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實名制”和“工資月結”,會不會把農民工變為“短工”?

農民工的權益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國家最近提出的農民工“實名制”和“工資月結”真的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農民工的權益嗎?

用人單位會不會迫於用人成本生上漲的壓力把農民工變為“短工”呢?大家怎麼看待月結工資和實名制的問題呢?

農民工“實名制”和“工資月結”,會不會把農民工變為“短工”?


好的政策是否能夠帶來好的效果,執行力才是關鍵。

1 農民工實名制會給農民工帶來哪些好處?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身份”都很重要,我們每個人名的背後都代表著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福利待遇情況。

以前很多的農民工都是“匿名”工作,國家規定的社會福利和他們都沒有什麼關係,固然這些農民工得到了較高的現金收益,但是農民工的其他權益卻很難得到保障。

所以實名制給農民工帶來的第一個好處就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將會得到保障。

農民工“實名制”和“工資月結”,會不會把農民工變為“短工”?


農民工流動性大,且在城市大多數農民工都不在官方的視線之內。

很多地區針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都找不到人,所以只能找人湊數。

農民工實名制之後,政府相關部門就可以針對這些農民工的具體情況,對他們進行相對應的培訓或是維權服務。

農民工實名制的第二個好處就是便於農民工獲得技能培訓或是獲得其他的公共服務機會。

農民工“實名制”和“工資月結”,會不會把農民工變為“短工”?


在很多人員管理比較混亂的企業,經常會出現鬧事傷人,或是偷盜的問題發生。肇事者只要跑路就很難找回,這就是因為沒有實名制的緣故。

農民工實名制以後也會大大減輕用人單位的管理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惡性事件的發生。

農民工實名制和工資月結說白了都是為了維護農民的利益,避免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和逃避繳納農民工的各種保險。

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有的時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事情還是存在的。

農民工“實名制”和“工資月結”,會不會把農民工變為“短工”?


我們在一些地區看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一些中介公司和務工人員簽訂的都是臨時性的用工和約,其工資價格每小時高達22-26元,而我們正式職工的工資只有區區的10元左右。

為什麼這些公司會花費大價錢僱傭臨時工呢?這個問題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按照現在的法律條文來說已經沒有臨時工的這個說法了,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用人單位的臨時性用工需求,對於勞動者來說其福利待遇方面是有所欠缺的,甚至很多用人單位根本就沒有為臨時性用工人員提供法定的福利待遇。

臨時工其實也是有法律保障的,用人單位也應該為其繳納各種保險,只是相對來說其福利待遇確實會有所降低這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問題。

我們都是弱勢群體,能夠獲得相對平等的福利待遇我們就很滿足了。

但是一些超短的用工情況,不但沒有勞務合同更不會有繳納合法的社會保險的行為。用人單位直接把農民工變成“短工”才是我們最為擔心的問題。

農民工“實名制”和“工資月結”,會不會把農民工變為“短工”?

“短工”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崗”我們在勞務市場中會看到眾多的農民工在“大崗”等待僱主僱傭。

這些人既不用勞務合同更不用繳納各種社會保險,可以說是用人單位最省心的勞工來源了。

我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過“合同工”+“短工”的用工模式。用人單位僱傭一部分正式職工繳納各種保險,然後再僱傭一些“短工”給予較高的工資,但是不用繳納各種保險。

這種形式務工人員固然獲得了較多的工資收入,但是卻捨棄了保險為以後的生活埋下了隱患。

“實名制”加“月結工資”國家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些行為是在企業身上割肉,企業為了避免生產成本增加總是會想出各種辦法來“降低成本”。

所以我認為與其讓企業自覺不如讓農民工自覺一些,提高工資標準讓農民工自覺繳費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大家認為“實名制”和“月結工資”會讓農民工變為“短工”嗎?一起來評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