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杭磁懸浮真的要來了?

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全文公佈。在第五章“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部分,《綱要》明確了“優化提升、適度超前”的原則,

同時部署了滬舟甬等跨海通道、南通新機場、積極審慎開展滬杭等磁懸浮項目規劃研究等交通方面的多個“大動作”。


多位官員、專家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未來通過南通新機場的規劃建設、長三角港口航運一體化等一系列交通基礎設施佈局,長三角地區將形成“海陸空”配合的綜合立體交通系統。


《綱要》明確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為目標,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者、上海品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姜衛紅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這一交通體系將使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和蘇錫常等都市圈之間得到立體化連通,同時極大地促進這些都市圈之間、都市圈內部的交通同城發展。


此外,專家認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要靠交通網和互聯網“兩張網”的緊密結合。在交通基礎設施加速建設的同時,將“有形的網與無形的網結合”,加強長三角的人才流、科技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合作必將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地區互聯互通。



滬杭磁懸浮真的要來了?



拉近龍頭城市距離,打造都市圈同城化通勤


《綱要》要求,積極審慎開展滬杭等磁懸浮項目規劃研究,規劃建設常泰、龍潭、蘇通第二、崇海等過江通道和東海二橋、滬舟甬等跨海通道。


在航空方面,《綱要》明確在長三角區域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的目標,鞏固提升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同時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姜衛紅表示,磁懸浮項目將拉近上海與杭州的距離,滬杭磁懸浮列車在未來能節省幾乎一半的出行時間。隨著磁懸浮技術的成熟,我國會有更多嘗試性的應用。


今年5月23日,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和科技部高技術中心在青島聯合舉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階段成果彙報會暨首輛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儀式”。我國首輛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標誌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也明確,將合理統籌安排時速6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系統、時速400公里級高速輪軌(含可變軌距)客運列車系統等技術儲備研發。


在此前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的採訪時,交通部副部長戴東昌表示,交通發展要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註重質量效益轉變,要實現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


《綱要》提及的一系列具體交通基礎設施的佈局,如上海-舟山-寧波跨海通道、南通新機場等都將推動大都市圈的形成發展,

縮短長三角各地區與龍頭城市上海的距離。





專家表示,南通新機場的意義不僅在於分擔上海客流壓力,還將加強長江以北地區經濟輻射作用。南通新機場能夠與瀋海高速等城市快速路網和國家高速聯繫起來,帶動長三角北翼地區發展,對其沿途城市也可以產生經濟輻射帶動作用。


姜衛紅表示,南通、鹽城等地有大量灘塗資源,土地空間載體非常好,經濟發展空間相對較大。發展南通通州灣新出海口等將帶動長三角北翼現代化,對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經濟區帶來輻射,同時推動啟東等地的臨港產業基地建設、濱海特色生態旅遊示範區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