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格登碑

(原文见高参论道公众号2018.8.14推文)

孤独的格登碑

去瞻仰格登碑实属偶然,说来惭愧,作为一个新疆人,我之前竟没有听说过格登碑。还是在和李和大哥聊天中,他突然说起了格登碑。“建成,我看过你写的文章,特别是一些游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我建议你抽点时间去看看格登碑,相信你会有很多感触!”李和大哥在我心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建议是要听的,这就样,我去瞻仰了格登碑!

格登碑之所以叫格登碑,是因为它位于格登山上,也叫格登山碑,两者都是简称,简称反映出来的信息量太小,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实,格登碑全称是“平定准噶尔勒铭碑”,亦称“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勒铭就是镌刻铭文,比喻建立功勋)。行文至此,读者心中是否已经隐隐感到了此碑的不同凡响,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

我想,即使是不熟悉清康雍乾三朝历史的普通群众,也不会对“准噶尔”一词感到陌生,因为大量的影视作品都涉及到这段历史。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难度相当大,前后持续了70多年,由于清朝统治者意志坚定,手段强硬,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最终平定了叛乱,确立了近代中国统一的大格局。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出了昭苏县城向西南方向行进,途中经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6团,大约60公里后就到了格登山,看上去并不险峻巍峨的格登山因为石碑的存在而声名远播。“格登”是蒙古语“凸起的后脑骨”之意(因山形拱起如脑骨,故名)。格登山之役是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上层贵族叛乱活动的最后决胜之地,在此立碑其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乾隆二十年(1755年)2月,清军进军伊犁,讨伐准噶尔部达瓦奇,达瓦奇退守格登山负隅顽抗。5月14日夜,翼长阿玉锡、章京巴图济尔噶尔、宰桑察哈什三巴图鲁率22名精锐骑兵,夜袭达瓦奇大营。史料记载,当时是漫天大雪,由于出其不意,一举击溃叛军。达瓦奇南越天山逃到乌什,被乌什阿奇木伯克霍吉斯擒献清军。

格登山一战宣告了准噶尔割据政权的彻底覆灭,结束了祖国西北边陲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对维护祖国统一、捍卫领土完整、反对民族分裂有着重大意义。为了纪念,或许也有震慑的考虑,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这位皇帝命令“来春于伊犁格登山刻石记功”,并亲自撰写了碑文,这也是边疆地区非常罕见的乾隆皇帝御笔之一。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春,格登碑立,碑高2.95米,宽0.33米,厚0.27米,碑额镌刻盘龙图案,碑额的正面刻“皇清”,背面刻“万古”,碑座是日出大海的浮雕图案,碑身正面刻汉文和满文,背面刻藏文和蒙文,汉字共210余字,主要记载了乾隆年间,清军平定准格尔部首领达瓦齐叛乱、收复伊犁的伟大战役。现在格登碑已经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初上格登山,目力所及光秃的山顶上只有一座亭子,原来石碑就在这座卓然独立的亭子之内。亭子为八角琉璃瓦盖顶的砖石建筑,趋前观望,亭子四围均为铁栅栏门紧锁,亭内石碑为巨型花岗岩石,昂然耸立,虽经风雨侵蚀,碑文漫漶斑驳,但仍旧精神饱满,毫无颓丧之态,很有威仪四方的肃穆庄严。站在它的面前,你不能不被它感染和震撼。

格登碑是历史碑、英雄碑,也是边陲碑、国界碑。格登碑正面面对的是哈萨克斯坦的一个小村庄——松柏山庄。中哈两国是以苏木拜河为界,河床大致呈“S”型。河上的小桥是会晤站,是中哈两国会晤的简单通道。正是这块石碑,确立了昭苏县这1.12万平方公里甚至是更多的地方是中国的国土,它是一块真正意义上的护国碑!

我注视着碑亭缓缓绕行,觉得有很多话想给它说,也觉得它有很多话想给我说,是什么呢?来瞻仰格登碑的游人不多,在格登碑前匆匆拍完照片之后,主要精力就放到对面哈国的村庄了,似乎在热议对面公民可能的、悠然的生活方式。此时的格登碑突然变得是那么的孤独、落寞!我不忍直视,便将头扭转过去。

格登山北面,距离格登碑大约200多米有一座边防哨楼,哨楼顶部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是那么的醒目,那么的神圣,那么的自信,那么的亲切!我想,在那哨楼里一定有锐利的目光注视着对面发生的一切,这恬静的乡下美景定然影响不了他们的警惕!

格登山南面,山脚下的一处较为平坦的开阔地,边防战士正按照兵种专业的区分,严肃认真地组织训练,动作制式规范,体现出良好的单兵素质。没有一丝风,骄阳当头,身着战斗装具的战士们肯定已经湿透了!脑子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眼睛里永远有任务,胸膛里有永远有激情!

格登山西面,面对哈国的山坡上,如果用军事术语讲,就是正斜面上,用大小均匀的石子摆着“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十二个大字,石子用白灰刷过清晰夺目,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这边防连队操枪弄炮的战士,这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职工,哪一个人不是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格登碑呢?

有时候我们太习惯拥有了,觉得一切都是正常的、应该的,以至于忘记了珍惜,忘记了感恩!包括对这安全环境的拥有,我们像呼吸空气一样肆意享受,可曾想过一旦失去的严重后果?我再次凝视格登碑碑文:格登之崔嵬,贼固其垒;我师堂堂,其固自摧。格登之崔嵬,贼营其穴;我师洸洸,其营若缀……


作者简介:高建成,祖籍河北定州,出生于新疆哈密,1994年9月由新疆哈密铁路第一中学考入郑州高炮学院,先后在解放军参谋学院、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空军指挥学院、国防大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等院校培训,历任旅、集团军、军区、总部作战(训练)部门参谋和副处长,装甲旅副旅长、防空旅副旅长兼参谋长等职,2016年退出现役。醉心思考,钟情写作,创办《高参论道》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