明道統異性傳承的原則,“天命有規,有德據之”。老子所管“守藏室”,可謂是干係重大,但也先佔得窺天機的先機。然而一件事改變了國家文化命運,也改變了老子的命運。留下千古之謎。老子留下了“道可道,非長道”的箴言。

老子出關:是失統避禍還是遵循天道?

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發生內亂,周景王薨,嫡長子亡。王位懸而未決。庶長子王子朝與後來的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gài)相繼爭奪王位,王子猛亡、王子丐在局勢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先後數次不惜通過藉助外來晉國勢力,以武力介入王室即位之爭。王子朝只能帶領百官及跟隨者攜帶大量的寶物、典籍投奔楚國。王子朝是投奔還是暫避居楚國,從王子朝一有機會就反取王城來看,其投楚難以成立。老子作為周守藏室室史,是跟隨王子朝奔楚的。因突遇楚國國君初喪,被困於南陽。後又逢楚國內亂,局勢詭異。周之典籍重器此後下落不明。

老子出關:是失統避禍還是遵循天道?

王朝更迭王位繼承,道統、法統、血統,缺一不可。官學典籍在中古代表著道統天命。血統表明正統純正。嫡庶有序則禮定承繼法統。王位繼承嫡庶制度+兄弟傳承血統制自周公制禮得以明定。西周君位繼承嚴格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奪權上位,保留了血統,能者也可獲得道統,但是法統就亂了。此後禹傳九鼎、秦傳玉璽均先後代表王權正統。此後唐太宗、宋太宗皆繫於此。包括武則天傳位困局。

干係此等重大職責的老子何許人也?如孔子所說“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見老子,其猶龍也!”。大智慧如孔子者尚不能語老子。可見老子高山仰止不能望其項背也。

老子出關:是失統避禍還是遵循天道?

異姓改朝換代相傳,就是看代表文明正朔的官學典籍掌握在誰手裡,只有觀天象有德者才有資格順天命做天子。而作為典籍的掌管者老子在周傳道統延續上負有職責。典籍失散,這是天命難違還是瀆職失責?秦、楚、趙誰能問鼎道統?避禍啟天,對於當時的老子而言一定面臨決斷參悟。

老子出關:是失統避禍還是遵循天道?

老子選擇西出關隘,如入大海不知行蹤,是預示著天命歸秦還是秦之撲朔?如果這批典籍不是下落不明而是效仿夏商史官攜歸於秦,那麼項羽的那把大火後會怎麼樣?

老子出關:是失統避禍還是遵循天道?

如今王子朝墓葬“不見冢”的考古發現是否預示著典籍行蹤將重顯盛世,天佑華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