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伟人的这首《清平乐》,百读不厌,堪为绝唱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踏遍青山人未老”,伟人的这首《清平乐》,百读不厌,堪为绝唱

很多时候,我们提到毛主席,都把他当成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一位伟大的共和国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但其实,毛主席还是一位颇有情怀,文采斐然的词人和诗人,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感人至深。

诸如他的《泌园春 雪》、 《卜算子 咏梅》《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等,无不是脍炙人口,备受赞誉的名篇佳作。今天,“文化点心铺”想与大家分享一首毛主席的《清平乐》,一首百读不厌的经典,最是豪迈乐观,堪为绝唱。其中的名句,人人皆知。全词如下:

“踏遍青山人未老”,伟人的这首《清平乐》,百读不厌,堪为绝唱

清平乐·会昌 近现代: 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4年7月上旬,国民党以31个师的兵力,从6个方向中央红军发动全面进攻。李德、博古采用错误的“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策略,给国民党造成各个击破的机会。结果,中央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不断压缩。于是,为了保存实力,中央主力红军不得不于同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即后来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踏遍青山人未老”,伟人的这首《清平乐》,百读不厌,堪为绝唱

当时,毛主席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面对红军遭遇的种种失利,他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然而,毛主席并不气馁,努力调整心态,坚持自己的观点。1934年7月,他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江西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一日,他天不亮就登上会昌城外的岚山岭,想到红军目前的状况,心中感慨万千,便写下此词。

整首词不改词人豪迈本色,依旧是昂扬向上,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事实上,毛主席的词作几乎不走婉约路线,大多都写得豪放洒脱,极有气势。因为在他心中,词和诗一样,都是用来“言志”的,而且一直都是用来抒发一个革命者的宏图大志的。

“踏遍青山人未老”,伟人的这首《清平乐》,百读不厌,堪为绝唱

词作上阙抒情。首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是说东方即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此联一语双关,“东方欲晓”,即指眼前的旭日东升,又暗含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在前面之意。而“莫道君行早”,即指起得早,又暗含在探求革命真理的道路上,不要以先行者自居。因为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

而后的“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是该词最经典的名句,堪称绝唱,鼓舞人心。其意是说:走遍了青山绿水,我很有精神,并不感到疲惫。此时,这里的风景最好。词人一生虽历尽艰难险阻,却一直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斗。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失意,他都永不言败,永不服老。其实,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

“踏遍青山人未老”,伟人的这首《清平乐》,百读不厌,堪为绝唱

词作下阕写景。首句“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是写红二十二师在南线作战胜利的情景。这两句以实代虚,写地是眼前实景:会昌城四周的许多高山,写地却是对革命未来的展望。其中“颠连”,即连绵不绝之意。“东溟”,即东海,写出了会昌城的地势,也是南方战线的蓝图。

其后,“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一句是说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加郁郁葱葱。其实,战士们喜指的“南粤”,上阙所说走遍的“青山”即是词人所坚持的游击战略的写照,又是他勇于开创新局面的“风景”的具体化。词人着眼的是整个中国战场,岂止是“南方战线”而已。

“踏遍青山人未老”,伟人的这首《清平乐》,百读不厌,堪为绝唱

所以,词作下阙其实暗含了词人内心的“信念”: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地,不要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要时刻放眼全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同时,面时困难时,不要被吓倒,即要吸取教训,又要看到光明。如此,郁郁葱葱的大好美景才会真正属于奋斗者。

写完这首词之后,毛主席就离开了会昌,赶到了瑞金。而后不久,那场空前绝后、举世瞩目的长征就开始了。整首词没有什么奇词丽语,却很好地抒发了一代伟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革命情怀,也很好地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工夫在诗外”的传统,浅显通俗,立意深远,堪为绝唱。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