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戰“疫”成果轉化成發展新動能


中國發展觀察卷首 | 將戰“疫”成果轉化成發展新動能


網絡圖片

4月8日,武漢“解封”了。歷經76天的苦痛與煎熬、感受人間的溫暖和大愛,這座英雄的城市偕英雄的人民回來了。以此為標誌,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全國抗疫戰爭取得了重大階段性勝利。中國經驗、中國方案的有效性在這次戰“疫”中得到充分驗證,為世界各國抗疫戰爭注入了必勝的信心。

歷史不會忘記這場慘烈的戰“疫”。經過幾個月的殊死戰鬥,我們調動全國最優勢“兵力”,投入全部資源,做最廣泛的人民動員,終於在“圍剿”和“反圍剿”鬥爭中最大限度地切斷了“敵人”的滲透路徑,盡最大努力讓九成以上的“傷員”得以康復。其中,在重災區的湖北就有3600多位80歲以上的“老兵”治癒出院,書寫了生命奇蹟。同時令人惋惜的是,一些衝鋒在前的“尖兵”遭遇敵人“偷襲”,連同數以千計手無寸鐵的同胞被這場戰爭奪去了寶貴生命。清明時節,舉國上下鳴笛拉警報降半旗,給這些英雄的逝者以最高的哀榮。

生命是最寶貴的。經此一疫,人們意識到科學應對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遭遇未知敵人時,避之為上,做好隔離、防護,保存有生力量是有效手段。在此基礎上,積極尋求克敵制勝之策。從中國抗疫實踐看,“四兩撥千斤”的巧勁,為降低傳播烈度減少感染髮揮了重要作用;而一些國家在疫情暴發初期不重視口罩防護和社交隔離,從而導致大面積感染,成千上萬的感染者失去生命,這是十分令人遺憾和痛心的事。

生命權至高無上。在陌生而狡猾的病毒面前,犧牲一定程度的自由和便利,是對自己、對他人負責任的保護。“只有首先活著才能談及其他權利,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坊間這些簡單語言傳達出深刻道理。這些在我們身邊體現得淋漓盡致,所有民眾都自覺配合,14億人口的大國步調一致確實令人稱歎,是我們最快控制疫情的重要依託,而將此次抗疫比作“打一場人民戰爭”的定位,是取得成功的最大保證。

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是對人民全力支持的回報,更是檢驗抗疫成功最重要的標準。我們竭力挽救每一個患者的生命,尊重每一個患者對生的渴望,不分年齡、不看身份,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同時,中國駐外使領館向留學生派發了50多萬份“健康包”,並根據需要協調民航包機接送部分留學生回國,這可謂是特殊時期最可寶貴的人權保護。“他們都是祖國的孩子,是建設中國未來的重要力量”,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一番話如一股暖流在同胞心裡流淌。這些關乎生命至上理念、散發人道主義光輝的舉措,我們應該為此點贊。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尚在大規模流行,境外輸入的壓力十分巨大。全球抗疫仍在“中場”,中國等疫情控制取得的重要成果應當獲得珍視,有益經驗值得吸收借鑑。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彼此連接,只有共同協作,待衛生條件最薄弱、最不發達經濟體消滅疫情,才能最終宣佈全世界疫情得到徹底消滅,“猶如一個艦隊,決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個航行最快的船隻,而是那個速度最慢的船隻”。

當前最大的挑戰在於,抗擊疫情與復工復產、開放經濟之間的矛盾。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疫情對經濟造成相當大的衝擊,無論是我們還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都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我們率先取得突破,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正在加速推進,3月份開始負面效應正在縮小,經濟增長降幅明顯收窄。但是,世界疫情大流行讓境外所有經濟體基本停擺,需求受到嚴重抑制,而且實現恢復尚待時日,短期內沒有把握全面放開,否則第二波疫情大暴發將會是大概率事件,屆時外需環境將呈現繼續惡化趨勢。對此,我們該怎麼辦?

第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此次疫情中得到生動詮釋,並被廣泛理解。這種理念包含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內涵豐富,是“向世界講述人類文明走向的中國判斷”,需要在國際社會持續反覆強調,使之形成更廣泛共識,在面對重大挑戰時能相向而行,合作共贏,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共同繁榮。這是我們爭取一個相對好的外部環境的基礎。

第二,抗疫工作仍不能麻痺、放鬆,需將已有經驗進行總結,為常態化防控提供抓手,國際疫情不滅國內堅決不撤崗。同時,利用此次大災難中一致行動形成的廣泛團結,既不被外界“抹黑”“甩鍋”的言論帶偏,又恰當地利用中外抗疫實踐寫就的生動教材,更加自信包容地吸納社會多元情緒,尤其是把善意批評化為改進作風、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推力,引導社會走向更加凝聚、更加和諧的局面。這是我們對抗外部壓力、激發內生動力的最好途徑。

第三,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把一系列“政策禮包”切實轉化成穩就業、穩住經濟基本盤的有力工具,兜住民生底線,通過全產業鏈聯動復工復產,加速啟動經濟,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有效擴大內需,積極挖掘經濟增長潛能,為高質量發展打開足夠空間。這是保持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石。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觀察》2020年第7-8合刊卷首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