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无可非议」

无可非议本意是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这个词常被与“无可厚非”误用。

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无可非议」

例如:

央视的传播肯定要考虑中国观众的因素......一定程度偏向中国队可以说无可非议。(《新华日报》2011年10月18日)

不少网友认为狗狗是人类的朋友,同桌而食无可非议。(《广州日报》2012年7月2日)

这两个例句中,“无可非议”应该换成“无可厚非”就更加准确了。

我们来看看《成语大词典》关于“无可非议”的解释:

释义

非议:责备,批评。

没有什么可指摘、责备的。

表示很正确,很合情理。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涵养》:“照这样的意思来谈涵养的工夫,则不但无可非议,而且完全应该加以指导。”

在《成语大词典》上,无可非议的出处是来自于马南邨的小说里一句话,但是在网络上“无可非议”的出处却是出自《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无所非议也。”

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无可非议」

先说一下《燕山夜话》,是1961年马南邨创作的杂文集。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采。而其中“无可非议”就是出自其中一篇《涵养》。

而另外一个出处是《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出自《论语·季氏》。原文: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用了这么久用对了吗?最易用错的成语系列——「无可非议」

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由此可见,“无可非议”是说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言论行动合情合理,正确无误。我们看一下正确例句:

章炳麟《王夫之从祀与杨度参机要》:“观《明夷待访录》所持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

巴金《爱情三部曲总序》:“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这似乎是无可非议的。”

韦君宜《洗礼》三:“能做一点济困扶危的事是光明正大无可非议的。”

丁玲《我所认识的翟秋白同志》:“秋白是在她死后才同杨之华同志恋爱的,这是无可非议的。”

余秋雨《关于嫉妒》:“救助弱小是一个无可非议的仁慈口号。”

近义词

无可厚非

释义

厚:过分;非:非议,否定。

没有什么可指摘或称赞的。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

例句

闻一多《神话与诗•龙凤》:“若有人专就这点着眼,而想借‘龙凤’二字来提高民族意识和情绪,那倒是无可厚非。”

虽然,无可非议和无可厚非是一对近义词,但在实际运用中,两个成语还是有这很大的区别,所以,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境,不要用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