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勢,積漸成之也

天下之勢,積漸成之也


呂坤在其著作《呻吟語》中談道:“天下之勢,積漸成之也。”


“積漸”就是慢慢積累,是個中性詞,既包括好的一面,也有壞的方面,接下來分別闡述。


天下之勢,積漸成之也


“積漸”有好的一面,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學習讀書上。


著名作家傑克·倫敦有個怪癖,在他家的窗簾、衣架、廚具上都掛著紙片,這軟裝有點特別哈。


在那些紙片上,傑克·倫敦會寫些金句美詞,以便隨時記誦。久而久之,他寫起文章來就像汩汩泉水,取之不竭。


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非常高產,他在寫《海底兩萬裡》時參考過一千多種圖書,記錄了近萬種生物。


凡爾納的工作室裡有許多櫃子,不放棉被和衣服,裡面放的是分門別類的卡片,卡片上密密麻麻地地記載著資料。凡爾納去逝後,人們驚奇地發現他的讀書筆記有兩萬五千餘本。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所謂的才華橫溢,不過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積累後的爆發啊!


荀子他老人家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故只有朝著正確的目標不斷累積前進,才會取得成功。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朝著錯誤的方向“積漸”,會怎麼樣?


天下之勢,積漸成之也


古語云,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錯誤再小,如果不斷地累積,就會成為壓垮駱駝的稻草,直至釀成千裡巨堤的崩塌。


為了不讓這種慘劇發生,《三國志》早有告誡:勿以惡小而為之。


從前,有一個孩子打小恣意妄為,父母認為這些都是小問題,不以為意。結果,孩子長大後殺了人,被判極刑。


臨刑前,這個殺人犯提出想再吸吮一次慈母的乳頭。


母親答應了,解開衣襟喂他,他卻一口咬下了母親的乳頭哭道:“當初你們要是早些管教我,何至於有今日之死!”


網上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叫“成年人的崩潰是無聲的”。其實,成年人的崩潰並非突然,它是由日積月累的挫折壓抑所導致,如果能在之前做些心理輔導,大部分的崩潰都不會發生。


心理上的病不能“積漸”,身體上的毛病同樣也不能“積漸”。


蔡桓公初見扁鵲時病在皮膚裡,尚能治療,但他諱疾忌醫任其發展,到最後無藥可救,連神醫都一見他就逃。


由此可見,所有往壞的方面發展的“積漸”都要及早制止,不然一旦形成大勢,必將一發不可收拾。


天下之勢,積漸成之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同樣是積累,結果卻截然相反。


呂坤的“天下之勢,積漸成之也”,道出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它警示我們,要多往好的善的方面去積累,這樣才能最終形成於人於己有利的局勢。


反之,如果看到一些微小的不良現象正在形成,就該提高警惕和果斷採取措施。


任何大災大難都會留給先知先覺的人一定的“止損”時間,聰明的人擅長洞見時機。


筆者深信,躲過了災禍的積善之人,不用開“人頭馬”,好事也自然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