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之交的德国友人 —— 汉斯·昆德一家

汉斯·昆德先生共育有子女四人,除长女伊尔泽出生于德国外,其他三人均出生于唐山,可以说唐山是汉斯·昆德先生一家的第二故乡,他们与唐山人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在为我中华民族求生存、谋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看过南京大屠杀电影纪录片的朋友,都一定还记得那位挺身而出救助2万多名中国难民的德国博士 —— 卡尔·京特(音译:卡尔·昆德),他就是汉斯·昆德的长子。

患难之交的德国友人 —— 汉斯·昆德一家

卡尔·昆德(拍摄于1940年)

卡尔·昆德在德国学习期间获得了矿业博士学位,而后返回中国。起初他在中国的政府机构工作,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占领我国东北,启新洋灰在东北的销售市场全部丧失。在这种情况下,1937年启新水泥厂在南京建立了分厂,以便在南京一带开拓市场。但就在这时,日军占领了南京,启新公司的董事决定求助于卡尔·昆德先生,希望他能前往南京,保护江南水泥厂的资产。

卡尔·昆德先生接到通知后便毫不犹豫前往南京护厂,他一到达厂区就请裁缝制作了德国和丹麦国旗,悬挂于厂区周围,以防日寇骚扰。

患难之交的德国友人 —— 汉斯·昆德一家

江南水泥厂难民营

8天之后,也就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日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附近的乡亲为了躲避日寇残害纷纷跑到江南水泥厂避难,水泥厂一时间聚集了大量难民。卡尔·昆德先生一面组织人手搭建帐篷,一面派发粮食免费为难民提供食物,从小在中国出生长大的他深知中国人民对中医的信赖,故聘请了中医为难民诊治。除此之外,他还保护过很多抗日国军官兵,著名的抗日名将廖耀湘将军就是其中之一。

患难之交的德国友人 —— 汉斯·昆德一家

在卡尔·昆德先生的严密组织和严正交涉下,日军始终未能进入江南水泥厂,在江南水泥厂避难的近两万名中国难民,无一人被日军残害。在那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卡尔·昆德先生展现了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一义举至今在南京市民中广为流传。

昆德父子不仅是中国人民患难之交的国际友人,更是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几近一生奉献于中国水泥及陶瓷工业。汉斯·昆德被尊称为“中国洋灰技术奠基人”,设计并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桶合格的机制水泥,使水泥产业发展为唐山支柱型产业之一,并于1914年在唐山开始经营启新瓷厂,促进了唐山陶瓷业的发展。

患难之交的德国友人 —— 汉斯·昆德一家

奥托·昆德

患难之交的德国友人 —— 汉斯·昆德一家

1944年 启新瓷厂

汉斯·昆德先生辞世后由他的次子奥托·昆德继续经营启新瓷厂,从1931年到1948年奥托·昆德参与和独立经营启新瓷厂长达17年,许多新型工艺陶瓷产品都是由奥托·昆德先生主导生产的。他推动了中国陶瓷从传统手工生产向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转变,为中国陶瓷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也为唐山成为中国北方瓷都奠定了雄厚基础。

患难之交的德国友人 —— 汉斯·昆德一家

奥托·昆德先生检查陶瓷生产

汉斯·昆德先生一家是唐山近代工业发展中的代表性人物,唐山文旅集团旗下唐山文旅博物馆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将“汉斯别墅”修缮、建立为汉斯·昆德故居博物馆,是希望更多人了解知晓这个正直、友善的德国家庭在中国留下的永不磨灭的历史故事。岁月流逝,但汉斯·昆德父子在唐山、在南京,为中国人民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