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E通:基層治理百分之百覆蓋

“江景花園19幢最近常傳出裝修聲,噪音嚴重影響周邊居民日常休息。”4月9日,聽說新上線的“漳州網格E通”微信公眾號能解決群眾身邊事,家住薌城區江景花園的住戶嘗試著使用。

  事件一經上傳,由江景花園所在的西橋街道,直接流轉給鍾芬社區。記者從系統後臺記錄中看到,事件流程、事件定位、處理流程均有詳細記錄。最後的處理結果顯示,鍾芬社區已聯繫網格員上門勸導,調整施工時間。10日上午,事件處理完畢。

  矛盾糾紛及時處置,一直是漳州市基層社會治理的重點。薌城區作為試點之一,基層共治的大網已然在線下拉開。如何在線上串聯起網格員、警員、志願者及群眾,在第一時間發現矛盾,代解矛盾,實現多元力量協同共治?

  2019年12月,漳州依託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實現網格員、警員、志願者、公眾的多元力量協同共治。網格E通將漳州多部門聯動,使群眾上報事件形成處置閉環。

  “整合建設統一的薌城區綜治網格平臺,實現區(縣)、街(鎮)、社區(村)縱向聯動,以及區(縣)、街(鎮)橫向部門流轉的事件調處流程,實現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從被動向主動、從粗放向精細、從靜態向動態、從開環向閉環的轉變。”薌城區綜治中心主任沈斌介紹。截至目前,已完成薌城區10個鄉鎮、166個村(社區)、300名兩員(網格員、警員)使用的網格化平臺建設,實現平臺百分之百覆蓋到建制村。

  同時,平臺已匯聚全市人口基本數據44.9萬多條、各類事件1.3萬多條,同時接入民政、黨建、消防、環保、食藥、氣象、司法等職能部門網格,並完成與12345平臺數據共享,實現跨部門的業務系統和應急聯動,逐步實現大網格建設模式。

  “網格化管理模式,調整了薌城區管理流程,克服了突擊式、運動式、被動、滯後、多頭管理等弊端,真正建立了薌城區管理長效機制。”沈斌說,網格化管理模式,讓薌城區在實現管理制度化、規範化路上行穩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