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上将“鸿鹄”读成“洪浩”,理解但不纵容

一个从未犯错的人是因为他不曾尝试新鲜事物。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这一生不犯错误,但我们可以尽力去避免错误,毕竟人有着无穷的主观能动性。但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又会在同一件错误的时期上徘徊,不知是教训不够深,还是确实对此深有执念,只能说犯错误也是人的一种不能吧。但是犯错之后的不知悔改,才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悲哀。


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上将“鸿鹄”读成“洪浩”,理解但不纵容


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上,却闹出了一个笑话。

作为国内学子高等学府的殿堂,北大一直是无数学子的梦想,尤其是每年考入北大的也就是几千人,要知道每年参加高考的要几百万人,所以能够步入北大的,也几乎都是人中龙凤。无数学子以北大做着自己的目标,但真正能够走入其中的却是寥寥无几。


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上将“鸿鹄”读成“洪浩”,理解但不纵容


而作为一所老牌高校,可以说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第一所现代大学,在国内有着崇高的地位。在自己120周年的校庆上,必定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是新闻全程播报的,相较于国内其他高校的待遇来说,北京大学确实有着充分的优势。但是如果在这样的场合下,出现一些误差,也一定会被放大。

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北大校长林建华把“鸿鹄(hú)志”念成了“鸿浩(hào)志”。可能很多人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词语,尤其是在语文课本中还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文章,如果说这样的词语不认识,确实有点说不过去,而且读错的人还是北大的校长,素来被人以文科为长项的高校,北大校长的这个错误也被无限放大。


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上将“鸿鹄”读成“洪浩”,理解但不纵容


随后有细心网友扒出,林校长在致辞中碰到这个字的时候,没有直接念出错误读音,而是卡顿了很久,才念出来,就此怀疑稿子可能不是他本人所写。而且,林校长在这篇致辞里念错的词,还不止“鸿鹄”一个,还把“莘莘(shēn shēn)学子”读成了jīng jīng学子。这也是生活之中常用到的词语,况且学校的每次发言之中,这样的词语会经常出现,不知道是林校长的一时紧张还是真的不认识。

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林建华校长的成长经历。

林建华,1955年10月出生,山东高密人,中共党员,1973年11月参加工作,1986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出任北大校长之前,还担任过重庆大学、浙江大学的校长,担任多所名校的领军人物,林校长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领导才能的。


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上将“鸿鹄”读成“洪浩”,理解但不纵容


在北大期间,林建华一直力主推动北大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北大本科教育的改革。北大也藉此在全国率先尝试建立了一年级本科生的顾问老师制度,开启中国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新举措的先河。对于北大的发展建设来说,林校长是有着突出贡献的。


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上将“鸿鹄”读成“洪浩”,理解但不纵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评估一所学校首先要评估他的校长”,林校长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但在120周年的校庆上读错了几个简单的词语,确实有些不该,有人说他是化学系毕业的,没有必要要求这么多,但是北大作为中国高校的代表,自然是需要好好的要求自己,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自然需要什么样的态度,即使是一些小事也应该仔细对待。


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上将“鸿鹄”读成“洪浩”,理解但不纵容


此事过后,林建华写了近千字的道歉信。信中将主要责任归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自己受的基础教育不完整、不系统。林建华的这封致歉信发表后,很多网友尤其是北大学生纷纷点赞。说林建华这位北大校长十分坦诚、十分真诚。林校长成长的年代是我国基础教育相对不完善的时候,很多知识并没有仔细地教授,但是既然有考上北大的实力,还是需要做好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


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上将“鸿鹄”读成“洪浩”,理解但不纵容


不是说北大校长不能犯错,而是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一些基础性常识的错误,作为国内高校的牌面,如果它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够要求其他的高校做好做优秀呢?关于林校长积极道歉认错的态度自然是值得学习的,没有像其他一些人犯错之后的不发声,在这样的位置上,林校长能够做出积极的回应,确实证明他的品质的。但是这样的小错误还是少犯一点好。


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上将“鸿鹄”读成“洪浩”,理解但不纵容


对于北大校长读错字,很多人都觉得是不应该,这当然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毕竟这是一所人才汇集的高校。当然,很多人对此保持有一定的理解,或许林校长有各种各样的事务缠身,导致他并没有对这次的发言稿做好预习。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以此为戒,毕竟这样的小错误大家是不会纵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