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俾斯麦”:李鸿章“西游记”之二

两个“俾斯麦”:李鸿章“西游记”之二

雷 颐

李鸿章在国际上曾有“中国的俾斯麦”之称,这一美誉,来自美国前总统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将军。1879年春,退休的格兰特将军来到中国,与李会见。此后,二人私交甚笃。在此前后,英美报纸都曾将二人对比,认为二人的经历、地位相似,所以容易建立私谊。美国《孟菲斯每日呼声报》(MEMPHIS DAILY APPEAL)1879年9月13日的一篇文章说:“李鸿章曾镇压强大的叛乱,他在中国占据了一个类似格兰特将军在美国的位置。”“他通过镇压太平天国,升到目前的高位。几年前,他是中国最有才华的学者之一,历史、地理知识等都造诣很深。他和格兰特将军年纪相仿,都平定了国家的叛乱。这使两位伟人之间产生了一种亲密的友谊。没有哪个外国人像格兰特将军一样,在北京和中国受到如此规格的接待和欢迎。”

不幸的是,“中国的俾斯麦”并未如普鲁士的俾斯麦那样使国家强大。这次访德,“中国的俾斯麦”终于有了向真正的俾斯麦请教的机会。

访俄之后,李鸿章在6月13日到达德国,住在凯撒大酒店(Kaiserhof)。凯撒大酒店是柏林首个大都会酒店,当时设施最现代、最豪华的酒店。

说到这家酒店,禁不住要闲话一笔,因为此酒店后来见证了将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的历史一幕。在纳粹接掌全国政权前夕,这家酒店是纳粹党的大本营,希特勒的住处。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写的一本吹捧希特勒如何一步步夺取政权的书,书名就是《从凯撒大酒店到总理府》。1933年1月30日星期一,兴登堡总统将在此酒店到对面的总理府接见希特勒,最后确定是否同意他接任总理。据说29日到30日的夜间,希特勒紧张得通宵不寐,在酒店的房间里踱来踱去。当希特勒进入总理府后,戈培尔、罗姆和纳粹的其他头目齐集凯撒大酒店的窗口,焦急翘望总理府大门,等待他们的元首出来,戈培尔记下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从他脸上可以看出他是否已获成功。”二战中,此酒店与总理府被完全炸毁,荡然无存。

据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等编《李鸿章历聘欧美记》所载,德方“特就‘该撒好司’(旅邸名也,译言‘皇帝屋’华贵无出其右矣)代备行馆,不但饩牵丰腆、供张华美已也”,还事先打听了李鸿章的嗜好,“故凡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莫不投其所好。甚至中堂常吸之雪茄,常听之画眉鸟,亦复陈于几而悬于笼,则其余概可想见矣”。为迎接李鸿章,德国人真是做足了功课,德国人那种认真细致劲儿,亦可由此略窥一斑。

到柏林第二天,李鸿章就拜见了德皇威廉二世。稍后专程到汉堡拜访前首相俾斯麦,俾斯麦设家宴招待。曾经权倾一时的俾斯麦,因与威廉二世不和,于1890年被迫辞职。此时,这两位都从权力顶峰突被赋闲的“俾斯麦”相见,或有同命相连之感。

德国许多媒体对二人的会晤作了详细报道,最重要的信息是,李鸿章向俾斯麦表示,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向其征询中国如何改革、如何使中国强大的意见。他还具体说,自己的改革总是遇到来自朝廷的阻力,如何化解朝廷的阻力,特向俾斯麦请教。俾斯麦回答说,首先要明白的一点是绝对不能反对朝廷,只有得到皇帝的支持,才能一马平川,否则就寸步难行。皇帝拥有最高权力,违背皇帝的意志就意味着给自己设置最高障碍,臣子只能向皇帝传达意见和建议。李赞同此点,但又请教如何才能不违背朝廷的旨意进行改革呢?俾斯麦回答说,只能以军队改革为基石,军队人不必多,哪怕只有五万官兵,但必须精良。李鸿章回应说,我们的军队从人数上说已经有了,但确实疏于训练。自太平天国之乱以来,三十年来清军已松散不堪了。对此,他早就提向朝廷提出了建议,但一直未获重视。现在看到了德国的精兵良将,他才知道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是什么样子。表示应听从俾斯麦首相您的建议,今后尽力推动此事,重整军队已成弦上之箭,普鲁士模式就是方向。俾斯麦强调,关键不在于是否在全国各地都有军队,而在于是否能在需要时迅速地调配它们。

俾斯麦从常识出发,认为无论一个政权多保守多守旧,都不会反对增强军队战斗力的改革,因为它肯定会意识到军队强弱对自己政权安危至关重要,所以整个改革可以从阻力最小的军队改革入手。他不知道,清王朝的颟顸难以理喻,40年代初鸦片战争时,林则徐等人提出用敌人新式武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都被朝廷拒绝、严斥。使用、装备新式武器都阻力巨大,军队体制改革更难推进。直到甲午惨败后,国家才开始“练新军”、进行军事改革。

李鸿章被誉为“东方的俾斯麦”,但此时才出国、才与真正的俾斯麦见面。早在二十三年前,日本明治维新后,以岩仓具视为首的新政府一丛高官,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访问美欧一年半之久,他们在英国被英国的大工业深深震憾,看到日本与英国的巨大差距,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不知新的建国蓝图如何描绘。1873年3月,,他们访问刚刚统一的德国,见到了俾斯麦。由普鲁士刚刚统一的德国,正面临法律、制度、货币、度量衡、铁路等等的统一规划,行政机构刚刚建立起来,落后于英美的德国正在追赶。岩仓具视代表团,认为德国国情与日本最为接近,在德国突然发现了日本要走的道路,确立下模仿、学习德国的建国方针。

“中国的俾斯麦”要二十三年之后,在中国惨败于日本之后,被解职之后才见到真正的俾斯麦,只能是一种礼节性访问和私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了。

在德国,少不了要参观著名的军火巨头克虏伯,当年北洋水师没少购买克虏伯大炮,为了迎接李鸿章的到来,克虏伯专门为李鸿章塑一尊雕像,李鸿章在在克虏伯庄园举行了李鸿章塑像的揭幕仪式。

在德国,李鸿章还做了一次X光检查。一年多以前,他在日本谈判时,遭到一名日本浪人枪击,左颊中弹。1896年6月27日《柏林日报》(晚报)(BERLINER TAGEBLATT UND HANDELS-ZEITUNG)详细报道了李鸿章这次检查:“整个过程持续了二十分钟,并拍出了非常清晰的图片,在图片上可以看到非常有意思的头骨形状。这次拍照的目的是借助这种最新技术查找总督在中日战争中所受的枪伤,当时子弹从左眼下面射入。通过对伤口图片的仔细检查,并未发现子弹。总督带着极高的兴趣查看这张图片,在图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子弹射入点和弹道。”李鸿章还兴致勃勃地看了德国医生展示的一些电镀屏图片,可以看到人的脊柱、肋骨和心脏区。当时信西医的国人不多,他能做X光检查,甚显开明。

7月4日,李鸿章一行离开德国,转往荷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