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于“情感控制”的包丽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为什么不跟家长说?

那个原本可以拥有美好人生的北大女孩包丽,还是去世了。这个名字上次出现在人们面前,还是2019年的“北大女生包丽自杀事件”。

那时,包丽因为男友牟林翰的步步洗脑、算计和“精神控制”服药自杀,等送医时已经晚了。

经过抢救,包丽还是被宣告“脑死亡”。

时隔半年,没有等来奇迹,却是包丽去世的消息。她还是没等到属于她的正义。

那个逼死包丽的人渣牟林翰,真的怎么谴责和惩罚都不为过。


毁于“情感控制”的包丽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为什么不跟家长说?


但是,包丽受这么大的委屈,自杀前为什么不向父母求助呢?

自杀前的两个月,包丽跟妈妈有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我有一个同学,她跟男朋友分手,男朋友说要自杀,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母亲以为是别人的事,敷衍几句,就没有再聊下去。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故事的女主角,其实就是自己的女儿。

——南方周末

包丽就这样失去了最后一次向父母求助的机会,她可能想过跟父母坦白,但终究没有说出口。

其中原因,大概是:在一个传统的家庭里,谈“性”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



包丽小心翼翼的用别人的故事来试探母亲,不跟母亲明说,其中多少有些羞耻的感觉,觉得自己堂堂北大学生,不应该谈情说爱的。

包丽的父母在平时,应该也很少跟孩子谈“性”相关的话题,导致包丽虽然谈了恋爱,但对“性”并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在牟林翰的诱导下,不自觉的把人格完整与“性”经验等同,导致自我认同感极低。

她甚至认同自己已经很脏,配不上男友,失去了“最美好的东西”,所以人生进入黑夜。

“遇到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

震惊国人的“韩国N号房”事件中,最小的受害人只有11岁,还还是一个依赖父母的年纪,却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向父母求助,而是一个人默默忍受。


毁于“情感控制”的包丽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为什么不跟家长说?


这其中除了担心家人受到威胁,还多少对自己受辱的身体不自信,不认可。

“都这样了,怎么还有脸面对家里人,一报警就都完了。”一位被性侵的女孩这样解释不报警的原因。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女孩会嫁给那个侮辱自己的凶手,除了父母愚昧传统,女孩自己也从心底里嫌弃自己。

不知道包丽在那段时间经过了怎么样的心里折磨和纠结,为她长叹一声。

每次出事,舆论都一边倒的批判,提倡普及儿童性教育,可惜的是,一段时间后,并无多大的改变。


毁于“情感控制”的包丽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为什么不跟家长说?


哪怕时至今日,我们还处在谈性色变的舆论环境中。“鲍某明涉性侵养女三年”被媒体煮沸后,“未成年女性被性侵”的话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和声讨,有个女孩勇敢的在微博上爆出自己7岁的时候被17岁的表哥多次性侵的过程。

就在博主发出的短短不到3小时的时间里,后台被上千条相似的痛苦回忆私信淹没,全是黑暗的秘密。

生父、继父、养父、爷爷、姥爷、堂表哥、老师、邻居……全部都是没能说出口烂在心里的屈辱回忆。

即便如此,这还只是“未成年女性被性侵”的冰山一角,在冰山之下,谁也不知道还掩埋着多少女性的委屈和痛苦。


毁于“情感控制”的包丽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为什么不跟家长说?


就像评论区里高赞所言:我们有几个女孩是无忧无虑长大的吗?没有!

可即使这样,有个网友的母亲看到女儿转发被表哥侵害的博主微博文章,还是一如既往的让网友删掉,因为觉得“女孩子转发不好,有点黄色”。

社会对女性的精神管制和压迫,真的比肉体的侵犯更可怕。

孩子受伤害了,被骚扰了,本来就是一件很痛苦难堪的事情,如果此时还被父母不理解,被朋友嘲笑,被社会抛弃,那是是一种什么感觉?就是生不如死,宁愿再三缄默,独自咽下,也不揭露,不举报,不报警。

而这,只会进一步加剧性侵打击的难度。我们的性教育,总是落在性侵害之后,不,是在性侵害之后依然无动于衷。

可是父母不知道的是,在性教育这件事上偷的懒,明天魔鬼会加倍奉还。


毁于“情感控制”的包丽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为什么不跟家长说?


我相信包丽的父母是深爱包丽的,她一定经常告诉孩子:“遇到坏人,一定要报警!”

但是涉及性,却很少告诉孩子怎么识别“坏人”,怎么应付这样的“坏人”。

是不是很讽刺啊?偏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遭遇的坏人的地方,就是在“性”这件事上。

最后,只想说,下一次学校发性教育教材,咱不反对了,行不?


毁于“情感控制”的包丽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为什么不跟家长说?



作者:刘小鹿,80后佛系宝妈。9年体制内,专注解育儿。守护孩童纯净的颜,点亮父母前行的灯。我有烟火气,愿你有幸福家。微信公众号:小鹿成长堂(ID:xiaolucz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