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我们拒绝做《影》的影子——对近期《影》配乐事件的公开回应

首先要说明这次维权是团队行为,鉴于我是合同主体签约人,才由我当了这个主发声人。

2017年2月我接受张艺谋导演委约对电影《影》进行配乐创作,由于电影的拍摄背景定为三国时期,我于2月底开始陆续集结起了全国最顶尖的演奏家团队和中国古代音乐专家,包括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器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首位古琴博士导师赵家珍教授;著名阮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首位阮博士导师徐阳教授;中国古代音乐史专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张伯瑜教授,以及在各种国家级专业比赛上获得金奖、银奖的青年民乐器演奏家们,联合四位专业录音师及一位混音师组成了一个豪华的电影音乐制作阵容。

我带领团队从确定具体乐器,提供形制及式样,交由美术部门制作;到确定音乐风格,从作曲小样到定稿版本;确定音乐表演形式,协助舞蹈老师,协助拍摄团队,协助主要演员孙俪、邓超的具体乐曲演奏方法;音乐小样及定稿音乐的录音及混音,最终把音乐贴到片中交给导演……

我之前在美国养成了工作习惯,给每个影片的音乐创作过程都做了详细的工作笔记及视频记录:

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至10月下旬,《影》的全部剧中演员表演所需音乐+后期配乐,电影节版的音乐作曲工作结束,完成的音乐交给后期去做全片混音以供柏林电影节选片专用。11月,制片方和我签订了正式的作曲合同,同时也告知我们影片要赶新年档期,会再请一位音乐人添加一些商业元素。

我本身就是音乐学院教电影音乐的老师,电影史上有太多例子,某个电影由于各种原因由不同作曲各自或者合作完成(如电影《末代皇帝》就是三位作曲家在不同时期各自完成的,由导演贝托鲁奇从中选择组成了最后的配乐,最终奥斯卡奖台上,三位作曲家同获殊荣)。国外只要用了原创音乐,哪怕是一条,一个主题,甚至几个音……就必须署名,这是对原创知识产权的尊重。

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电影《功夫熊猫》双作曲:汉斯·季默与约翰·鲍威尔;电影《云图》三位作曲:Tom Tykwer、Johnny Klimek和Reinhold Heil)

我在2017年7月跟组创作结束后就给制片方提供了全体成员名单:

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8年9月,团队的演奏家给我发了几个《影》的宣传片,告诉我里面音乐采用的都是我的原声音乐,我马上跟制片方进行了确认,却被告之因为影片公映版里没有用我们团队的音乐,所以不能给团队署名——20位专业音乐家为一部影片拍摄所做的所有工作全部被抹平,就像没有一样,这让人完全不能接受!

我不能忘记赵家珍老师,为了影片中最最重要的“小艾都督”琴瑟斗片段贡献了长达7分钟,18轨的精彩演奏,有一条由于技法太过于艰难,正式录音的时候手上血都流出来了。就这么一遍遍的为我的音乐,为了这部戏最真实最精彩的呈现,在导演的要求下调整,录音再调整,再录音。要知道以赵家珍老师在古琴界的分量,她为吴宇森导演《赤壁》的精彩演奏至今为人称道。她如此敬业,配合我努力做到影片氛围所需的特殊的技法要求,还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

团队成员们如此勤勤恳恳,是为了呈现中国自己的民族乐器,呈现中国的水墨风格。用徐阳教授的话说:“我们愿意这么不计报酬地付出,就是为了让中国乐器发扬光大。”张伯瑜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甚至自己的工作时间为我的各种问题提供宝贵的技术史学支持。团队的每个人,只要我的谱子一出就能排出时间进入排练,随时录音,混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勤恳而专业的团队成员,就没有影片当中那些带乐器表演的重场戏!

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并出示了合同的情况下(合同中明确说明甲方一旦采用我们的音乐,包括该影片(含宣传片,花絮,片段等)就要为我及团队署名),电影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在片尾临时加入了团队的名单。出品方乐视也重新发布带有团队署名的宣传片,但乐视仍坚持不在公映片中为团队署名。

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由于制片方声称“公映版里没有用我们的音乐所以不能署名”,以至于直到观看公映片之前,我们一直以为上映的配乐是和我们团队完全不同的音乐版本。

很可惜,这次我们又想错了。

9月30日晚影片上映当天我包场请朋友及团队观影,在看到“小艾弹瑟”和我的“小艾断手”音乐完全一样时,团队全员都愤怒了!我们震惊于整个影片配乐从旋律,和声,音乐风格和乐器的使用等等……与我们的版本极度相似甚至相同!仅仅是换了演奏员来演奏以我们作品打底的曲子,就可以冠冕堂皇地声称原创?这简直就是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赵家珍老师当晚就发布了微信,表达对整个事件的震惊和不满。

我们连夜尝试与制片方联系,第二天被告知需要和出品方确认,让我们等到10月8号乐视上班以后再联系。

可直到现在,11月15日,出品方乐视也没有和我们联系……

另一方面捞仔突然在10月17日网络发声,称电影中每一个音符都是自己写的。

我和捞仔相识20年,陈明在唱片“珍珠泪”里的打榜歌“她是谁”就是我作词曲,捞仔编曲。之后我们还在同一独立唱片公司公事,合作。后来出国也没有断了联系,捞仔结婚也到场祝贺,九月还在微信上聊天,并无隔阂。

捞仔在网络上的发声中提及他也经历过相同的事情,这说明在中国电影配乐不被重视到了何种地步!被侵犯作品著作权的事情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即使从业者都默认这是“正常的”,类似乐视这样黑白颠倒的侵权事件发生的太多了,我也不例外。一直把“中国电影音乐应该更好一些”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教学如此,工作如此,第一次发生发生侵权我也想和其他同行一样把它当成‘正常’事件,不敢得罪出品方,怕从此以后被排挤,无法在行业内立足……但我是一名教师,身体力行,我自己都如此,我的学生们将来也要一样隐忍吗?让人寒心的事情一再发生,怎样做一个表率让更多的人了解出了问题该如何解决?

类似的事件还有:我的手碟作品在2016年被谭旋抄袭,抄袭者态度恶劣,到现在电视剧里,以及腾讯音乐都挂着谭旋作曲,至今没有下架!再三考虑下,我选择了法律这个公正的武器,案件历经两年,2016年8月开庭,于今年7月判我胜诉,谭旋抄袭,剽窃成立,责令撤掉电视剧中被抄袭音乐,及在法制报公开道歉。

在这件事里,从被抄袭至真相大白的两年当中,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及任何媒体都没有发声。少数知情的朋友一再劝我要为自己正名,因为谭旋对我的抄袭造成了我的三部作品连续受了牵连,有的作品连署名都不给……我都忍下来了,一是没有时间再多做解释,二也是为了给我班上的学生们一个真实的例子,只要有公义,法律会保护我们的著作权。作曲人只能拿作品说话,我曾经的配乐作品如《北平无战事》、《锋刃》、《琅琊榜2之风起长林》、《天盛长歌》……都受到了从业界到公众的肯定,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当时选择不对公众发声,也是这个小小的配乐圈子本来就很弱小,是人都会犯错,有错改之即可,不要互相内耗。然而,之所以选择现在不得不公开提及此事,是发现如果再不发声,反而会造成更多的误解,一些抄袭者毫无悔过之意,即使被判抄袭,照样当抄袭没有发生过!并假借“影”的配乐对我进行各种诋毁及人身攻击。

这次《影》的配乐事件当中,出品方乐视为何蓄意忽视、甚至抹杀我们的原创音乐团队?事情发生后团队成员们的愤怒我非常理解,也十分心痛!但,我当时跟团队成员说给我一些时间去和出品方联系,努力争取原创的权益。可是从9月30日深夜至今天,我们尝试以各种方式与对方进行接触和沟通,却得不到任何反馈!乐视对原创的践踏和侵噬、对正式合同的无视、甚至连原创音乐人最最基本的署名权都被剥夺,这种对知识产权的作恶可见一斑,如此过分,如此无耻!

不要以为给电影界冠名一个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都闻所未闻的所谓“前期作曲”就可以随意践踏原创作曲人的著作权,就可以掩盖创作者的作品被堂而皇之拿走的事实,并以此为借口不给所有八个月中全程参与电影配乐录音/制作的20人团队署名,这引起了我们全体音乐人的公愤!

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选择集体发声,缘于业内对原创音乐的不重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希望这次全团队音乐人的努力能为更多的音乐人,包括我们自己提供基本的知识产权保护,争取基本的权益。保护每个人的创作成果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张艺谋新电影《影》侵权,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团队集体“失声”

注:本文由董颖达老师委托央音帮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