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更愛《後浪》

這是B站繼今年跨年晚會後的又一次大範圍出圈。

“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與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與鼓勵。”

在5月3日晚間,B站推出五四青年節演講《後浪》,演講人為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聲情並茂的演講,再配上富有感染力的BGM,獲得了用戶高度的認同,有彈幕評論,“這文案2020年第一了”、“把我說哭了”,截至目前,視頻已在B站上獲得超300萬的播放量。

視頻一出,不僅在B站官網上引起熱議,甚至霸屏了朋友圈,並獲得了大量自發評論與點贊。

中年人更愛《後浪》

與跨年晚會不同的是,晚會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在於精緻的現場與演出,而這一次的演講,從評論與轉發語來看,人們則更多是被文案本身被打動,主要的關鍵詞也離不開幾點:激情、奮鬥、燃等。但是兩者的共通之處在於精準把握住了受眾的心理情緒。

這條演講視頻顯然重點是為中年人準備的。走心的同時又不刻意煽情,正能量又不俗套,實際上也讓“前浪”以過來人的姿態獲得了某種程度上的優越感。

從轉發語來看,一部分人是被文案的勵志性所打動,對演講中所指向的“後浪”群體產生自我代入,表示自己雖然是前浪,但依然有著後浪的奮鬥精神與年輕狀態。其次,也有不少人將自己代入進何冰的角色,借演講者之口,表達對後輩的鼓勵與期待,“看著你們”,不同於傳統前輩高高在上的說教姿態,而是對後輩進行讚美與鼓勵。

中年人更愛《後浪》

而對於B站的主流Z世代用戶而言,演講同樣加強了他們自我的身份認同,體會到群體的成就感與歸屬感,有網友評論,“有種自己的世界被主流逐漸認同的感覺。”

也有一些的質疑聲音,集中指向在看完演講“令人尷尬”,這是一碗“毒雞湯”等等。但是單從實際效果來看,這次策劃的KPI無疑是大幅超標完成的。

總的來看,這次獻給新一代的演講,通過奮鬥、正能量等普世性價值觀的傳遞,成功俘獲不同圈層的人心。也讓B站在出圈獲得主流話語權認同的道路上又大大前進了一步。

B站的演講,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吸引B站傳統用戶之外的目光。來告訴他們,如今的B站都有什麼。

文案當中較為典型的一句是,“你們正在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

中年人更愛《後浪》

與其相對應的,是視頻中出現的多個B站知名UP主,比如老師好我是何同學、李子柒、十言shiyan等,利用自己的創意、技能專長或知識儲備,在科技、國風、美食、社科人文等多個領域提供優質內容。

在五一期間,B站官方還推出#2020腦洞節#活動,鼓勵UP主上傳腦洞視頻,比如up主“雁鴻Aimee”上傳了國潮等創意視頻、“翔翔大作戰”上傳夢境劇情視頻,將傳統枯燥乏味的內容,以年輕化、趣味性的形式向受眾推出,在潛移默化中也塑造了用戶的審美、價值觀。

中年人更愛《後浪》

眾所周知,學習已經作為B站的重要標籤。由於覆蓋領域廣泛,平臺內容更具有破圈層的觀看價值,從用戶方面來看,不僅是年輕人喜歡B站,也有很多中年人對B站充滿好感,這次被中年人刷屏的演講就是一種信號。

B站上的創作者,除了過往的UP主,近年來B站還獲得諸多老藝術家、深度知識型創作者、明星、主播、以及央視等官方媒體入駐,這些UP主共同推出的內容覆蓋多元領域,進一步豐富B站的內容生態,吸引更多圈層群體關注。這是B站進一步提升用戶數量天花板的必經之路。

另外我們注意到,在B站,代際互動的玩法已經成為常規操作。

此前在中國華服日、世界讀書日等節日上,B站接連推出相關活動,平臺作為橋樑,邀請垂直領域的代表性人物,如華服日的李玉剛等嘉賓,讀書日上的紀連海、石斑瑜等嘉賓,再通過彈幕形式,與平臺主流的青年群體加以聯繫,創造出老中青三代的隔空互動場面。

除此之外,B站還多次舉辦代際KOL直接對話活動,如最近在“青春上海”的直播活動中,張文宏與老番茄、金承志的對話,促使更多的60後、70後開始關注年輕化內容,瞭解年輕人的喜好,也引發更多95後、00後對社會、商業等深度知識文化內容的關注,主動承擔起社會公民的角色與責任,代際之間的壁壘正在不斷消融。

中年人更愛《後浪》

在B站上,年輕群體對知識的開放與吸取態度,共同促成了B站獨有的學習調性,進一步從源頭上帶動了站內氛圍的整體提升,形成良性循環,這也是B站獨有的牌面。

整體來看,早已脫離二次元標籤的B站,正在憑藉不斷出圈的多元化優質內容,在互聯網世界的話語權和被關注度急速提高。正如視頻最後打出的字幕,她在向真正掌管這個世界的中老年人猛烈地發送一個信息:在B站,才能更好地讀懂當下的年輕人。

中年人更愛《後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