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聖”杜甫,宋“詞聖”蘇軾,漢“賦聖”何許人也?

唐詩者,創作於唐朝之詩也。唐詩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之傳統,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五、七言古詩,且發展為敘事言情之長篇鉅製;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之運用,且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之近體詩,近體詩之創造與成熟,乃唐代詩歌發展史上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之音節和諧、文字精煉之藝術特色,推至前所未有之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之形式,至今亦特別為世人所喜聞樂見。

唐“詩聖”杜甫,宋“詞聖”蘇軾,漢“賦聖”何許人也?

唐詩為中華文化寶庫一顆璀璨明珠,系中華民族珍貴文化遺產之一,亦對世界許多民族與國家之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對後人研究唐代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皆有重要參考價值。

唐“詩聖”杜甫,宋“詞聖”蘇軾,漢“賦聖”何許人也?

繁榮之唐朝曾湧現出大批優秀詩歌大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杜甫作品集詩歌之大成,以格律謹嚴著稱,千錘百煉,語不驚人死不休,其詩歌猶如一幅幅歷史畫卷,被稱為“詩史”,杜甫其人則被成為“詩聖”。

唐“詩聖”杜甫,宋“詞聖”蘇軾,漢“賦聖”何許人也?

宋朝文學最大成就即“宋詞”,蘇軾乃宋代文學最高成就之代表,且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皆取得了卓絕成就。其詞開豪放一派,清新豪健,獨具風格,被後人譽為“詞聖”。

唐“詩聖”杜甫,宋“詞聖”蘇軾,漢“賦聖”何許人也?

兩漢最重要文學樣式為賦,漢朝“賦聖”者,乃司馬相如也。原名司馬長卿,因仰慕戰國名相藺相如而改名。成都人,年少時喜歡讀書練劍,常有不遇知音之嘆。

梁孝王劉武來朝時,司馬相如得以結交鄒陽、枚乘、莊忌等辭賦大家,且在梁地與之共事,併為梁王寫下名揚天下的《子虛賦》。

唐“詩聖”杜甫,宋“詞聖”蘇軾,漢“賦聖”何許人也?

景帝去世之後,漢武帝劉徹即位。劉徹看到《子虛賦》異常喜歡,以為為古人之作,嘆息不能與作者同一時代。當得知系當時文士司馬相如所作時,驚喜之下即召進京。司馬相如遂又向武帝呈作《上林賦》一篇,該賦內容與《子虛賦》上下銜接,內容更有文采,以“子虛”“烏有先生”等為假託人物,以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帝王奢侈為主旨,歌頌了統一大國無可比擬之形象,開創了漢代大賦的基本主題。

唐“詩聖”杜甫,宋“詞聖”蘇軾,漢“賦聖”何許人也?

《漢書·藝文志》錄有“司馬十九篇”,現存《子虛賦》、 《天子游獵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秦二世賦》六篇,另有《梨賦》、《魚葅賦》、《梓山賦》三篇僅存篇名。《隋書·經籍志》有《司馬相如集》 一卷,已 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司馬文園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司馬相如還掌握了辭賦創作的審美規律,已經比較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辭賦創作主張。從美學領域,對其辭賦美學思想進行了闡釋,呈現出了斑斕多姿之藝術風貌,藝術魅力經久不息。

唐“詩聖”杜甫,宋“詞聖”蘇軾,漢“賦聖”何許人也?

《子虛賦》、《上林賦》、《司馬相如上書諫獵》、《長門賦》,《鳳求凰》皆系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之古琴曲,演義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之愛情故事,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象徵著男女主人公理想之非凡,旨趣之高尚,知音之默契等豐富意蘊,且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深摯纏綿,融楚辭騷體之旖旎綿邈與漢代民歌之清新明快於一爐。

司馬相如乃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代表,被班固、劉勰稱為“辭宗”,被林文軒、王應麟、王世貞等學者稱為“賦聖”。揚雄欣賞其賦作,讚歎曰:“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其神化所至邪!”魯迅亦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