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一口氣讀完,這本偵探小說讓我脊背發涼

《生吞》:一口氣讀完,這本偵探小說讓我脊背發涼

△ 封面圖片來自劇版《白夜行》,今天推薦的這部偵探小說和《白夜行》一樣震撼我

2013年,東北某市,一個19歲少女死於當地一棟“鬼樓”前的大坑裡,赤身裸體,腹部被人刻上了奇怪圖案。

2003年,同樣在這棟樓前的大坑裡,警察發現了一個18歲少女的屍體,赤身裸體,腹部同樣被人刻上了奇怪圖案。

警察推斷,兩起案件很可能是同一個人乾的。

可是,2003年那起案件的“兇手”早在2013年前(2010年)就死了。

當年破了這起案子的警察、如今的刑警大隊長馮國金心中不安:難道當年抓錯人了?

《生吞》這個故事剛一開頭,就緊緊地抓住了我。

上週末的一個下午,我一口氣讀完了它,震撼的餘波至今猶在。

《生吞》:一口氣讀完,這本偵探小說讓我脊背發涼

△ 小說改編的電影的預告海報

他們最大的“錯誤”就是生錯了家庭

時間退回到2003年,死在大坑裡的女孩叫黃姝,藝校在讀,從小就是校花級的女孩,同齡男孩見到她都會臉紅心跳。

父母在她6歲時離婚,父親跟情人去了南方,母親原本是音樂附中的聲樂老師,卻在她六年級那年跟著邪教組織跑了。

自那以後,黃姝只能跟著舅舅、舅母、姥姥生活。舅舅曾在迪廳給老闆看過場子,後來迪廳黃了就整日遊手好閒,幹些不能見光的勾當。

失去雙親、寄人籬下、無所依靠,在她慘淡的人生背景的映襯下,她的美麗也變得異常脆弱、透露出著危險的訊息。甚至在她死後,人們談論起她被強姦、被殺害時,都會意味深長地交換目光,似乎暗示她的美麗是一種罪惡、一種禍害。

黃姝太漂亮、太成熟,所以女生們都排擠她;她雖然漂亮但性格寡淡,所以除了少數調皮的男生捉弄她,大部分男生都不接近她。

當大家得知她母親加入邪教組織的事情後,更加肆無忌憚地嘲笑謾罵她,暗中捉弄她,排斥疏遠她,視她為病毒為異類。

但她還是交到了4個要好的朋友。

秦理是個天才少年,3歲識字,4歲會背100首唐詩和圓周率小數點後200位,5歲看任何帶字和帶圖的內容都過目不忘,小學一路跳級,以至於才讀六年級就比所有同學小兩三歲;小學沒畢業就被全市最好中學的少年班錄取。

如果他的人生沒有發生意外,那麼他應該像少年班的其他同學一樣,用2年時間學完初高中6年的課程,十三四歲考上頂級名校,不到三十歲成為科研棟樑。然而生活總要一再為難他。

1999年冬天,秦理突然在學校出了名,不是因為成績好,而是因為他爸出了事——電視新聞裡說,市裡一起震驚全國的大案主犯被捕,這個犯罪團伙11年裡搶劫殺人25起,葬送18條人命,而這個團伙的主犯就是秦理的爸爸秦大志。

記者採訪秦大志時,他說希望對著攝像機給兒子念一封信,信的開頭便是:致秦理小兒。

從此,同學們都知道秦理有一個殺人不眨眼的爸爸。那以後,秦理就代替黃姝,成為被全班攻擊、譏笑的對象。即便後來他進了初中,他那幾乎沒怎麼見過面的父親的陰影依舊籠罩著他,知道他父親是誰的同學都怕他、孤立他。

黃姝的另一個朋友馮雪嬌是警察馮國金的掌上明珠,從小被嬌寵慣了,性格驕橫但不乏正義感。

另一個好朋友、也是馮雪嬌的同桌王頔是這個故事的敘述者。他的父母下崗後,父親去賣炸串,母親成了掃大街的環衛工。王頔和秦理是鄰居,因為這,他才和天才少年秦理成為了朋友。後來,秦理和黃姝遭同學霸凌時王頔出手相助。這也是4人友誼的起點。

四個人裡面,黃姝和秦理成為了最要好的朋友,但他們從不在公開場合展示他們的關係,只在放學後、假期裡私下往來。最初,他們的地下友情甚至瞞過了馮雪嬌和王頔。

他們為什麼那麼要好呢?

大概是因為同病相憐——兩個人都沒有父母照顧,毫無依靠;也都出生在世人眼中的“汙點家庭”,免不了被指指點點、被侮辱、被欺凌。

王頔、馮雪嬌固然是他們的朋友,但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那樣的家庭,誰又能理解他們生活的拮据和內心的無助,誰又會像他們一樣叩問命運的不公?他們理解彼此,守護著對方生命中的微光。

《生吞》:一口氣讀完,這本偵探小說讓我脊背發涼

△ 《白夜行》劇照


“黑暗有一百種兇狠的方式來籠罩我”

“黑暗有一百種兇狠的方式來籠罩我,沒有什麼原因,只丟給我壞結果。”這是我無意中聽到的一句歌詞,用來形容秦理和黃姝的遭遇再合適不過。

秦理六年級時,他爺爺突發腦溢血,命雖然被救回來了,卻喪失了行動能力,只能躺在床上。

後來秦理進了少年班,依舊被同學孤立。更不幸的是,他生了一種叫做“耳水不平衡”的怪病。這場病在他小學時就有了,初中後病情加重,導致他經常頭痛,看不了書也做不了習題,多次大考缺席。

初一下學期,受病情影響的他被少年班淘汰,進入了王頔和馮雪嬌所在的普通班。天才少年再次淪為與庸人為伍,再次被排斥、被欺凌。

遭受接連打擊的秦理也許憤恨於命運不公而自暴自棄,他不僅疏遠所有的同學,還跟老師做對,上課悶頭看課外書,課後不好好寫作業,理科考試永遠只寫最難的大題的正確答案,沒有解題步驟,語文、英語考試只寫作文,而且還是意識流文體。

所有老師拿他沒辦法。學校甚至想勸退他,只是找不到正當的理由。

但命運並不打算就此放過這個單薄的少年。學校裡一場鍋爐爆炸事故,讓當時正在鍋爐房值日的秦理幾乎雙耳失聰,而這場災難的承受者原本應該是馮雪嬌——原本應該是她去鍋爐房值日,但她當天身體不舒服,才和秦理換了崗。

那場爆炸不止摧毀了他的身體,也將他的靈魂逼向了深淵。他也許叩問過命運:為什麼又是我?但沒有人能夠回應他,正如馮國金安慰女兒馮雪嬌時說的:人各有命。但這個理由確實太站不住腳。

再看黃姝,雖然她沒有像秦理那樣遭遇意外,但命運沒有對她特別照顧,還挖了一個更深的陷阱等著她。

上藝校期間,黃姝利用晚上的時間去夜總會跳舞。她舅舅後來向警察交代,是黃姝主動央求要去的,一來可以得到“鍛鍊”,二來可以掙錢。但去夜總會這個選擇,已經為她後來的不幸埋下了伏筆。

有些人拼盡全力,卻依舊躲不過兇狠的命運。

讀這個故事時,黃姝和秦理的命運讓我格外唏噓。

《生吞》:一口氣讀完,這本偵探小說讓我脊背發涼

△ 《白夜行》劇照

黃姝後來遭遇了什麼?是被誰殺死的?秦理又怎麼樣了?

為了不影響你的閱讀體驗,我就不劇透了。我強烈建議你親自讀一讀這部小說,它是我讀過難得的閱讀體驗絕佳、故事敘述非常流暢的小說。

小說採用了多線敘事的手法:一條線講述黃姝生前幾位少年的成長故事,一條線講述警察馮國金尋找2003年案件兇手的經過,還有一條副線講述馮國金在2013年如何探尋真正的真相。

舊案件與新案件交織在一起,會引發讀者的各種猜測,讓我們在一次次假設、一次次否定中逐漸拼湊出真相。

說來慚愧,小說讀到四分之三部分時,我對於真兇是誰還絲毫沒有頭緒。但真相的撲朔迷離,也正是這部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


你我也可能成為罪惡的同謀

導致黃姝死亡的罪惡,當然是我們閱讀這部小說所要探尋的真相之一,但敘述者想讓我們看到的罪惡顯然不止這一種。

我在前文寫過的少年們對汙點家庭的孩子的偏見和欺凌,就是另一種惡,也是更常見的惡。很多人在年少時甚至可能參與過這樣的惡,或由於從眾、怯懦等原因而任由這樣的惡發生卻未加阻止。

但這部小說所要展現的還有另一種惡——為了私利而傷害弱者的惡。

事情緣起很荒唐,卻以更荒誕的方式收尾。

在學校組織的一次秋遊中,同班的男生借用秦理和王頔的房間看黃片,由於沒關窗戶而被老師發現。但老師破門而入時,幾位當事人已經從窗口逃跑了。

老師最先懷疑的是秦理和王頔。王頔雖然知道“真兇”是誰,卻礙於一些利益關係而不能向老師坦誠,但他又不願自己承擔莫須有的罪名。

老師告訴王頔,一旦罪名落到王頔頭上,他就會被開除,但同時也暗示王頔,可以將罪名推給秦理。

王頔經歷了激烈的心理掙扎,最後還是屈服了,因為另一個好友告訴他:“學校早晚要開除秦理,誰心裡都清楚,你只是個藉口。”而這句話也成為王頔屈服於黑暗的好藉口。

這件事成了壓垮秦理的最後一根稻草——黃片事件發生在秦理因爆炸受傷之前,學校讓王頔作偽證發生在那件事故之後,學校這麼做是為了證明秦理在出事時已被學校開除,從而免掉對秦理的賠償。

王頔作偽證時雖沒料到學校的險惡用心,卻無意中讓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秦理的家庭遭受了更沉重的打擊。

在這場正義與邪惡的試煉中,王頔輸得一敗塗地。這件事也在王頔往後的人生中時時糾纏他,讓他承受了沉重的內心譴責。

敘述者王頔懷著贖罪的心理講述了這個故事。而如果你讀了這個故事,也一定會反思:自己是否在某些時刻充當過惡的同謀?是否也曾抽刀向弱者?是否也曾被內心的黑暗生吞?


一碗甜豆花:武漢大學文學學士、藝術碩士,從地產策劃轉行文字編輯。好讀書不求速度,每週精讀一本書,專注心理學、文學書籍,偶爾涉及哲學、社會學、藝術、商業暢銷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