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載生涯迷茫,3層認知破局!

職業生涯·百日營問答3

20載生涯迷茫,3層認知破局!


宇婷:我是一名大三學生,我對未來的工作很迷茫不知道將來要幹啥,別人問自己喜歡從事什麼職業我都不知道,無法回答。愛好倒是有,尤克里裡笛子烹飪都很喜歡。我該怎麼找到我擅長的職業呀~

延申問題:我們要如何發現自己喜歡的事?自己喜歡的事可以作為職業嗎?

20載生涯迷茫,3層認知破局!


我去大學講座的時候,會遇到很多一臉懵逼的大學生。他們或聽從父母的意見,或聽從某個權威親戚的意見,選了一個未來很好就業的專業,混著日子,等待畢業之後隨波逐流的走上工作崗位。

當我問他們:

“有想過自己喜歡什麼?

“擅長什麼?”

“適合什麼?”

他們會展現出二臉懵逼的模樣。

“懵逼”顯示他們從未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20載生涯迷茫,3層認知破局!


這種感覺就像包辦婚姻。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

與一個從未見面的對象結婚。

從一個人踏上工作崗位的20多歲算起,

到退休的60多歲,

你要工作40多年。

包辦婚姻一走就是40多年,你受得了嗎?

《人民日報》曾對60多歲的老人做過一個調查:“這輩子你最後悔的事是什麼?”

90%的人回答:

“選擇了一個錯誤的職業,荒廢了青春!”

20載生涯迷茫,3層認知破局!


宇婷在20多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

你至少不會浪費餘下40年的人生。

宇婷的問題不是一個個例,

是一個普適性問題。

非常感謝宇婷的提問。

我想從三個層次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會迷茫?

有哪些解決的方法?

怎樣落地實施?

1

為什麼會迷茫?

歸根到底,和我們的教育環境有關。

我們始終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成長。

應試教育最大的弊端是忽略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

生命教育告訴我們:

我是誰?

生涯教育告訴我們:

我應該做什麼事?

讓我們來看看發達國家的教育做了什麼?

發達國家從小學階段,引入“生涯教育”

分兩個板塊:

自我探索和外在探索。

自我探索是搞清楚“我是誰?”

外在探索是搞清楚“世界需要什麼?”

當你搞清楚這兩個問題,才可能把自己嵌入到世界,同時滿足世界的需求和你的需求。

20載生涯迷茫,3層認知破局!


所以,大學生“懵逼”的原因就在於生涯教育的缺失!

2

有哪些解決的方法?

很簡單,參考發達國家上過的課,把你的課補上。

你需要補兩個課:自我探索世界探索

我經常用一個比喻來形容生涯規劃。

人生是一場不帶地圖的旅行。

你需要帶3個東西上路:自我觀世界觀

健康的身心

20載生涯迷茫,3層認知破局!


自我觀是你上路的指南針,

它包括:人格、興趣、價值觀和能力。

人格,是你要了解自己穩定的狀態。

例如,外向的人適合銷售,內向的人適合科研。

興趣,是你的熱愛,源源不斷的發動機。

但光有發動機不夠,你還需要能力把它做好。

價值觀,是你看重的東西。

例如,成就動機強的人會創業,成就動機弱的人會平衡生活。

帶上指南針,你才知道大概的方向,不會被擁擠的人潮裹挾,過著隨波逐流的人生。

20載生涯迷茫,3層認知破局!


世界觀是你的眼睛,它是你看待世界的格局。

舉個例子,你踏上人生的旅程,看到東邊有一條河,你不會游泳,於是放棄掉;你看到西邊有條大路,走的人非常多,於是你往西邊走了。但你眼角瞅見有人往東邊走,他在學游泳。你可能會嘲笑他“蠢得很”。但當你走到一半的時候,你聽說當初游泳那人,游到對岸發現了一片桃樹林,結很多桃子。於是人群開始瘋狂折回,大家都想遊過河去摘桃子。但第一個到的,已經把樹林承包了,後面的人只能給他打工。

這就是馬雲的故事。

20載生涯迷茫,3層認知破局!


馬雲20多歲的時候,

走在一條康莊大道上,做英語老師。

做英語老師的人很多,

這條路可見、清晰且熱鬧。

某個契機,

馬雲在美國遊學時,看到了ebay。

他萌生一個想法:

中國早晚也會像美國,依靠電子商務。

他想創立中國的ebay。

回國後,他投入了這個瘋狂的想法中。

90年代互聯網泡沫破滅,馬雲曾一度破產。

但他依然堅持,創立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也不賺錢,

頂著投資人巨大的壓力。

直到淘寶上市,馬雲才扭虧為盈。

20載生涯迷茫,3層認知破局!


到現在,阿里已經是互聯網商務的巨頭。

馬雲就是百折不撓遊河的第一人。

他為什麼如此堅持?

除了企業家的秉性和天賦,

還和他的格局相關。

普通人是踩在地上看路的,

他具有飛到天上看路的能力。

健康的身心就是你的肌肉。

你擁有再漂亮的指南針,再高遠的眼光,但如果肌肉萎縮,你也是一步也走不了的。在接待個案的過程中,我發現給了指南針和眼光,就能輕鬆上路的人,都是身心健康的人。但部分來訪者,由於內在比較深刻的創傷、糾纏、不良的身心模式,是沒有辦法立即上路的。在生涯諮詢之前需要進行心理諮詢,調整到身心合一且健康的狀態。

20載生涯迷茫,3層認知破局!


所以,找到喜歡的職業,你需要”指南針-自我觀“”眼光-世界觀“以及”肌肉-健康的身心“。

3

怎樣落地實施?

缺失了接近20年的功課,要補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最高效,最經濟的方法就是找一個生涯諮詢師,用3-6次的諮詢,解決一個主題式問題。生涯諮詢師接受的培訓就是向內探索和向外探索的技術。運用這些技術,量身定製的為案主提供未來3-5年的規劃和行動方案。

例如,宇婷想知道大學畢業3年內的規劃和行動方案,生涯諮詢師會幫助她認識自己,以及結合她的專業,幫助她認識世界。在規劃的同時,宇婷還學習到自我探索和外在探索的方法。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探索的方法可以受用終身。

20載生涯迷茫,3層認知破局!


第二個方法是教練式課程。

教練式課程不同於學校課程。最大的不同在於學生付出的努力至少要和老師相當。教練式課程以一個落地的目標為終點,學生用老師教授的方法,朝目標前進。

第三個方法是不推薦的,

是系統學習生涯規劃。

為什麼不推薦呢?

因為你想解決的問題,只不過是生涯問題浩瀚宇宙中的九牛一毛,為了這九牛一毛,你犯得著去學習浩瀚宇宙嗎?!

很多人學習心理諮詢和生涯諮詢的初衷,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想著順便考個證。就造成了100個人考證,真正從業的只有5個人的尷尬局面。

關鍵是剩下的95個還沒有解決自己的問題!

所以,怎樣規劃生涯?

最高效的方法是生涯諮詢,其次是教練式課程。

20載生涯迷茫,3層認知破局!


宇婷的問題不是她一個人的問題,

是普適性的問題。

原因在於教育體制缺乏生涯教育

解決的方法是補充向內探索和向外探索的技能

最高效的方案是生涯諮詢

其次是教練式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