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的“蘇明玉”一家人


水滸傳裡的“蘇明玉”一家人

一、

不出所料,《都挺好》以團圓溫馨的方式收官,蘇大強最後被強行“洗白”。

有人接受不了這樣的結局,因為之前劇中的各種家庭衝突太過激烈:

父親只顧自己住大房子享受,不管子女死活;

兒子不以啃老為恥反以為榮,還出手暴打親妹妹;

子女和親爹翻出賬本來算清楚到底誰欠誰……

這一切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卻又有些熟悉。

《都挺好》之所以話題滿滿,說到底是利用了觀眾的共情能力,將略顯誇張的劇情對標到他們的生活中。

原生家庭對每個人帶來的影響,確實是一種宿命。

或許我們可以看下樑山好漢的人生故事。在《水滸傳》中,好漢們大都是以成年的形象示人,無法知曉他們的童年經歷,但從片鱗只甲的家庭生活描寫中,仍可以看出原生家庭給其人生打下的深深的烙印。

李逵就是這樣一個有“原生家庭魔咒”的人。

二、

李逵家有三口人:李逵,大哥李達,娘。

書中並未記載他有父親,想必是自幼失父,寡母一人拉扯兩兄弟長大,日子過得艱難,沒少受外人欺侮凌辱。受欺負的窮小子往往只有一種反擊方式,那就是拳頭,你欺負我就打你,把你打怕。所以,李逵就打死了人,為躲官司離家出走。


水滸傳裡的“蘇明玉”一家人

後來上了梁山,看到宋江把宋太公接上山,李逵想起尚在老家受苦的老孃,於是“要去取她來這裡,快樂幾時也好。”

李逵風塵僕僕回到家,第一句話說:“娘!鐵牛來家了!”

他娘是如何回答的?

“我兒,你去了許多時!這幾年正在那裡安身?你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長工,止博得些飯食吃。養娘全不濟事。”

頭兩句問小兒子怎麼樣,但不等李逵作答,話頭一轉,改為吐槽大兒子沒用。如何沒用呢?只解決肚子問題,別的都指望不上。前面的話是人之常情,後面才是要表達的重點。

可見這樣的母親是有些自私的。見到小兒子回來,並不迫切想知道這些年他過得如何,而是先吐槽大兒子養她不力。

實際上,與幾年杳無音信的李逵相比,李達還算是孝順的。李逵打死人跑了,他替弟弟坐牢;親孃哭瞎了眼睛,喪失勞動能力,他每日給母親送飯。何況李達一個長工,靠力氣養活自己和母親已算不易,還能指望他做什麼呢?

跟李逵娘一樣,不少老人都有這種特點:不在身邊的子女,常唸叨他們的好;在身邊待奉的子女,卻不怎麼受待見。

三、

在如此偏心眼的孃的教育之下,李逵李達的兄弟關係可想而知。

照理說,李逵回家接走娘,怎麼也得跟哥哥打個招呼,可他根本不想見李達。李逵娘還想著與大兒子知會一聲:“你等大哥來,卻商議。”

李逵說:“等做什麼!我自和你去便了。”


水滸傳裡的“蘇明玉”一家人

這時,李達送飯來了。

李逵雖然不想見李達,但撞見了,不得不上前拜道:“哥哥,多年不見!”

由於替李逵坐牢,李達心裡早恨死他,當頭就罵:“你這廝歸來則甚?又來負累人!”

李逵娘說:“鐵牛如今做了官,特地家來取我。”

做官是李逵騙孃的話,卻騙不了他哥。李達當然清楚李逵在江洲劫了法場,官府懸賞三千貫捉他,馬上戳穿謊言:“娘呀!休信他放屁……”

接下來,李達一口氣說了一大堆話,都是說李逵如何拖累於他。

李逵聽完有點過意不去,就說:“哥哥不要焦燥,一發和你同上山去快活,多少是好!”

其實,李逵根本沒有接李達上山的意思。他原本不想見李達就走,撞見了沒辦法才說這樣的話。而且話裡沒有一絲歉意,反倒顯出有幾分得意:現在我混得不錯,能帶你去享福,虧欠你的都能補償。

越是在家教壞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人,越不懂得為做錯的事道歉。

李達大怒,不是因為他不願跟李逵去享福,是看透了李逵根本沒有誠意。李逵的這種敷衍的態度,實際上是對自己的侮辱和嘲笑。

李達想打他,但沒有動手,倒不是念及手足情分,而是知道自己不是對手。只得把飯盒一丟,跑去叫人了。

弟弟犯了事,偷偷跑回家,哥哥非但不替其掩蓋行蹤,反倒找人來抓他。兄弟反目到了互害的程度。

四、

李家的紛爭最終並不是“都挺好”:母親被山上的老虎吃掉,李逵到死也不曾與哥哥再見面。


水滸傳裡的“蘇明玉”一家人


與《都挺好》相比,這或許才是人們心目中原生家庭應有的結局。

因為,現實生活遠比電視劇來得殘酷。

這世上沒有偶然,只有因果,沒有誰是天性涼薄,或許只是原生家庭種下的因。

如喜歡此文,請關注公眾號:大蜜小糖(mizhitangguo)。我們主聊《西遊記》,偶爾也說說金瓶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