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ded123-
张辽与张郃都是曹操麾下的大将,但是与其他大将不同的是,这两位也都是从其他阵营“跳槽”过来的降将。这两人中,张辽是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成就和名气最大的也是他,但是当初投降时张郃却比张辽更受器重。这到底是为何呢?
投降之初,张辽被曹操拜为中郎将并且赐他爵位——关内侯,而张郃投降的时候曹操则拜他为偏将军,并赐爵都亭侯。关内侯的爵位不如都亭侯,中郎将也比偏将军低一个级别,所以大家才会对此议论纷纷,都说曹操区别对待。
当然,曹操做如此决定肯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不会随意就给两人任了职。
第一,与两人投降之前的职位有关
- 在二人投降之前,张辽在吕布手下任骑都尉将鲁相,降了之后被曹操拜为中郎将,都尉与中郎将之间还隔了一个校尉,所以说张辽的职位已经是越级提拔了,另外还给封了爵位,比起以前已经高升了。
- 而张郃投降之前在袁绍手下的军职是宁国中郎将,投降之后由中郎将升为偏将军,也算是越级提拔,同样也封了爵位,能看出曹操也是比较器重的。由此看来,两人投降之后的待遇不同,是因为两人的起点就不同。
第二,两人投降的情形不同
- 张辽并非是战败而降,下邳之战的时候,张辽任北地太守和地方官职,并没有与曹操在下邳对战。他是听说吕布战败,所以才立马率领吕布余下的部队全部归降曹操,有些墙头草的作风,但是因为他的归降既直接增强了曹操军队的势力,也免了曹军出兵收服费的功夫和兵力,所以被越级提拔为中郎将。而张郃与他不同,张郃是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当时直接参与了战争,曹操很是欣赏他的实力,所以归降之后根据他之前的职位也越级提拔了。
第三,两人投降的影响 不同
- 张辽的投降是在吕布败亡之后,除了投降他无路可走,所以只好带兵投降,其实张辽的投降对曹操的局势没有任何的影响,当时对于张辽也就两条路,派兵收复或者灭掉,但既然张辽带兵投降了,曹操倒也省事了。
- 张郃就不一样了,官渡之战时,对袁绍曹操一直处于下风,虽然曹操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如果不是张郃投降,这场仗还是很难打的。在关键时刻袁绍阵营内乱,张郃受到郭图的陷害,所以才选择投降,他的投降也导致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溃败。所以说张郃对曹操的重要程度自然要比张辽大得多,越级提升也不为过。
在战争上,当然也是看重利益的,谁带来的利益更多,谁自然就更受重视。
小姐姐讲史
张郃一进曹营,就被封为“偏将军”,这在“五子良将”当中是绝无仅有的,比如张辽,是从裨将军升为中坚将军,到荡寇将军,跳过了偏将军;乐进,也是从校尉升到游击将军,折冲将军,也跳过了偏将军;于禁,一样从校尉做起,直到破袁绍后才封偏将军;徐晃,先是被提拔为裨将军,白马破文丑后升偏将军;所以,五子之中,张郃在军中的起点最高,放眼整个曹营,仅次关羽一人。难道曹操对张郃特别赏识吗?
确实,曹操对张郃的归降,是一种很欣喜的态度,当场说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这已经说明了张郃来投的价值。众所周知,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役,曹实力远不及袁,无论人口,控制的区域,粮食物资,甚至兵力之精(河北突骑),都和袁绍有着很大的距离。而且,即便曹操偷袭乌巢成功,即便打赢了官渡之战,袁绍手里还有四个州呢,曹操要一口吞下,是不可能的。后来,袁绍因军事失败而病亡,三子一甥互相争斗,河北势力才真正意义上的分崩离析,曹操才有了可乘之机,吞并整个河北。
那这些和张郃有关系吗?当然有,张郃,高览是河北名将,可能不及颜良,文丑的官职大,名气大,但是起码也只是仅次。关键是,张郃曾经劝诫过袁绍,却被郭图破坏并构陷,这才导致张郃的归降《三国志.张郃传》。所以,曹操才连用“伍子胥”,“微子”,“韩信”来比喻张郃,前两个都是因为奸臣当道,领导昏庸导致死亡和脱离,也暗合袁绍必亡的必然性,后一个,肯定了张郃的军事才能和见解。因此,张郃,高览来降,对河北的中层将领等人来说,影响力是很大的,对曹操日后拿下整个河北都有莫大的政治,军事,人才效应,曹操不高兴吗?从结果来看,袁绍一死,三子一甥更不是曹操对手,先后投诚曹操有吕旷,吕翔,焦触,张南等等,这和张郃这个“榜样”恐怕不会一点关系也没有。
再说张辽,先前的履历太复杂了,先是被丁原赏识,又被何进派去募兵,这两人被杀了,张辽只能听命于董卓,董卓被杀,尴尬的张辽自然归属吕布,成了吕布手下一员大将,又和高顺联手打败过援救刘备夏侯惇等等。换句话说,张辽现在加入曹营,其“政治成分”在五子良将中最为复杂,甚至一开始曹操并没有对其加以重用。也因此,张辽在五子中起点最低,在前期,张辽主要的工作甚至只是充当曹操和关羽之间的桥梁,无论关羽的去留,都需要张辽出马,详见《三国志.武帝传》和《关羽传》。直到白马之战对颜良,才让张辽上阵冲锋,而且是和关羽一起的。
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当曹操知道张辽只身劝说昌豨,于是责骂张辽:“此非大将之法”,其实精明的曹操已经知道张辽对自己的忠诚了。果然,此后张辽平梅成,陈兰之叛,讨伐北方袁绍残余势力,斩杀蹋顿单于等等。建安十一年,曹操上表表扬了张辽,于禁,乐进这三人,分别授予荡寇将领,虎威将领,折冲将军。此时,张辽在军中的地位和两个元老持平,越居张郃之上了。后来,张辽在合肥之战,逍遥津之战的表现更是震动天下。由此,张辽得到了曹操,曹丕两代人的礼遇和倚重,这一切可以说张辽是拿命和能力换来的。
当然,也不是说张郃能力不如张辽,升迁才没张辽快,二人都可以说是良将之选,难分高下。张郃虽然起点高,但是主要的功绩在后期,特别是和蜀汉争夺汉中时,让刘备忌惮,即便斩了夏侯渊,刘备都觉得十个夏侯渊不如一个张郃。后来,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重地街亭就是被张郃攻破的。所以,后来张郃官至车骑将军,这也是五子良将中,官职最大的一个。
大飞熊骑士
一个是走投无路,一个是弃暗投明,一个是锦上添花,一个是雪中送碳,当然不一样了。
张辽投降曹操就是走投无路和锦上添花,张郃投降曹操就是弃暗投明和雪中送碳,两人投降时的形势和情况都不相同。
张辽投降曹操是在曹操攻破了徐州的治所下邳城,擒杀了吕布、陈宫、高顺等人,收降了魏续、宋宪、侯成等人,整个徐州地区除了张辽和臧霸等原来依附于吕布势力外,全都归属了曹操。
张辽与吕布同乡,虽然张辽也归属吕布手下,但张辽在吕布手下算是一支相对独立的势力存在,张辽先后在吕布手下任北地太守和鲁相,这都是镇守一方的官吏,所以当曹操攻打徐州治所下邳城时,张辽都不在下邳。
吕布败亡后,张辽在徐州也成了一支孤军,无法持续,徐州周边的势力除了曹操,就没别人了,张辽无处可走,除了投降别无他路,曹操也算定了张辽会投降,不过张辽投降曹操还是带领军队投降的,曹操理应对张辽有所奖赏。
两汉以功封侯,就算是投降,没有功劳也封不得侯,官职任命是一回事,封侯又是一回合,张辽投降曹操后,被封为中郎将,并且封为关内侯。
中郎将官职并不高,至少比将军官职要低,关内侯也是侯爵位中最低的,而且不能继承,像之后的关羽投降曹操就被封为偏将军,但是没有封侯,原因就是关羽名声比张辽响,但是投降时没有功劳,是个人投降,没有像张辽一样带兵投降。
不过就算是这样,曹操也算是对张辽厚待了,像吕布手下的魏续、宋宪、侯成等人在投降曹操后基本上就没有了消息。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张辽的投降对曹操的局势没有任何影响,换句话说,张辽投不投降,都一样,对曹操当时在徐州的势力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张郃就不一样了,张郃投降是曹操官渡之战获得胜利的转折点和决定性因素。
官渡之战时,曹操面对强大的袁绍,始终处于下风,虽然曹操获得了一系列的局部胜利,比如袁绍的先锋将军颜良与文丑先后战死,到后来的许攸投降献计烧乌巢存粮,到最后的曹操大破淳于琼火烧乌巢袁绍粮食,但是如果张郃不投降的话,曹操在官渡仍不算取得胜利。
官渡之战袁绍投入了11万军队,就算之前一系列失败和乌巢之败,袁绍军主力仍没有重大损失,至少还有七八万人,曹操这个时候如果想要取胜也是非常困难的,曹操在官渡之战总共投入的兵力也只有三四万人。
如果袁绍能火烧乌巢后采取正确的策略稳定军心,官渡之战曹操仍然难于取胜,而正是因为袁绍内部斗争,张郃受到郭图的陷害,最终导致张郃与高览反水投降,才最终决定了袁绍在官渡前线的崩溃。
张郃和高览至少带走了袁绍的三到四万军队投降,他们原本是攻击曹操大营的军队,人数不会少,救援乌巢的军队人数反而更少,只有一万多人,所以张郃的投降不仅让袁绍实力大损, 而且导致了多米诺效应,引起袁绍军的恐慌和溃败。
而曹操对张郃的投降也是相当重视的,史书上记载曹操对张郃的投降是相当重视,一是曹操亲自迎接张郃,二是曹操还用了两个典故来形容张郃的投降,这就是:“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
曹操把张郃的投降比喻为“微子去殷,韩信归汉”,这分别是两个典故,微子是商纣王的哥哥,因为看不惯商纣王的作风,屡次劝谏商纣王而得不到回复,于是微子选择投降了周武王,并且微子还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带走了,协助周武王来攻打自已的亲弟弟商纣王,商朝灭亡后,微子被周成王封为诸侯,其封国就是秦秋战国时期的宋国。
韩信归汉的故事就比较熟悉了,韩信原本是项羽手下的执戟卫士,因为在项羽处得不到重用,因此投靠了汉王刘邦,最终帮助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
微子和韩信都是弃暗投明的故事,他们的投降对周武王和刘邦都非常重要,同样的道理,曹操把张郃的投降比喻成微子和韩信的故事,说明曹操是相当重视的,而且这个张郃在曹操所有接收降将中得到的封赏算是最高了。
张郃被封为偏将军,并且封侯为都亭侯,都亭侯是列侯中最低的一等,但是高于关内侯,列侯有亭侯、乡侯、县侯之分,县侯是二十等军功爵位中最高的等级,之下是乡侯和亭侯,亭侯有爵位有封地,并且可以世袭。
张郃的偏将军官职也高于张辽的中郎将官职,与关羽官职一样,张郃的爵位都亭侯也高于张辽的关内侯,所以从曹操的角度来说,他认为张郃投降比张辽投降重要得多。根本原因还是张郃投降带给曹操的利益比张辽投降所得利益要大得多。
张郃投降,不仅得到了张郃所属的数万军队,而且曹操还赢得了官渡之战,而张辽投降,曹操就是得到了张辽的数千军队而已,不可同日而语。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是否待遇不一样,先来看看张辽、张郃投降时曹操所封的官职:
张辽,“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张郃,“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
中郎将,主要是统领禁宫、皇室的职责,更多是护卫性质,表示的是信任程度,品秩比二千石。
偏将军,负责侧翼作战,和主将相对,品秩二千石,曹魏九品中正制后为五品官。
关羽投降曹操时,官职就是偏将军。张飞在刘备投靠曹操时官职是中郎将。马腾归顺曹操时马超得到的官职就是偏将军。黄忠在刘表时是中郎将,投降曹操时是代理裨将军。赵云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长沙四郡时官职是偏将军。赤壁之战后,周瑜从中护军升任偏将军。吕蒙擒获黄祖,升任中郎将,赤壁之战和周瑜夺取荆州,升任偏将军。
因此,偏将军相对中郎将地位高,主要原因是偏将军有领兵作战权力,中郎将更多是偏重护卫,虽然偏将军和中郎将在待遇上都是二千石俸禄。
关内侯和都亭侯谁高?
汉朝爵位有20个级别,有三个层次,最高是20级的彻侯、19级的关内侯,中间是10-18的卿,底层是1-9级的五大夫。
彻侯,又称为通侯、列侯,在东汉时细分为三等:县侯、乡侯、亭侯。
因此都亭侯是20级彻侯细分,比关内侯高一级。
张郃的偏将军、都亭侯,比起张辽的中郎将、关内侯,高出一个级别。从级别上来说,曹操比较重视张郃。
比较张辽、张郃投降时的情形
张辽是吕布兵败跟随吕布投降曹操:
“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张郃投降有两种说法:
1、袁绍不听从张郃建议,导致后方粮草被曹操所烧致使官渡之战失败,反而怪张郃说话不吉利,张郃恐惧之下投靠曹操;
2、袁绍派遣张郃、高揽率兵攻打曹操军,在后方粮草被烧后,主动投降曹操,导致袁绍军拜。
简单说,就是张郃投降曹操有两种相反情形:袁绍官渡之战摆后张郃才投降曹操、张郃投降曹操导致袁绍官渡之战失败。
如果是张郃投降曹操,导致袁绍官渡之战失败,曹操因此封张郃高官也就合情合理了。
曹操封张郃更高一级官职的原因还有张辽、张郃二人原官职不同:
张辽在吕后手下时官职是鲁相,张郃在官渡之战时是中郎将。曹操不可能在张郃投降后还担任中郎将,否则体现出重视人才呢?肯定要提升一级。
为何曹操更重视张郃但张辽功绩更高?
原因大致有:
1、张辽比张郃投降更早。袁绍官渡之战失败时,张辽已经从中郎将升任裨将军。
2、张辽有独挡一面的独断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张辽拒绝在粮草耗尽时听从曹操的撤军命令,假传曹操命令,单身入城招降昌豨。
讨伐陈兰的天柱山之战,张辽坚持进攻,因此战得以假节。
张辽七千破孙权十万军的合肥之战更是经典。
相比之下,张郃主要都是跟随曹操作战的多,难以有单独表现的机会。夏侯渊死后张郃的表现就非常好,让失去了主帅的曹魏军依然能够坚守汉中,刘备没有办法夺取汉中,保持对峙态势。
曹丕继位后,张辽官职是前将军、都亭侯,张郃官职是左将军、都乡侯,在爵位上张辽稍逊一筹,在官职上张郃稍逊一筹。
比较下蜀汉时的五虎将军: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赵云的中护军是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才被封。
曹魏五子良将在曹丕称帝后官职:前将军张辽(夷陵之战后所封)、右将军乐进(曹丕继位前被封)、左将军于禁(关羽北伐樊城前被封)、左将军张郃(曹丕即位所封)、右将军徐晃、后将军文聘。
从官职升迁而言,张辽战功并不比张郃更大,因为张郃被封都乡侯一年后张辽才被封。
只是张郃的战功没有张辽记录那么详细,可能是因为后期张郃和司马懿不和,陈寿在西晋时期不敢过于赞美张郃,只能简单一笔带过。
历史哨声
这正是曹操高明的驭将之术。
如何给后加入的人才以合适的待遇,一直是一个很讲究的问题。这方面,曹操的做法值得今人借鉴。
“起步待遇”的差别
张辽初投曹操帐下,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张郃初投曹操帐下,拜偏将军,封都亭侯。
就官职而言,偏将军比中郎将大;就爵位而言,张辽在加入曹操集团后好几年,才“定江夏诸郡,还屯临颍,封都亭侯。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内部公平
在给外来人才安排待遇时,“待遇平衡”是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你辛辛苦苦干了好多年,工资从5000涨到1万,还来不及高兴,老板从外面招来一个人,和你做一样的事情,一来就工资3万,请问你是什么感觉?
同样,乐进、于禁这些老兄弟辛辛苦苦打天下,张辽、张郃一来,就高太多,说不过去呀!
张郃比张辽晚来一年,期间曹操的官职并没有变化。
但是,曹军众将的职位发生了变化。
张辽加入时,乐进还是讨寇校尉、广昌亭侯;于禁还是平虏校尉、益寿亭侯;徐晃是稗将军、都亭侯。
相比之下,张辽的中郎将、关内侯已经是很有诚意的待遇了!
而张郃加入时,于禁、徐晃,都已经是偏将军了,张辽也已经升为稗将军了。
因此,张郃一来就做偏将军,与于禁、徐晃相当,是符合“待遇平衡”原则的。
外部竞争性
(1)、长期竞争性
通过给跳槽过来的人更高的待遇,可以增强曹操集团的吸引力。
因此,曹操对投降人才的态度是:一般人,原职留任;稀缺人才,升职任用。
这种态度给曹操集团带来了相当的吸引力。
赤壁之战前,众人劝说孙权投降,鲁肃一语道破:我们这些人投降,都可以继续当官,搞不好还能升职...
张辽、张郃这样的人才,自然是升级任用。
张辽在投曹之前,是骑都尉,跳过校尉,直接上中郎将,够意思了!
张郃在投曹之前,已经是宁国中郎将了,投到你这里,你老曹总不能还给人封个中郎将吧!
吕布自己官位小,自然连累张辽也官不大了。
(2)、短期竞争性。
一般来说,从直接竞争对手那里挖人,待遇要优厚一些。
张辽来投时,吕布已经扑街,张辽来投,是一个破产的公司的失业高管再就业,对他的任用,主要考虑的内部平衡和外部长期竞争性。
但张郃不同,张郃来时,尽管官渡之战的大局已定,但袁绍集团依然十分强大,曹操格外优待张郃,以求进一步瓦解袁绍军的人心。
动态平衡:依功、补功
依功:前面我们提到,张辽在立功后,才升为与张郃相当的昌亭侯。
可是,后来,张辽升为征东将军时,结果他荡寇将军名号的,正是张郃。
看来,尽管起点不同,但此后二人的发展轨迹,基本靠着战功来运行的。
补功:前面我们的描述中,乐进的进步十分缓慢,一度被徐晃、张辽、张郃后来居上。
在迅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适当的“倒挂”几乎难以避免:后来者比老黄牛获得更多的激励。因为,这比摆资历还是有活力得多。
可是,在206年,曹操一次补功:于禁为虎威、于进为折冲、张辽为荡寇,补上了老兄弟的功。
人言曹公善于用人。可是,一直以为来我们多在他的气度、性格上找原因。
事实上,他在各种细节上的拿捏,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与君共勉。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张辽归降曹操时,被任命为中郎将,关内侯,而张郃归顺时,则被任命为偏将军,都亭侯。无论是官位还是爵位,确实都是张郃比张辽高了许多,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两人投降对曹操的意义大不一样。
张辽归降曹操,是在吕布兵败被杀以后。此时吕布所占据的地盘大多已经被曹操平定,虽然张辽、臧霸等人领兵在外,不过已经大势已去,他们的实力有限,没有多少抵抗之力。张辽除了投降曹操外,选择余地不大。
对于曹操来说,张辽投降是好事,不投降就消灭,影响并不是太大。所以张辽投降以后的封赏也就不是特别丰厚了。
而张郃来归降时完全不一样,当时曹操虽然偷袭乌巢成功,官渡之战已经胜利在望,但是毕竟袁绍大军还没崩溃。张郃等人主动来降,对于曹操来说这有助于瓦解袁军,大大有利于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而且袁绍在河北还有相当的实力,实际上曹操后来也是花了好大功夫,最后因为袁氏兄弟内讧才得以平定。因此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仅仅是第一步而已,张郃长期在河北军中服役,熟悉河北军情,他的归降对于以后攻击河北也有极大的好处。
所以张郃归降曹操带来的好处远大于张辽,自然这个封赏也就有很大区别了。
不沉的经远
公元199年,吕布下邳兵败被俘,张辽率领所部投降了曹操,曹老板拜其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同年,曹袁官渡之战爆发,张郃、高览等由于被袁绍所猜忌,遂临阵倒戈投降了曹魏。曹老板拜张郃为偏将军,进封都亭侯。
二人加入曹营的时间大体相同,都是公元199年左右。而张辽加入曹营之前,官拜鲁相、北地太守,张郃只不过为袁绍麾下的宁国中郎将。从官职地位来说,在加入曹魏之前,张辽的官职地位远高于张郃。
但是!加入曹营之后,二人所受待遇截然相反,张辽无论在官职或者爵位上,都低出了张郃一个档次。
同为投降曹魏,为何会两般待遇呢?
第一、投降的时机把握
张辽投降曹魏,是在吕布兵败被俘之后发生的。曹操曾定下过一条军令“围而后降者不赦”。具体内容如下:
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参考,《三国志·于禁传》
张辽在曹操破吕布之后投降,难免会降低在曹老板心中的地位。
而张郃恰恰相反,张郃投降之际,是河北袁绍军一家独大,曹老板在整体实力上处于下风。张郃的投降,更像是弃暗投明的举动。
第二、二者的作用不同
张辽虽然是徐州吕布麾下将领,但他毕竟不是徐州本土,跟长期盘踞徐州一带,根深蒂固的泰山臧霸没法比。对曹操治理徐州,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张辽虽然是带兵投靠,但他的主动加入,只不过为曹营增添了一员虎将,以及兵马钱粮的小小加成。
对曹魏集团的作用非常有限。
——反观张郃!
张郃加入曹魏集团,是在官渡之战曹袁对峙期间。张郃的加入,对曹操击败袁绍作用很大。
虽然在曹操与袁绍长期对峙,疲惫不堪,军粮极度缺乏之际,是许攸的率先倒戈,改善了曹魏的颓势。
但是,乌巢的粮草被烧后,袁绍的主力大军损失不大,并没有一败涂地。袁军兵力甚至仍然优于曹操。虽然部队无粮,阵脚稍有不稳,但撤退问题不大。
直到张郃、高览等人的临阵倒戈,使得袁绍方阵脚更乱。袁绍一度无将可用,被曹军追斩,一败涂地。曹操又让张郃攻打邺城,张郃知己知彼,对击破袁绍帮助很大。
所以!无论从投降的时机,以及对曹营的作用,张郃都有绝对的优势。
爱尚文史
这个当然是张郃的武功高强了,在三国演义里面谁的武功高强就会拥有很好的待遇,尤其是在战争这个年代里,谁拥有这强大无力,那就是真正的大英雄,拥有枪杆子就有话语权,所以曹操才会对那个张郃那么尊敬。
而张辽的话是非常喜欢吕布的,对吕布是忠心耿耿,而曹操非常的讨厌吕布,要不是有别人替他求情的话,他早就把张辽杀死了。但是因为张辽非常有骨气,曹操也是非常敬佩的,所以最后选择留下了他,没有把他当做一个真正的人才去用,这个也是可惜了。
张郃是主动投降的,而张辽的话是不肯投降,曹操是有点讨厌。
当年的曹操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和其他厉害的人物相比的话的确是这样子的,但是曹操是有雄心报复的,慢慢的从乱世之中起来了,建立了一定的势力,但是这也是微不足道的,而这个时候张郃投了过来对曹操给了很大的帮助,而张郃的实力是三国武将一流的水平,曹操非常的感激,所以对他非常好,自己能够给他什么就给他什么。
所以张郃在曹操这边当了很大的官,职位也是非常高的,都能够和曹操那些亲属相比了,就比如曹洪这些人的话,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张辽就不一样,当时他是曹操最讨厌的人吕布手下,而且对吕布是忠心耿耿,这个让曹操非常的气愤,但是也没有办法,那就只能够打败吕布,最后把他捉住了。
当时曹操直接将吕布杀死了,因为吕布是一个出尔反尔的小人,但是没想到吕布手底下居然有这么忠诚的人,曹操本来是想要杀死他的,但是刘备为他求情,最后只能够选择放弃了,他没把张辽当做一回事,只是收留一个人而已,后来张辽有了一定成就,这都是他自己做好的。
张郃适合当统帅,张辽适合当将军
我们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张郃总是率领着一群大军去攻打蜀国,而且很多次都和张飞打。虽然是被打败了,但是曹操还是对张郃非常的好,总是给他一定的帮助,虽然很多人觉得他不行,但是在历史上他还是非常厉害的,能够带一支军队说明他还是具有很大的才能,只不过蜀国是太厉害了。
而张辽的话,他带的军队不多,可是他带着一群人就够了,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曾经都打败了孙权,这个也可以知道他适合当一个将军,要是换了很多人的话,这是坚持不了的。
你们认为这两个人他们的武功谁更厉害一点呢?欢迎评论。
史研
张辽,199年,在徐州降曹。
张郃,200年,在官渡降曹。
张辽降曹时,“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三国志》
张郃降曹时,“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三国志》
虽然看上去,张郃受封的官职爵位比张辽要高,但是需要清楚一点,那就是张辽降曹的时候,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曹操甚至连汉朝的一州之地都没能占据。而官渡之战时,曹操已经稳定了徐州,乃至跨河夺了河内,自身的势力也强大了不少,已经有了一统北方的气象。所谓水涨船高,对于将士的封赏自然也就高了起来。
张辽和张郃投降时得到的待遇不同,实不过是随着曹操势力的变化,此一时彼一时罢了。
张辽与张郃降曹时的官爵浅析
先说张辽。
中郎将,在汉朝时,将军、中郎将、校尉是武官的主要级别。但是只有打仗的时候,领兵者才挂上将军衔,所以平日里,中郎将已经是武将所获得的最高官职了。
但是到了东汉时期,黄巾起义这么一闹,仗是没完没了地打,于是将军就如同雨后春笋般愈来愈多,在官职规定中就低于将军的中郎将的地位一下子就尴尬起来,从和平时期顶格的武将官职变成了中级军官。
关内侯,始创于老秦,为了鼓励士兵奋勇作战,设立了二十等军功爵,汉朝也延续了这个爵位制度。关内侯是第十九级,仅次于彻侯,也就是列侯。
再说张郃。
偏将军,其意思是作为将军的助手,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这个军职。偏将军虽在将军之下,但是位肯定是高于中郎将。
都亭侯,更是二十等爵中的第二十级,属于彻侯了,是彻侯中的第三等,亭侯之上是乡侯,再之上就是顶尖的县侯了。
张郃的亭侯是有食邑的,而张辽的关内侯则没有。
至于都亭侯,意思是张郃的食邑是在都城之中。当然这个食邑已经与周朝时不同,只是能够享受赋税而无实际统治权。
两相比较,张郃的封赏自然是高过了张辽。
但是不代表曹操对张辽不重视,只是那时候还是地域军阀的他,对于队伍中的新人,能拿出手的官职爵位也就这样了。
张辽所受封赏的官职爵位浅析
(并州人张辽 虽属吕布 却有自己的班底和独立性)
中郎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武将官职。西汉时期的中郎将可是负责掌管皇帝侍卫的,可谓是亲近之臣。比如曹操的儿子曹丕,帮着辅助处理政事的时候,就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
当然这是后话,那么与张辽同为中郎将的又有哪些人呢?
周瑜:建威中郎将。
诸葛亮:军师中郎将。
而且这两位担任这个官职,都是刚刚加入到孙刘阵营之中。
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三国志》先主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由此可见,极受器重的新晋之人才能被任命为中郎将。
乐进,从曹操起兵就跟着他,“五子良将”之一,199年的时候,才被封赏为讨寇校尉(杂号校尉,不能与汉朝定制的典军校尉等相提并论)。
于禁,“五子良将”之一,刚成为曹操手下的时候,仅被认命为“军司马”。
有了对比,才知道,曹操实则很重视张辽。
重视张辽的原因,一则是年仅三十岁的张辽确实能征惯战,曹操手下信任度排名第一的夏侯惇都败在他手。
二则是,张辽并不是吕布的手下,而是汉臣。他本来是受何进之名出去募兵,结果一回洛阳,董卓把何进杀了,于是就成了董卓的手下。吕布杀了董卓之后,张辽并没有和西凉人一样叛逃而是加入了汉军,被任命为北地太守。
张辽之所以跟着吕布,是因为他们都是并州人。吕布武装集团的中坚力量就是并州人,张辽与吕布仅仅是上下级关系,有着自己的人马和独立性。曹操得张辽并重用他,就能很容易地掌握吕布先前的部下。
从封赏看曹操对张郃的重视程度
(张郃反了袁绍之后 袁军中就再无有名大将)
张郃在官渡之战最后的关键时刻领一军来投,使得袁绍阵营备受打击,一下子就做了鸟兽散,这是很大的一份功劳了,可是竟然连将军号都没给一个,偏将军,是不是曹操不重视他呢?
当然不是。偏将军也是这时候的曹操能给予新人的最好封赏了。
先看看曹操任命过的偏将军。
关羽:“曹公东征,先主(刘备)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三国志》马超在其父马腾入朝廷为官后,所得封赏和张郃是一模一样。
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三国志》徐晃,与张郃“五子良将”之一,197年就投靠了曹操,直到官渡之战,才被封为偏将军。
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三国志》曹操所任命的偏将军都是世间留名的一时良将,可见曹操对张郃军事能力的认可。
而封侯上,更能看出曹操对张郃的笼络之意。当然,曹操的目的也在于日后攻略河北,能够让那些河北武将可以少做抵抗。
关羽在杀了颜良后,被封“汉寿亭侯”,曹操的拉拢之意就很明显了。
马超,因为要留着他带着马腾的部下镇守西凉,所以这个都亭侯必须得封。
但是其余人想要食邑封侯实则很难。
比如曹仁,曹操族弟,屡立战功,但是直到205年平定河北之后才成了食邑封侯。
录仁前后功,封都亭侯。《三国志》由此可见,曹操对于张郃的能力自是十分看重。而后张郃也用自己的实力证实了曹操的眼光。
结论 虽然一步在前步步领先 但熬得久就没什么差距了
虽则看起来降曹后的初次封赏,是张郃比张辽高一些,但是战乱之世,当兵打仗立功升官是很快的。
在张郃还没有降曹之前,张辽就升官了,200年一跃成为了将军。
率军救援白马,在关羽斩颜良后,张辽又“数有战功,迁裨将军”《三国志》
202年又成为杂号将军。
从讨袁谭、袁尚於黎阳,有功,行中坚将军。
206年,张辽因功成为四平将军之下杂号将军中的顶级将军。
“从攻袁谭,谭破,别将徇海滨,破辽东贼柳毅等。还邺,太祖自出迎辽,引共载,以辽为荡寇将军。”随即又转战荆州,终于成了有食邑的彻侯。
“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还屯临颍,封都亭侯。”而这一段时间内,张郃的官爵并无变化。
297年,曹操远征乌桓,在白狼山以万余精骑大破乌桓和袁尚联军,临阵指挥者就是张辽,“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此次远征,张郃也在其中,终于是成为了杂号将军。
“从讨柳城,与张辽俱为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三国志》之后,张辽主要对阵江东孙吴,而张郃则是对阵蜀汉。
(威震逍遥津的张辽雕像)
不过要说有交集,应该是在315年。
“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辽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锋陷阵,大破之。” “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就是说,张辽从杂号将军升格为了四征将军,成为可以独镇一方的军事指挥官
而在这一年,
“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近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也就是张辽成为征东将军后,空下来的荡寇将军职给了张郃。
可见虽然前后只是差了一年,但在天下战乱不休之时,慢上一步就可能步步落后。不过三国毕竟一打几十年,前期的那些差距到了后期,大家资格都够老了,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220年曹丕代汉自立,张辽为前将军、晋阳侯。
张郃为左将军,鄚侯。二人同为大将军之下的四将军。
至于前将军与左将军哪一个大,这个问题一直颇多争议。但是,张辽却是死于张郃之前。不过张辽是病死于曹丕朝,而张郃是战死于曹叡朝。
史风物语
张辽和张郃虽然都是降将,但是他们两个人被招降时环境不同、意义不同所以待遇也是不同。
张辽
招降张辽时,吕布已经大败而且已经被曹操杀了。曹操听刘备、关羽的保举,细想以后才想招募这个人。
事件起因,袁绍差人传信曹操,说要攻打公孙瓒,要借兵借粮。曹操起疑怕是袁绍趁机攻打许都,郭嘉对袁绍意图详细的解释给曹操,袁绍意思是他要攻打公孙瓒,防止曹操在后方偷袭袁绍,造成公孙瓒、曹操联手攻打袁绍的危局。并且以曹操现在的实力联合公孙瓒夹击袁绍胜算和意义都不大。所以郭嘉建议曹操支持袁绍,趁此机会攻打徐州除掉吕布。郭嘉曰:“徐州吕布,实心腹大患。今绍北征公孙瓒,我当乘其远出,先取吕布,扫除东南,然后图绍,乃为上计(摘自《三国演义》。)”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荀彧一旁出策:“可先使人约刘备,待其回报,方可动兵。(摘自《三国演义》)。”曹操差人送信给刘备,约刘备一起攻打吕布。刘备同意曹操的计划,回信给曹操,结果回信被陈宫截获,告诉了吕布。吕布当即出兵攻打刘备驻守的小沛,刘备兵力不足,星夜差简雍去曹操处求援。曹操知道后命夏侯惇为先锋率领五万大军先行救援刘备。曹操大军到达后,久战不下。郭嘉献计,吕布有勇无谋,不必硬碰硬。围困吕布在城内是军士将领毫无战意后城可破。围困吕布三个月后,吕布部下反叛讲吕布绑了,开城投降。吕布手下一干文臣武将均被俘。白门楼上,曹操听刘备、关羽保举招降张辽。曹操只听说张辽能力强,并不曾见过,只想招降这个人留下备用,所以给的待遇相对差些。
张郃
招降张郃时,官渡之战正在进行中。张郃因被郭图陷害所以率部投奔曹操。张郃的投奔举动不仅灭了袁绍军的锐气,也增长了曹操军的士气。曹操想更多袁绍的将领来投,所以当然要厚赏张郃,待遇自然要高于当时的张辽。官渡之战,袁绍平定公孙瓒后欲图曹操。命陈琳写一篇曹操的罪状,讨伐时好师出有名。此时袁绍兵强马壮,讨伐曹操就是以众克寡,以强攻弱的状态。这让袁绍感觉战争毫无压力,也没把曹操放在眼里,再加上袁绍好谋无断的性格,使得张郃谏言袁绍说:“曹操兵少,粮食也不充足,只要守住乌巢粮草重地,缓而图之,曹操必败。”袁绍未采纳张郃的建议。曹操也成功的偷袭了袁绍军的粮草重地乌巢,焚毁粮草,使得袁绍军军心大乱。袁绍得之乌巢被袭,后悔不已。加上郭图将此次失败原因归到张郃救援不利。张郃走投无路只能联合高览,投奔曹操大营。曹操偷袭乌巢成功士气正高时,又有敌军大将来投,无异于锦上添花。曹操接受张郃投降,会让袁绍军士气大跌;厚赏张郃则会给了更多的袁绍部将来投的念头。所以张郃所得到的待遇比张辽时期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