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生點菜:川菜的八種“母味”簡介!


川菜講究色、香、味、形,尤其在“味”上風格獨具;以味型多樣、變化精妙、用料之廣、口味之厚,為其主要特色。川菜的基本味型為麻、辣、甜、鹹、酸、鮮、香、苦八種。在八種基本味型的基礎上,又可調配變化為多種複合味,複合味型有二十四種,今天只講基本味。

秋生點菜:川菜的八種“母味”簡介!


基本味就是單一原味,菜餚的口味雖然千變萬化,非常複雜;但都是由幾種基本味複合而成。有些地方,又將基本昧稱為“母味”。川菜的基本味分以下幾種:

1.鹹味: 鹹味主要是食鹽 (氯化鈉)的味道, 它是基本味中的主味,也是各種複合味的基礎。調味時在鹹味的基礎上,根據各種菜餚的要求,加甜、酸、辣、麻等,以豐富菜餚的味道。

2.甜味: 甜味按其實際用途而言, 僅次於鹹味。我國各個地區的菜餚中,使用甜味較為廣泛。甜味的原料有天然的(蔗糖、萄葡糖、果糖、麥芽糖等)和人工合成的(糖精、糖精鈉等)兩類。在菜餚中一般是採用天然甜味原料。

甜味是獨立調味的基本味。它主要用於增強菜餚的鮮味,並有調和諸味、提鮮、解膩、抑制菜餚原料苦、澀味的作用。

秋生點菜:川菜的八種“母味”簡介!


3.酸味: 酸味是 部分菜餚中不可缺少的味道,尤其在烹調魚類原料時更為重要。酸味原料有天然的和人工製造的兩種。天然酸料有存在於食物中的有機酸,如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等。人工生產的酸味原料有乳酸、醋酸、延胡素酸、葡萄糖酸等。酸味能給味覺以爽快的刺激,以促進消化。對菜看有增鮮、除腥、解膩的作用;同時, 還可以促進食物中的鈣質和氨基酸類物質的分解,減少維生素C的破壞,提高食物滋味,增進食慾。

烹調時所用的鹹酸味或酸甜味,都一定要在鹹味的基礎上才能表現出來;俗話說“鹽鹹醋才酸”就是這個道理。在烹調時酸的用量要恰當,符合“酸而不酷”的要求。

秋生點菜:川菜的八種“母味”簡介!


4.辣味: 辣味分辛辣和香辣兩種。辣椒含有辣椒鹼,姜含有姜辛素,胡椒含胡椒鹼、胡椒脂鹼,蒜含有蒜素。

它們構成了食物的辛辣味。菜油,花椒油等與辣椒麵加工成辣椒油就具有香辣味。辣味在菜餚的調味中是刺激性最強的味道,可以刺激食慾和幫助消化,並有增香、解膩、去異味的作用。在使用時應遵循“辛而不烈”的原則,恰當掌握用量,做到辣而不燥,富於鮮香。

5.麻味: 麻味是川菜中的特殊味道。花椒性澀、味麻,能解毒、殺蟲、健胃、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它含有精油,油中成分為枯醇、檸檬油醛等,氣味清香,鮮麻。在烹調上有除異味、解腥、去膩、提鮮的作用。花椒與辣椒經常配合使用,使麻辣結合,更富有鮮香味感。但在使用時應注意用量適當。

秋生點菜:川菜的八種“母味”簡介!


6.鮮味: 是能使菜品風味增鮮的調味品,有穀氨酸鈉,肌苷酸鈉及鳥苷酸鈉等。調味品中的味精、醬油中均含有穀氨酸鈉,貝類含有琥珀酸等成分。天門冬氨酸鈉與穀氨酸鈉都具有強烈的鮮味,用以烹製鮮味物或基本無鮮味的原料,就能增加菜餚的鮮味,但它只有在鹹味的基礎上才能顯現出來。

7.香味: 香味的種類很多, 主要調味品有紹酒、醪糟汁、姜、蒜、芝麻、芝麻醬、麻油、菜油、花生油、化豬油、桂皮、丁香、小茴香、胡椒、白豆蔻、草豆蔻、草果、陳皮、蘭花、玫瑰、廣香、食用香精等。這些原料據化學分析,含有醇類、醛類、酮類、酯類、酸類等揮發性物質。如肉桂皮,含有桂皮油(主要成分為桂皮醛,和少量醋酸桂皮酯),陳皮含有揮發油;丁香含有丁香油、丁香油酚等等。這些原料通過烹製後,散發出各種芳香氣味,不僅能增強菜品的各種香味,而且還有去腥、解膩的作用。雖然香氣作用於嗅覺,但對味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因此,在使用香料時,要注意與鮮味、清香味原料用量的比例關係,正確發揮香味的作用。

8: 另外,還有苦味,即一部分植物原料的自然性苦味,如苦瓜、慈竹筍帶有苦鮮味,烹調時不必將其全部除掉,保持菜餚中有相當的苦鮮味,形成獨特風味。

謝謝大家閱讀,下節將介紹川菜二十四複合味型,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