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不在现场,人民表示十分想念


查理·芒格不在现场,人民表示十分想念

“芒格很好,他明年会回来的”,在今早4:30的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开场,巴菲特向观众们解释了芒格的缺席。尽管如此,还是让人对这位96岁高龄的长者产生些许担忧。


回顾2020年前4个月,新冠疫情、美股熔断、全球经济走势不明,在这个黑天鹅频发的关键时刻,我们无比想要聆听,来自芒格这位智者的声音。

一、芒格之所以成为芒格

在芒格的一生中,1959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35岁的芒格结识了29岁的巴菲特,随后两人共事超过50年,配合相得益彰,成为投资界的一段佳话。

很多人在25岁的时候,心就已经死了。但对芒格而言,35岁,人生才刚刚开始。此前,芒格陆续遭受妻子离婚、孩子夭折等巨大挫折,也正是因为屡次受挫,芒格逐渐坚定其逆向思维。

“每一次不幸都是良好表现的机会,每一次不幸都是学东西的机会,你的任务就是不要在自怜中湮没,而是以建设性的方式充分利用可怕的打击。”他说。

1986年,芒格在哈佛学校的演讲中提到如何过上痛苦失败的人生,他给的坏生活处方包括:

1.要反复无常,不要虔诚地你正在做的事情;2.尽可能从自身的经验获得知识,别从其他人的成功或失败吸取经验;3.在人生经历第一、第二次失败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4.远离让自己上瘾和兴奋的化学物质。

尽管芒格说自己并不知道该如何走向成功,但他的所作所为,却为大家提供一个成功者的样板。

首先是对阅读和学习的爱好。“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我的孩子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无论在哪里,芒格都能读得下去书。

他是一个传记书迷,在他看来,想要让人们认识有用的伟大概念,最好是将这些概念和提出它们的伟人的生活和个性联系起来,比如,你能和亚当·斯密交朋友,经济学肯定学得好。

除了嗜书之外,芒格的自律也令人印象深刻。《穷芒格宝典》一书的译者李录说自己第一次跟芒格一起吃早餐的时候,芒格已经在那里看报纸了。后两次,他分别提前15分钟、30分钟,仍然看到芒格坐在那里看报纸。

最后一次,他提前一个小时,终于见到芒格在离约会还有45分钟的时候,拿着报纸悠悠地走过来。

在工作和生活中,芒格也非常认真和勤奋。早期,他与合伙人合资成立一家建筑设计施工公司,并达成协议:如果没有完成对客户的承诺,那就要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工作7天,直到完成为止;而在网球双打比赛中,他会无休止地练习网前截击——这项技艺是取胜的关键。

“如果你想得到一样东西,首先要让自己配得上它”,芒格本人所作所为,也是这句话的最好印证。

二、芒格的投资理念

《穷芒格宝典》中有一张照片,芒格在明尼苏达州卡斯湖,成功钓到大鱼。这一场景在他随后的岁月里也无数次重复:不断找到被低估的公司,然后大赚一笔。

“当好项目出现时,我们必须能够认出来,因为好项目并不会经常出现。要把钱集中投在少数几个项目上,耐心等待一记好球。”集中投资,是伯克希尔典型的投资风格,也是芒格个人一直以来非常坚持的投资理念。

他将股票市场投资比喻为赌马中的彩池投票系统,认为股票市场和赌马系统一样,大部分时间是正确定价的,但偶尔好的公司会被定出不合理的低价,而人们需要做的,就是大部分时候按兵不动,在优秀公司被定错价格时,重重下注。

那么如何判断出真正优秀的公司呢?秘诀就在于多元思维模型。

用芒格自己的话说是,“在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的人眼中,世界就像是一根钉子。”在他看来,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若要理解这样的系统,就必须熟练地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式,比如历史、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等。

正如约翰·缪尔谈到自然界万物相互联系的现象时所说:“如果我们试图理解一样看似独立存在的东西,我们将会发现它和宇宙间的其他一切都有联系。”

而在具体评估一只股票的价值时,芒格认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人们评估小麦的方法,在使用者看来,小麦有多少实际的使用价值;第二种是人们评估伦勃朗等艺术家的价值的方法,从某种程度来说,伦勃朗们被认为价值很高,是因为他们的价值在一路上涨。

金融街资本许峻铭解释道,“小麦的评估方式是使用价值,艺术品的评估方式是交易价值。以瑞幸咖啡为例,尽管它有大量的交易价值,但是缺少使用价值。如果大家用双轨理论去判断瑞幸的股票,就能完美避开这个雷。”

纵观芒格的投资生涯。除了以上理念之外,走正道,拥有强烈的道德感,也是不得不提的关于芒格的特征。曾有一个合伙人想把自己持股的公司卖给芒格,报价较低,芒格最后却以一个更高的价格买过来,因为他认为这公司就应该值这么多,他不想占朋友的便宜。

正是这种强烈的道德感,让芒格在长期的投资生涯中,赢得了家人、朋友、包括合作伙伴的信任。


三、投资人在芒格那里学到什么

“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这句话在我坚持长期写作和参与vc marketing的工作过程中很受用,因为一个人的写作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人类的一切思考和实践都是通过写作和模仿得来的。不相信不爱看书的人会善于思考和提炼。在工作和阅读之中学习,找到自己不断上升的方式,在进取的过程中仍然可以一直牢记自己,而非重复自己。

投资行业是极佳的终身学习的事业,不同的行业可以让自己深入了解,和不同领域的创业者们交流,也可以学习最超前的知识,让人时刻保持充实。

——Susan,远瞻资本


对于一个接受过基础金融学训练的学生来说,《穷芒格宝典》的观点很让人震撼,本书前半部分核心观点就是两句话,“什么是价值投资?如何进行价值投资?”第一次知道了投资这件事还可以从公司内在的价值出发,而非市盈率、公司盈利预期、自由现金流等。

不过话说回来,心灵鸡汤告诉你鸡汤好喝,却忘记给你勺子。对于普通人来说《穷芒格宝典》虽然核心思想让人深受启发,但在实操层面有些偏心灵鸡汤了。芒格和所有的天才一样,发表关于“价值投资、跨学科分析”演讲的时候,或许在想:只要掌握我的思想,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自己悟。

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从投资工作的普通人来说,不应该直接去看投资大佬的投资思想,而是先培养文献信息检索等基础能力。

——许之怿,辅正创投


《穷芒格宝典》的书很好,但是有一个缺点:没有告诉你风控。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最大的区别是,一级市场永远都不是有自有资金,资金是来自于客户、政府配资,换句话说资金本身是有成本的。如果不懂得止损的概念,窟窿会越补越大,你亏损10%,有可能需要盈利15%才能挣回来。

就拿今年3月,巴菲特割肉航空股来说,直接亏损近50%。这说明两点:一是说明伯克希尔本身是有一套风控体系的,但是芒格没有说出来;二是哪怕一个企业、公司再有价值,买入的时机无法确定,仍有可能亏损,问题就是什么时候退出。

因此,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风控是他们最要思考的问题,在赢之前,首先是不输。

——余海龙,动平衡资本


“你不要做能力边界之外的事情。”因为看不懂,伯克希尔就没有投资亚马逊,即便后者是一家超级挣钱的公司。

过去十来年,VC界一直有各种各样的风口,所谓“风口来了,猪都能飞上去”。然而,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从O2O、到AI…… 作为投资人,如果你不懂某个行业,就不要去投,哪怕项目表面看起来很牛。

我看项目的时间一般长达1~2年,有时候可能都把企业看烦了,这个过程中也会错过很多项目,但始终还是坚持自己的观念。——投资是一个很需要自律的事情,定下的规矩,就不要去打破了。

生活也是如此,我知道自己赌性很高、贪玩,所以从来不玩魔兽、王者荣耀,因为肯定会上瘾。在生活上如果知道自己的短板,不去碰它就好。

——许峻铭,北京金融街资本


做投资最重要的几点是独立思考,坚持学习,和长线思维。首先这几点的相通性在于要剥离情绪和具有耐心。绝大多数人做投资都缺乏这两点,急功近利的急躁和自我怀疑最终会让很多人失明,最终陷入在逐流投机的旋涡中去赌运气。独立思考十分重要,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形成习惯,包括在日常生活。比如看私人医生,和芒格一样,我会向更专业的人请教所有的问题,但最终自己去做判断。坚持学习和不断改进自己的观念是一个投资人必须要做的事情,很多人三十多岁就再也不改变和迭代了,而你要知道那才是你认知的开始。最后是长线思维。投资价值的经济、商业和市场原理,往往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验证。不要受到你旁边人说他投资一支股票赚了钱的蛊惑,他亏的另外九次并没有告诉你;也不要在意旁边的人指责你看错了某一个事情,绝大多数人都是用眼前定英雄。放弃短期的幸福感,远离投机情绪,相信时间,做长线的价值判断者。

——星瀚资本 杨歌


我2016年第一次读《穷芒格宝典》,当时感觉难懂,只是通读一遍,没有读一些配套的资料和书籍,收获不是很大。

2019年4月和2019年11月,我又把《穷芒格宝典》认真读了两遍,结合这些年的投资实践,结合自己和周围人的境遇,结合阅读一些相关书籍,每次读都有更深的体会;另外在投资和生活中有困惑时,翻看《穷芒格宝典》也会让内心更加平和。

我认为投资是一项决策的工作,决策比执行对人的素质要求高很多,普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执行而非决策。

另外,如果人们想要在投资中取得成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客观理性的决策是长期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想要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客观理性的决策,就从学习查理·芒格开始吧。

——李长江,信诺资本


我佩服芒格两点,一是他对一件事的专注,能够一辈子,几十年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另外,他和巴菲特的友谊。两人在一起共事了50多年,关系一点没变。现实世界中,很少人能做到这点。相比之下,芒格和巴菲特是合伙人中的榜样。

2020年黑天鹅事件频发。我觉得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坚持芒格告诉我们的真理:不要触碰自己不懂的东西。比如,中行原油宝事件,如果用户能够对期货的风险有一定的认识,不去做自己承受风险之外的东西,就不会踩中这种雷区。

在读书方面,我跟芒格类似的一点是,我也喜欢读传记,看别人的人生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会很有启发。最近,老虎证券会组织一起去读亚马逊创业史,希望能够带着月光宝盒去看看别人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巫天华,老虎证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